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封信——有一件事,比“做什么”更重要。
回顾:
上一封信,书信屋强调,一回家,先坐下来学习,哪怕只有5分钟,也要开始!
既然开始学习,人一旦有了目标,首先会考虑些什么?
会考虑“要达成这个目标,我该怎么做?”对吧?
比如,高二考生和花的目标是考上某大学!
接下来该怎么做?
计划每天背英语单词;做数学真题;完成几篇阅读理解;上补习班;找各种考前攻略……
但我发现有些现象:
当我用彩笔做完一个完美的计划表,或者手账,我已没有力气再做其他了……
我们会沉浸于一些好玩的事而忘记自己的目标。
又或者这个计划实际执行起来太难了,刚开始就放弃……
计划缺乏操作性,而习惯只能被替代,不能被取消……
又或者已经上了补习班,找了名师指点了,还是不尽如人意……
因为可能对别人有效的方法,对你不一定有一样的效果。
上一封信,书信屋提供了一个学习方法——0基础也要先做题,但每个学生的程度和记忆方式不同,我们要摸索更多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怎么做”更重要
比起考虑“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做”。
一个人学习某种东西能否成功,不是取决于他学习了多久或练习了多少次,而是取决于他知道如何学习。
就像足球运动员,单纯练习踢球进球门没什么意义,如果每次射门他都想象着守门员的不同位置,他射门的角度,要用什么脚法,如此有目的性的练习,哪怕只有一次,也有很大的价值。
如果你只是每天坚持学习,就会慢慢有种错觉,觉得自己只要去做就够了。
用《刻意练习》里的话来说,这是“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当你认真考虑了如何去做后,无论做什么都能提升自己的实力——有目的的练习。
“教”是最好的学。
记得我中学和大学的时候,英语学得比较不费力气,虽然不是很努力,但都还不错。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会想象虚拟一个学生,我是老师,在和他传授知识,或者和他对话,我就会有组织地去思考知识点,并想象这时学生有哪里不懂,会问怎样的问题,然后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知识。
到了大三的某一天发现,我们班也有位女生似乎用的是相同的方法,因为她太过投入,在自习课上喃喃自语,被同学指指点点。所以还是得比较克制哈。
二、真正能锻炼你的,是你独自在家的时候
补习班盛行,也从侧面说明了家长和学生都很注重学习方法。
但是很多学生去补习班,经常也没有多大效果。为什么呢?
有个学生说他有七个书包,一周上六种补习班,,每科每周两节课,为了不拿错书,所以准备了七个书包。试问这样,还有时间自己练习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吗?
我一周去两次健身馆学尊巴舞蹈,回家从来没有练习。
在健身馆里跟着老师和音乐跳的再熟练,换首音乐,或者老师不带,就完全不能自己跳。
其他学员也是一样程度,永远不会像学舞蹈的人那样,和曲子有共鸣,自己发挥。
比如学钢琴,一周去老师家被指点一次,真正让你进步的是每天在家的练习。
不可否认老师指点的重要性,可最终提升成绩的,还是被名师指点之后在家反复练习的人。
也就是俗话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比如弹钢琴,反复练习,终于能够不间断地弹下来了,这时,有种成就感。
同时,心里又会有新的想法,这么弹仅仅熟练,考级是不够的,如果参加小型演奏会更是不够。
然后再请教名师,再回家修行练习……
三、真正的练习和提高,是从“学会”开始的
不会的时候,人们的目标是“先学会”,等学会了,又会觉得光这样还不够,为了更好更出色,就会继续去老师那里上课。
是的,真正的练习和提高,是从这里开始的。
前面的练习过程只能算“准备”,如果自己不能努力练习,哪怕再优秀的老师来教也没有用。
同样,做一道难题,或看一篇文章,我们要先学会解出来,但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你会做这道题后,如何举一反三,这是学习的真谛。
所以,在解出来和看懂之前,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而是为学习在做准备。
当用一种方法做出数学题时,应该思考,怎么用其他方法解这道题?怎么改动一些数字自己出道题?运用这个原理,还能做什么?这些才是学数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英语阅读也是,先查字典读懂这篇文章,然后语感要多读几遍才能体会,哪里要停顿断句,哪里的语境是什么?读英语不单单是发音练习,而应该要带着感情,在说给对方听,这样才是一个语言工具。
只有尝试过,你才会感触良多,也一定会有惊喜。
Zoe说: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不一定要安排的满满当当,重点是,不仅要考虑做什么,更要考虑如何运用所学来锻炼提升自己,而且,功夫在家里。
同样的,不是学生的我们,接触很多课程和好书,我们常有这个知识点很新颖,把它记录下来的做法,但是很快就会忘记。
因为我们没有和别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深入思考,也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个知识,更加少地去传播知识。
在此推荐拆书法的RIA三步骤:理解后用自己的话复述、和自己的经历或见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写下将来如何运用这个知识。
看了上面的学习方法,你也许会觉得,那会好累啊,我就想安逸地呆着!
那么,你暂时安逸了,或者转移注意力先去做别的时候,你心安理得吗?
经常心更累。
因为你心里有两个小人一直在战斗,在担心考试,在担心明天。
想一想,当我们要面临考试,或上台演讲,或参加比赛之前,最紧张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太过于紧张,一定是没信心的时候。
自信,源自于千百次反复的练习,带来无与伦比的安心。
所以为了关键时候能获得心理安慰,只有不停地练习,充分准备好。
虽然常说,要做的事太多,没法轻松下来,但实际上,无所事事的一天,反而有种难以名状的不安,心生焦虑。
有时候很忙碌却很充实,不是“瞎忙”,身体辛苦了,心灵却很安逸。
学习考试时要获得心灵的安逸,只有充分的准备,反复的练习,让自己拥有绝对的自信。
人生也是如此,只要想拥有更好的人生,就必须让自己做更多该做的事(将来的自己希望现在的自己做的事),从中获得心灵的安逸。
通常心灵安逸的人,多事超级忙碌的人,而庸碌无为的人,反而心怀不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