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14年,洪秀全出生。
他最得力的伙伴冯云山还未出生,他最强劲的对手曾国藩已经三岁了。
早年洪秀全跟其他读书人一样,期望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无奈考运不佳,屡屡受挫于科场,令人气沮的是连科举考试中的初级——童试也没能通过,更遑论殿试了,功名成了他心头永远的痛点。
有次,再次落榜的洪秀全内心崩溃,大病一场,迷迷糊糊中自己被老天爷授予了诛杀妖邪的重任,病好后,洪秀全行为举止判若两人。然而,当他不死心再次冲击科考时,收获的仍然是绝望,科举对他而言,仿佛是希腊神话中的那堵叹息之墙,墙后面就是读书人理想中的极乐净土,洪秀全却只能眼巴巴地望墙兴叹。
叹息之墙基督教徒梁发怎么也想不到,他在街头分发的一本小册子《劝世良言》竟会在中华大地掀起了一波惊滔骇浪!
一天,洪秀全见到了那本《劝世良言》,基督教的教义让洪秀全那原本暗沉沉的生命豁开了一道亮光,联系到之前他做的那个神奇的梦,恍然而悟的洪秀全认为自己并非常人,当时社会豺狼虎豹当道,百姓深陷水深火热,洪秀全从此以解救世人为己任,视之前苦苦求索的孔孟之道为异端邪说。
谁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洪秀全的行动力就很强。他将自己理解的基督教义到处宣传,很快,发小冯云山成了他的忠实粉丝和最坚定的伙伴。很快,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当时,两人的传教工作效果不理想。树挪死,人挪活。于是,洪秀全就约冯云山到广西开辟传教战场,无奈,广西条件太过艰苦,洪秀全又回广东,冯云山不甘心,到紫金山地区传教,经过他的努力,终于在当地打开局面,站住脚跟,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时,远在北京的另一位书生曾国藩则魁星高照、一路过关斩将步入翰林院、走上人生巅峰路,幸运得让人嫉妒,没有任何背景的他,还是个汉人,才三十七岁竟已经是清廷的正二品高官,放眼整个湖南,自清朝立国以来,曾国藩还是首例。
不过,洪秀全还来不及慨叹命运的天差地别,他正在埋首构建拜上帝会的理论基础,他没有想到,冯云山在广西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随着拜上帝会实力的上涨,冯云山组织教众开始革命运动,几经波折,拜上帝会在社会上影响力越来越大。
公元1850年,农历庚戌年,这一年,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走完了他平庸的一生,舞台留给三十六岁的洪秀全。
这年末,中华大地如遍地积薪,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等人在金田点燃了那点火苗,次年初,宣布建立太平天国,声势浩大的运动如燎原烈火向早已摇摇欲坠的清廷席卷而来。
金田起义咸丰帝一登基就遇上了这糟心的事,打算广开言路让大家议论对策,本来皇帝半真半假地自我批评,大臣们应该有眼色地配合一下,结果,曾国藩打破了默契,他上了著名的《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直陈时弊,言辞激烈,矛头直指咸丰帝,听得咸丰帝火冒三丈、大臣们冷汗直流。多亏了曾国藩人缘不错,大臣们帮着调和,盛怒之下的咸丰帝才手下留人,事后曾国藩一阵后怕。之后,曾国藩因祸得福,因为他的忠直敢言,民间无不视曾国藩为真正的国家栋梁,为他日后的团练事业营造了积极的政治声望,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咸丰帝及清廷一开始低估了太平天国运动,以为只是疥癣之疾,地方官员的多次围剿落空后,太平军非但没有被扑灭,反而越战越勇,从广西杀进湖南,一路势如破竹,如滚雪球般,攻克湖北重镇武昌后,太平军发展到五十万人。清廷慌了手脚,先后几路重臣率军征剿结果如泥牛入海,眼看着太平军浩浩荡荡一路浮江而下,沿途望风披靡,数月间,太平军就杀入富庶的江南,定都南京,咸丰帝焦急上火,眼睁睁看着半壁江山从此拱手让人。
太平军势如破竹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发展得得如此迅猛,洪秀全没有料到,前半生灰暗的人生似乎转瞬就变成了满眼的灿烂。
宜将剩勇追穷寇。洪秀全定都南京后,先后出兵北伐、西征。北伐军如热刀切黄油,一直切到天津附近,离北京城只有数百里之遥,北京城震动了,富户们纷纷逃亡,清廷如热锅上的蚂蚁,有人甚至主张迁都到盛京(沈阳)。
这期间,曾国藩母亲过世,按惯例,他丁忧回乡为母亲守丧,心中却随时事激荡起伏。
清廷黔驴技穷,眼看太平天国坐大,一面诏告“灭太平天国者封王”来刺激大臣们超水平发挥、平定叛乱,一面下旨让各地兴办团练,保境安民。
随着一纸诏书,尚算平静的湖南湘乡很快不平静了,家中宾客盈门,曾国藩心中如开锅热粥般翻腾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