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文艺片,名字也这么美。
人们讨论得最多的是,这部片子得了2018年出炉的德国柏林电影节的奖,上个月又得了金马奖最佳影片。
而片子的导演胡波却自杀在去年的十月。
人们讨论着,胡波属于哪种人,他在自杀前因为这部片子经历了什么,中国电影市场容不容得下他,这个世界容不容得下他,是他熬不过压力和痛苦,还是那份抑郁的至暗痛苦无人能懂。
《大象席地而坐》导演胡波看着胡波那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心里总是戚戚。
不知为什么,我脑中升起胡波导演和其他人的一些相似性。
他叫胡波,和作家王小波都有一个“波”字。记得有一篇对王小波的回忆文章,里边提到,名字中有“波”这个字,似乎是命运动荡波折的预兆。
他在这张照片里,看着照片外的你,脸庞那么干净,眼神却那么冷冽苍凉。让人冷不丁想起另一个人的一张照片。顾城。也是这样干净的脸庞,也有这样苍冷的眼睛。
导演胡波 诗人顾城他29岁拍了这部接近四小时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当年被誉为“好莱坞神童”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也是29岁,拍了《木兰花》,拿了当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巧得是,两部电影都是把主题聚焦在不同人物的不同痛苦上,都长,而且深刻。
胡波写了三本小说《大裂》,《牛蛙》和《远处的拉莫》。拍了一部电影《大象席地而坐》。
自杀后,他的作品和生平才被人们传播开来。这点,和梵高很象。
电影剪出来,被制片人否定说片子不行时。他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是自己作品不行。这点和梵高也很象。梵高也一度怀疑过自己是不是画得不行。
在《胡波:一个青年导演的死亡》中有一段话:也许被理解、被肯定,始终是他极深的需要。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这应该是所有创作者会有的需要吧!
英剧《神秘博士》中有个剧情,梵高被神秘博士用时光机带到了现代,让他看到自己的画被珍藏在博物馆里。他的现代粉丝说:“他徜徉在普罗旺斯的田野,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也是史上最杰出的画家,没有之一。”
梵高喜极而泣。
英剧《神秘博士》中,梵高穿越回现代,听到现代人对自己的评价虽然有人说,胡波导演死了才被人知道,而各路人等都赶着来吃这口带血的馒头,来消费这位用生命去为艺术献祭的青年艺术家,令人感到不是滋味。
但我想,他也许愿意的吧。
如果他能看到自己获奖,看到自己被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压在他心中的大象,会不会挪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