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爱的居然是隔壁老王

作者: 我是一条猫猫猫 | 来源:发表于2017-06-23 15:00 被阅读283次
    图片来自网络

    中学时候在小说里读过这样几句诗:“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后边就不记得了,也许小说中就引到这一句。

    后来读到很多与“莫愁”有关的诗词,什么“不及卢家有莫愁”“重围深下莫愁堂”“莫愁艇子谁系”……基本知道莫愁是乐府诗中圆满幸福的女子,后来就变成了美女的代称。

    直到前两天备课仔细查了当年读到的那首诗,它的全篇居然是这样的:

    河中之水歌 南朝 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莫愁灵巧能干,嫁人生子,夫家富贵,桂栋兰橑,奴婢成群……这种经历无论放在古代抑或现代,都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啊。

    然而最后一句是什么鬼。

    恨不嫁与……东家王?

    亏我一直把莫愁当做人生赢家的典范,原来莫愁不爱卢家儿郎,不爱荣华富贵,她爱的是邻居老王。

    根据诗中的语气,老王应该没什么钱,远比不上卢家高门大户,他也许和莫愁青梅竹马,可是不知为什么,莫愁最终没有嫁给爱情。

    民间传说中的莫愁形象一般有三个版本。

    一是湖北钟祥的莫愁,相传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歌舞家,入过楚王宫,受过屈原、宋玉等大家的指导,这应该是电视剧《思美人》中莫愁女的原型。南朝乐府中的“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说的就是这一位。

    一是南京的莫愁,相传莫愁的丈夫从军远戍,莫愁日夜思念,化作一汪湖水,希望能流到丈夫所在的白狼河畔。沈佺期的“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应该是以这一位为蓝本。

    还有一个便是这位所嫁非所爱的洛阳莫愁。

    这位莫愁在唐诗里出镜率很高,诗人们喜欢八卦这样的感情,比如元稹的《筝》:

    莫愁私地爱王昌,夜夜筝声怨隔墙。

    火凤有凰求不得,春莺无伴啭空长。

    急挥舞破催飞燕,慢逐歌词弄小娘。

    死恨相如新索妇,枉将心力为他狂。

    又比如李商隐的《代应》: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

    谁与王昌通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看来“王昌”应该是隔壁老王的代名词了。

    “王昌”这个形象也非常有趣,他在唐诗里一般有两个含义:长得帅;住得近。而有他出现,多半都是一些香艳的情节,像“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之类。

    《河中之水歌》本是我在讲乐府民歌时想起的,重读之后联想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惜这学期的课已经结束,没有时间讲给宝宝们听了。

    不过我还没有想明白洛阳莫愁的寓意何在,《河中之水歌》是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它要表达什么?荣华富贵不如平凡真爱?还是“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这首诗虽然是皇帝写的,但它的民歌风味很浓,联想一下《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夸赞美女的语气,能看出很多类似的痕迹。但《孔》与《陌》中的女子形象都是毫无瑕疵的:美丽、勤劳、坚贞。而洛阳莫愁暗想东邻的行为在没有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却显然不符合旧道德。

    宋词里如此描述这个故事:

    卢家小苑回塘。于飞多少鸳鸯。纵使东墙隔断,莫愁应念王昌。

    ——王灼《清平乐》

    看完忽然很同情无辜躺枪的卢家儿郎:我招谁惹谁了?我强取豪夺了?为毛我的老婆要天天念着隔壁老王!

    如果卢家真的是仗势强娶,那么这种心理是正常的,莫愁在卢家生子,也可类比“看花满眼泪”的心情。

    然而我们并没有看到关于卢家的负面描述,如果莫愁是渴慕富贵主动放弃了竹马,成家之后又念念不忘,这就比较不厚道了。

    当然,诗歌里的莫愁形象基本全是美好的,洛阳莫愁的故事,诗家也一惯带着同情欣赏的口吻去描述,我还是愿意相信前者的。

    忽然想起几句顾随的诗,与这个故事无关:休夸汉代金张第,不羡卢家玳瑁梁。几案无尘茶饭好,十年前是白云乡。

    PS:文学不是历史,以上均为脑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愁爱的居然是隔壁老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yc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