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乐乎 | 来源:发表于2017-01-19 17:07 被阅读0次
文/胡乐乎

在中原大地,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得源者得天下。

“源”是什么,没有人见过,也没有具体的描绘。在传说中,“源”拥有神奇的力量,得到它的人将拜相封侯,建国称王,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这一年,王都中突然流传一个说法:得神眼者可得源,而神眼就在王都西方的朔望山。

将源视作传说的人们始终将源视作传说,王都中关于神眼的流传他们也并未放在心上,而反之,一直相信有源存在的人们则坚信在朔望山可以得到神眼,并帮助他们找到源。于是,不时有人们或组成团,或孤身一人,带上水袋和干粮,出发前往朔望山。

王二和四祥是王都中两个十分要好的伙伴,二人一直都对传说中的源深信不疑,关于神眼的流传一起,二人即决定一起去朔望山寻找神眼。

一路跋山涉水,二人终于来到了朔望山。

朔望山是一座又高又大的山,海拔近五千年,山路蜿蜒陡峭,十分险峻。据说,神眼就在朔望山山顶。于是,二人在山下稍事休息,立刻即往山顶出发。一直到天已经全黑,才生了火堆准备过夜。

第二天早上,四祥第一个醒来。王二还在睡梦中,于是他把包袱放在王二身边,孤身走向林中,想去找找水源。没走多远,他忽然看见一个老者背着一背绿色高茎的植物,颤颤巍巍地在他前方踽踽而行。

四祥是一个打柴人,在山间看见同样的负重者时,总觉十分有好感,于是就快步上去攀谈起来。

“老丈,这么早啊!”

“采药人不就是要起早嘛,要不好东西都被别人采走了。”

“采药啊……”四祥转头看老者身背的草药,这一看却发现老者身上的背篓,和他以前见过的都不一样。它中间是一块软垫,上下各支出了两根木棍,后方用草绳打结,恰好将草药绑在了背篓上。用这种背篓背高茎草药,不仅背得稳,而且一次还能比常见的背篓多背很多。

“老丈,你这个背篓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呀。”

“这个啊...我们家世代采药为生,我爷爷就制作了这种背篓,用来背这种草药十分方便,以前那种背篓就背不了这么多了。”

四祥心念一动:如果把这种背篓用于背木柴,那他每次不是可以多打很多柴,这样每天多跑几次,卖柴的收入也会拔高很大一节呀。

于是,他又向老者请教了很多有关于背篓的制作问题,待他问清楚细节,辞别老者再找回路时,突然发现身后只剩白雾一片,再看前路,蜿蜒没有尽头的山路上,早已没有老者的身影。


王二迷迷糊糊醒来时天还没有亮,他是被突然来的火光惊醒的。一旁的四祥睡得很熟,似乎对前方乍现的火光没有任何感知。

他对着那团忽明忽暗的火光细看了一阵,发现那团火光离他越来越近,渐渐的,他看到了一个人影,等那人影走近,他才看见那是一个紫衣青年,手里提着一个灯笼。

这个灯笼较之王二从前见过的,都要特别精致许多。

那紫衣青年向王二拱手一拜,问道:“兄台,小弟可否借地烤烤火啊?”

王二急忙站起来,依样画葫芦向他拜了一拜,忙不迭说道:“你坐,你坐。”

二人随意聊了聊一些闲散事情。原来紫衣青年家是专门制作灯笼的,在这山上有一座工坊,他原本是要回工坊,不想路上耽搁了些事情,才没办法赶了夜路。

“那你怎么不把工坊开在山下啊?”

王二的主业是靠做风筝为生。可惜他做的风筝平凡无奇,也就勉强够他活个温饱。而他扎风筝的场地就在铺子后方,制作和售卖都十分方便,于是有感发此一问。

“兄台有所不知。市场上做灯笼的商家比比皆是,大家都是做灯笼的,你要胜出,比的自然就是产品优势了。你看我刚刚提的灯笼,看起来是不是很别致,这样的产品刚投入市场,自然会引起大家的追捧,如果做的人多了,它就没有任何特色。物贵在稀和少,要保持住这样的技艺,不让它流传出去,最好就是把工坊建在这种人烟罕至的地方,让别人想偷学也偷学不了。”

一番话听得王二不住点头,却听紫衣青年问道:“我家工坊就在前方不远处,兄台要和我一起去看看吗?”

王二看了看还在熟睡的四祥,说道:“那你等我叫醒我朋友,问他要不要一起去。”

可是,无论王二怎么叫他,四祥只是翻个身,又继续睡去。王二只得把自己的包袱放在四祥身边,向紫衣青年解释道:“这是我们很久前约定好的,只要把包袱好好地放在对方身边,他就知道我只是暂时走开,会在原地等我。”

放好包袱,王二跟着紫衣青年走入树林,大概行了两刻钟,来到一座大宅子前。

随着紫衣青年推门走进去,王二看见了灯火通明的院子里,数十人还在有序地忙碌,有人在做灯框,有人在糊纸,有人在画图...…一盏灯笼的每个制作环节都被单独列出来,分给专人制作。整个流程清晰明了,又快又好。

王二看得目瞪口呆,一直到他辞别紫衣青年,离开大宅还未从震惊中缓过来。他沿着来路回去,想着一定要把这个奇遇讲给四祥听,让他后悔刚才贪睡不跟他一起来。

王二沿着来路疾步而行,也不知走了多久却还未见到四祥。王二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他自信自己没有走错路,没有道理走了这么久还没有回去。

他想返回去找找路,却怎么看身后路都觉得它不是回休息地的路,他只得再往前走,走着走着,天竟然悄悄亮了,紫衣青年送的灯笼似乎再没有什么作用,于是他将灯笼扔在一旁,继续朝前走去。

等天全亮的时候,王二惊奇地发现,他一路向前走,竟一路走到了朔望山的山顶。

然而,在流传中藏有神眼的朔望山山顶,却是光秃秃的一片,没有任何特别。他不死心地四处找了找,同样没有神眼的存在。

“源,神眼,果真都只是传说么!”

王二十分灰心,心想打道回府,找到四祥,不让四祥也白走一遭。可是,他想下山,却发现下山的路凭空消失了。朔望山变作一个孤单的山顶,四面都是悬崖。

王二心里一惊,终于意识到自己遇见了怪事。

“怪事怪事,今天要死在这里了呀!”

王二刚念叨完这句,身体忽得如失去支撑般往后一仰,掉下了朔望山。耳边风声呼呼而过,王二忍不住尖声大叫。

可是,身体上却没有传来预想中的疼痛,待下坠的感觉停止时,王二睁开眼睛,却发现自己正站在王都外的大道旁。他转身四顾,赫然发现四祥正一脸异样地从大道那边疾步而来。

“四祥,你不是还在朔望山吗?”

“王二,你不是在朔望山吗?”

二人异口同声问道。

他们向彼此讲诉了自己遇见的事情。四祥沿着山路一直走一直走,走出来发现自己已在这条大道上,王二就在前方。

他们看着对方眼里的惊异,脑里各种念头交织,却始终理不出一个头绪。四祥是早上醒来的,那个时候,王二已经跟随紫衣青年去了工坊,那么,他当时看见正熟睡的王二是谁?

“我们遇到妖怪了?”

可惜,凭借二人的见识,始终无法想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只能把这件经历当作生命中一个未解之谜。在这之后,二人再也不敢去朔望山,什么神眼,什么源,二人也再不提起。

王二依旧回去做他的风筝,温饱有继;四祥却凭借从老者那里学来的技艺,将自己的背篓加以改造,他自己又努力肯吃苦,卖柴收入大有提高,如是几年,即存了些小本钱,做了点小生意,日子渐渐富裕起来。


那么,你说,他们在朔望山遇见的到底是什么呢?

他们遇见的当然是各自的神眼。每个人的神眼互为平行时空,所以王二永远也叫不醒四祥,而即便王二的神眼先出现,在四祥的神眼中,王二依旧存在。

而源,也并非是什么神奇的事物,实际就是我们发现并模仿再创造的参照本。四祥将老者的背篓用于自己的砍柴工作中,最后给自己创造了财富,四祥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源;而王二,即便紫衣青年将话题挑得那么明白,他也没有想过把紫衣青年的思维用到自己的风筝事业中,所以,他没有得到自己的源。

而传说中源的那些大神力,不过是因人而异,每个人看到的源不同罢了。

传说嘛,当然诱惑力越大才越够力度流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bi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