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让你在“汽车噪音、亲人呼噜和微信”这三个之间选择一个,回答“夜间最大的困扰”是什么?说不定有很多人会选择微信。
先来说说一些现象。在不同的微信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微信群,一到早上二三点,肯定有人会按时发出自己写的小诗小文,充满人生感悟的文字,那些暂时没有写出什么感天动地语句的人,也会向群里适时发出一个“早上好”的问候。
我想,他们并不一定孤独,身边没有陪伴的人,但他们已认定这陪伴的人已不是自己日夜牵挂的人,不然,怎么会把心思都用在微信群上头。他们也不一定想刷一个存在感,只是觉得不早点发出作品或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好像早间没做任何一件事一样相当的难受。这种心理难受会不会导致内心躁动,暂且不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三年多的疫情限制人们出行的背景下,让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增加了对微信对网络的依赖,以至于他们每天的言行也更多受到了网络舆论特别是大V的影响。
简单劳动,能让大脑保持清醒。长期玩微信的人,会认为虚拟空间里经常为自己的观点、主张和作品点赞、鼓掌和褒扬的人就是朋友就是知音,而那个每天为自己洗衣做饭、问寒问暖的真人,却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这是不是今日世间存在的咄咄怪事?估计会有简友在简信里留言说:“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人除了有物质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除了经常得到亲人慰藉之外,还要有来自朋友那里的不间断的问候。”
其实,像我这种在简书平台进行一些随笔类短文写作的人,更会有这样的心理存在。时不时就把作文发到平台里或者朋友圈,目的也是想简友或者群友能及时看到,并收到更多的反馈,觉得反馈过来有多少,文章的价值也就能体现多少。说其中有多少期待,其实也不高啊——没评论单点赞也可,没点赞仅阅读过也行,以为从中赚得了网络的流量。写文不从主题上深挖,质量上着眼,只简单为了流量,是不是用心用劲用错了地方?也许我不是第一个清醒过来的人,庆幸的是自己不是最晚一个清醒过来的人。
看来,早已养成的撰文为文的“德行”——陷入微信群与网络中不能自拔,这才是自己白天精神萎靡不振的真正原因,也是夜间最大的思想困扰。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2月6日下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