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一篇日记,雷打不动
2018年12月8日星期六,冬雨寒冷
继续重温红色历史。
中央红军爬完雪山,接着又要过草地了,但在过草地之前在懋功县城(小金县)举行了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仪式,召开了两河囗会议——
达维会师
1935年6月11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二师四团进抵夹金山南麓大硗碛附近。6月12日晨,红四团在师长陈光、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翻越大雪山——夹金山。当天下午,红四团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征服了大雪山,在夹金两岔河口与红四方面军派出的策应部队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相遇。
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首长和中革军委负责人率领中直纵队、中央机关,浩浩荡荡翻越了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懋功达维(今小金达维)。红一 、四方面军会师达维的当晚,两个方面军驻达维部队在喇嘛寺前的一块开阔地上,共同举行了隆重的胜利会师庆祝大会,周恩来亲自主持会议。毛泽东、朱德、红九军二十五师师长韩东山等分别代表党中央和两方面军作了重要讲话和发言。干部战士同声高唱由陆定一编写的《两大主力会合歌》,庆祝大会一直持续到天明。
第二天,会师的消息,传到了距离达维60多公里的懋功县城,在懋功的部队一下简直高兴得不得了,那个时候县城也不大,整个县城就沸腾起来了。
李先念部队的工作一是分析敌情,二是查看地形,三是筹集些粮食,还有慰问品,编文艺节目,动员战士和老百姓把房子腾出来。做了些工作准备迎接中央红军。
时任红四方面军30军政委的李先念,为迎接中央红军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是毛泽东却更在意红四方面军内部的动向。
1935年6月15号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到达懋功县城,之后也是住在天主教堂侧面的一排厢房内,在16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向李先念询问了红四方面军,从川陕苏区向岷江上游西进的一些基本情况 。
此时,作为中央军事三人团核心的毛泽东,很清楚,四方面军的实际领导者张国焘是个"实力派",手下8万大军,而中央红军,也就是一方面军,刚刚翻越夹金山,非战斗减员严重,实际不到2万人。这种实力上的悬殊,给遵义会议后刚形成的红军领导层带来前所未有的撼动。欢聚拥抱场面中,一场始料未及的较量开始了,而这场较量的序幕则是一次著名的历史会议……
两河口会议 "南下"与"北上"的较量
两河口镇,位于小金县城北70公里,因梦笔山和邛崃山流下的两条溪水在此汇聚而得名。1935年6月26日和29日,党中央分别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扩大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明确提出北上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日运动的战略方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重新回到中央的军事决策机构,作为最重要的决策者之一,而两河口会议,确定了红军未来前进的方向。这个前进的方向就是到陕甘去。从江西出发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要北上抗日,但是北上很大啊,到哪个地方去抗日呢,是比较含糊的,但到了两河口会议就比较明确了,到陕甘去建立根据地,这个就是前所未有的。
在两河口会议上,张国焘,毛泽东,一个提议向南打到成都的有利条件,一个提议向北建立陕甘根据地。两天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张国焘自持军力雄厚,开始向中央讨价还价。
张国焘提了自己方面的九个人想进中革军委常委,当时中央红军由于人数比较少,所以毛泽东想团结张国焘红四方面军被迫做出妥协的决定,决定张国焘为中革军委的副主席,徐向前和陈昌浩为中革军委的委员。
会议以两个中革军委的席位为代价,暂时稳住了张国焘,让他同意北上的方针,同时也统一了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的领导。历史表明两军会师,远不是兵行一处这么简单,两河口会议留下了丰厚的党内斗争经验和党内民主实践经验。
"九道梯" 登天粮道
两军合一,危机不仅仅来自于党内。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0多万张嘴要吃饭,红军能筹够粮草面对北上征途吗?
当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有10万人左右,但是驻扎的地带,只有20万左右的百姓,粮食稀缺,因为毕竟阿坝州这一带跟江南是不能相比的。
当年红军行经红军峡的时候是没有路的,当时两侧是悬崖峭壁,尤其是悬崖的石壁上有九道梯。红军为了筹粮只能从这条路通过,之所以称为九道梯,是因为它有九道拐,可谓地势险要。当年红军为了翻越这座山峰来筹粮,是付出了巨大牺牲的。
有粮道,必然是有产粮区,黑水县虽说不是蜀地江南,但在长征途中贡献的粮食却十分惊人,有的百姓一家就捐出了上万斤粮食。
兰大爷,全名兰马学,藏族,70岁,1935年他的父亲阿沙基曾经为红军捐粮12600斤, 这在当地县志以及党史办的资料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兰马学说:“当时就红军住的这个地方,我家有四个大仓,但是吃了四仓,后来中央也回了信四万余斤。”
一户普通藏族人家如何捐得出这么多粮食,兰大爷说玄机都在他家特殊的房屋结构中,这户看起来不起眼的藏族锅庄,暗藏了4个粮食仓库。
兰马学说:“红军走时在仓里面放了一支步枪,等于他们付了钱的意思,就放了一支步枪,一个盆,一个水瓢等一些礼物。”
搓粮是门技术活,百万粮食记情深
粮食有了,如何加工呢?由于地处高原,兰大爷家的粮食以青稞和小麦为主,其中青稞最多,但是生青稞人是无法食用的,必须要去掉外面一层表壳,这其中就留下了很多关于搓麦,搓青稞的故事。
当时红军自已加工粮食,周恩来、朱总司令都去搓麦割麦子。
搓麦和搓青稞绝对是门技术活。
边烤,边搓,青稞去了皮,直接落在盘子上烤熟,就可以食用。
由于青稞的颗粒比较硬,刚刚搓完之后已经感觉手有一种明显的刺痛感,可想而知当年红军搓了十几万斤的青稞,他们的手部会是怎么样的。
共计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在懋功呆了一段时间,消耗的粮食就有600多万斤,包括带走的有110万斤,这个对红军能够继续长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