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孟子》 梁惠王 (下) 第三章

《孟子》 梁惠王 (下) 第三章

作者: 椒盐糍粑鱼 | 来源:发表于2020-02-14 21:41 被阅读0次

经典语句:

1.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3.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4.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5.《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6.《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

7.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想法:

       1.这一篇孟子给我们展现了国家外交的三要素:仁,智,勇。这三要素也可以灵活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对于弱者要仁爱,包容;对于强者要运用自身智慧,以免遭受灾难;对于一些伤害人民利益的人,要勇于站出来与其做斗争。

       2.生活中有一些人,当自身实力弱的时候,对强者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但是慢慢等他成为了强者,却不会用仁爱去对待弱者。这种人就算能力再强,因为心胸无法包容天下,所以顶多能执掌一国但是与天下无缘。

       3.这三要素之中的“勇”比较特殊,如同文章中所说,“勇”常常与“怒”相连。“勇”的层次也因为动怒的原因而产生高低,其实生活中大部分事情用“仁”与“智”就可以化解。如果只为了鸡毛蒜皮之事就心生怒意,准备大打出手,那只是匹夫之勇,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容易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当发怒的原因是因为生灵遭到涂炭,众人的利益遭受损失,这个时侯勇于带领众人除暴安良,那才是符合道义的大勇。

       4.从实际一点的意义出发,这三要素组成了对外法则,我们与别人相处不可能像文章中只是单一的运用“仁”,“智”,“勇”中的一个元素,只是面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把我们需要调整好侧重面应对各种将要面对的状况。面对弱小展现仁,面对强大运用智,面对众恶者勇于反抗。

相关文章

  • (1035)读《孟子》1:仁义为先

    孟子拜见梁惠王。见面之初,梁惠王就问孟子:“老先生,您千里迢迢赶来,有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吗?” 孟子当即回应梁惠...

  • 《海说孟子》修订版9:众人皆杀(傻)我不杀(傻)

    国学商用 王道经营 作者:代海涛 梁惠王篇:孟子遗憾离开梁国 孟子和梁惠王谈了这么多,惠王好像很感兴趣,可...

  • 让快乐增上的诀窍

    你听说过复制快乐吗?你知道如何播种快乐吗?你知道“傻人”为什么有福吗? 《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与梁惠王有这样几...

  • 复制快乐

    你听说过复制快乐吗?你知道如何播种快乐吗?你知道“傻人”为什么有福吗?《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与梁惠王有这样几句...

  • 孔孟之乡成语典故——不远千里

    成语出处: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内容: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

  • 《孟子·梁惠王上》02:三台戏

    《孟子·梁惠王上》02:三台戏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

  • 《孟子》(一)梁惠王上篇5——定于一②: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统一天下的并非仁者,孟子他预测错了吗? 在孟子与梁惠王交谈期间,他的主张并没有得到梁惠王的采纳。孟子提倡...

  • 孟子-梁惠王-02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正站在池塘边上,观赏着那些奔跑飞...

  • 义利之辨学习笔记

    学习【孟子.梁惠王上】之义利之辨。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 《孟子·梁惠王上》01:你的问题是什么

    《孟子·梁惠王上》01:你的问题是什么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 梁惠王 (下) 第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rj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