王爱玲 焦点解决第230天洛阳中级一期分享(2019.4.9)
![](https://img.haomeiwen.com/i6423981/ec1d570956a5a464.jpg)
昨天下午跟一个小学五年级同学w聊天。我们俩约定,前半个小时是他的时间,后半个小时我做主。孩子愉快的答应了。
话音一落,同学w抢过话说:“老师可以提问吗?”我说“当然可以,你的时间你做主,不过,涉及到隐私问题,我可以拒绝回答。”孩子神秘地点点头。
“历史上被称小李杜的诗人是谁?”小w得意地看着我。
“这个大李杜嘛,我是知道滴,李白和杜甫,小李杜呢,我得想想……”我故作沉思状。说实在的,我还真怕w问我数学题,文史类的话题,自己还是有些底气的。
“有那么容易猜到,就不考你了!”小w得意洋洋滴看着我,似乎等着看我的笑话。
“能不能给点提示?很多电视上的节目里,回答问题也会给点提示的。”我可怜巴巴地请求小w。
“好吧。这个小杜写过一首诗,名字是前几天放假过的一个节日……猜着了吧?!”
“前几天的假期是……清明节……清明……杜牧!”我拍着脑袋恍然大悟地回答。
“答对了!小李呢?……李……商……”小w拖长了每个字,期待地望着我。
“能不能说说他有名的诗句?”我看孩子兴趣比较高,就想着引导他多说些有关的知识。
小w抓耳挠腮想了一会儿:“就是那个……李……商……隐,我也不知道他写过什么。”
“哦哦,原来是李商隐啊!我怎么就没想到你呢!他写的多了,比如,形容无私奉献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思念家乡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接着小w兴致勃勃地又问了我几个问题——“枯藤老树昏鸦”的后面一句是什么?毛泽东的老家在地图上的哪个纬度?在一个正方体各个面上切三刀,能得到几个小正方体?他们的面积是多少?我能感受到孩子很乐意做老师,在给我讲解的时候特别有耐心,于是我也特别配合他,假装记忆力不好,一首诗记了三遍都没有记住,还需要他提示,一道数学题,我苦思冥想后仍然无解,需要请教他给我讲两遍,我才点头,试着再给他讲,漏出来个错误的点。让他给我更正。从而启发他去思考更多延展性的知识,小w不知是计谋,我俩“一唱一和”,玩得不亦乐乎。
这个过程中,孩子体会到了什么呢?我想,孩子不仅仅是一点数学、语文知识的复习,更多的是自己能行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吧。同时,他锻炼了他的需要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看来,家长和老师,适当的示弱,让孩子当我们的老师,他们会更有兴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6423981/dc971f39e143ce7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