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今天辨题而言,我们都过于拘泥于“朋友圈”三个字,而忽略了标题的另外三个字“该不该”以及“关闭”两个字。
不过我终于明白了上场打仗和吃瓜群众的不同了。真的辛苦今天各位辩手了。我们在旁边看的,可能会干着急,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置身其中,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辩论和真正进入辩论场里打辩论是不一样的,所以辛苦各位,谢谢各位[玫瑰]。
一. 那就先来谈谈“朋友圈”吧。
有人说,你不喜欢朋友圈的内容,那你可以选择屏蔽啊!干嘛选择“关闭”?
1. 有时候朋友圈不是你想屏蔽谁就可以屏蔽的,你可能很想屏蔽某些人,不过你会因为很多因素不得不被迫接受他们的内容,也不得不让自己的发布动态展示给那些人看。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5.7%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访者正打算关闭朋友圈,13.8%的受访者曾经关闭过朋友圈,2.4%的受访者已经关闭朋友圈。64.2%的受访者不会关闭朋友圈。(2016年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以上数据是《中国青年报》进行收集的,从受访者基数来看,2000人或许不够多,没有说服力,但是,这两千人是我们几亿微信使用者的缩影。
40%的人有意向或曾经或已经关闭朋友圈,难道这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吗?如今的朋友圈,已不再是我们的“私人聚会”,不再是我们的“熟人社交‘,而成为了一种”范社交“圈子。微信朋友圈里,有你不认识的,有你平日不联系的,更有一大部分是你的”潜在客户“或上司,或同事;而你呢?你也许是他们大部分”潜在客户“之一。
口说无凭,数据说话:
2017年微信使用用户 微信朋友圈内容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非工作关系的微信好友已占据你微信朋友圈的半壁江山+还要多!而在朋友圈内容调查中也看出来,发布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或产品推广也占不少,其中,更别提个人生活记录中还有你不想看到的信息!
在这样层层包围的朋友圈, 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想看到的内容,岂不是在虚度光阴?也许你要无视10条”垃圾“信息才能看到一条有用信息。这里面的时间成本,自己去算吧!
2. 我在群里问了问,大家对朋友圈的看法究竟如何,其中有一个回答,让我深思很久大概内容就是:我的朋友圈都是自己想看的内容,没有你们说的垃圾信息。
我真的差一点就被这种回答骗了啊! 还好我不傻,真相是什么?--回答者的职业,身份有待考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还是一位没有进入职场的高中生啊!!他的朋友圈里,有谁?无外乎 父母,同学,加几个公众号,再来几个王者荣耀的战友?【这几类人指的是他朋友圈的“大多数’】 所以呢!?
而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朋友圈可有可无。为什么?也许并不是因为朋友圈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不了影响,而是曾经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因为,我是其中之一。
3. 不是你的朋友圈决定了你是什么人,而是你的朋友决定了你是什么人
对啊,朋友圈和朋友有什么不一样吗? 是啊,很不一样啊!如果你还不清楚有什么不一样,请往前看第一张数据图,看了,你就明白了,“朋友圈”和“朋友”有什么不一样。
(这一观点是对一辩友提出的问题进行的驳斥)
4. 在朋友圈你可以学到知识?----朋友,你学知识的地方真不应该是一个小小的朋友圈啊!
二. 接下来谈谈 “关闭”
1.. 朋友圈于我们,无非是窥视他人生活的平台,你的生活不在朋友圈
曾有一段时间,我刷朋友圈刷的厉害【其实也还好,一般一个小时以内】,而我那段时间要准备考研,我就发现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的内容大多真的是 代购/ 营销/自拍,是,也许你说我没有选择自己进入朋友圈的人,如果我告诉你,这就是自己选的人呢?搞代购的,是自己的同窗,发营销的是自己的同学或同事,发自拍的 更是自己的同学 [此处并不是说自拍怎样,而是对于那段时间的我,看这些真的浪费自己的时间(毕竟要抓紧时间备考 qaq)],你要我屏蔽他们吗?说真的,我不想因为这一屏蔽让自己卷入无聊的误会中。所以,我直接选择关闭朋友圈,发一条动态说明即可,我想,大家是会理解的,也少了解释的时间。
在最初的几天,我会觉得没了朋友圈手也痒,心也痒,总要打开再看看,但是,再一看的时候,我还是失望了,于是又关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我也习惯了没了朋友圈的生活,因为我的朋友,在我身边啊!我再也不用被动地接受这种蜂拥而来实质无聊的信息了!
即使没了朋友圈,我还有微信啊,有通讯录啊 ! 谁说我就与世隔绝了?
其实,除了朋友圈里的鸡汤文/ 代购/广告,令我们最想关闭的原因是朋友圈里的生活,终究是别人的,即便自己发动态,也免不了被“窥视”,被评论,这样的社交,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你自己想要的吗? 扪心自问一下,静下来想想,你的生活,除了朋友圈,还剩什么?想到了,那才是你真正应该“混迹”的地方!
与其说关闭朋友圈是不想看那些无聊没营养的信息,不如说是走出来,把握自己生活的主动权。
2. 选择关闭朋友圈 不是脱离人群,而是你与ta的距离更近了一步
在我关闭朋友圈的时间里,有一位朋友对我这样说“天哪,能让你主动去看看ta最近状态的,你是有多关心ta!” 这话,让我突然明白,原来,我没有脱离他们,而这样的方式,让我们更近了一步。真正关心你的人,即使你不再出现在ta的“朋友圈”里,你依然会去关心ta,而你真正在乎的人,即使你关了朋友圈,也会点进去看一看,ta过得如何。如此一来,你们不就有更好的良性互动了吗?
3. 对方晒的是你所缺乏的?而是你晒的,是你所虚荣的!
看别人晒车,晒房, 晒幸福生活,感到不舒服,就是羡慕嫉妒恨吗? --不是的!是看了这些以后,思考过后觉得“这又关我什么事呢?“ 这并不是事不关己的姿态,而是,你晒出来的幸福生活,如果你觉得是真的幸福,那我肯定真心祝你幸福。
你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炫耀什么;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掩饰什么。
这句话,我想在当今朋友圈世界里,最适合不过了。请各位细细品尝。
4. 朋友圈的毒,不就是证明了你无所事事吗?----我回答,也许是,这点并不否认,不过正因如此,才割掉这毒瘤,从客观上改变,再从主观上调整啊!
当我们能改变客观环境的时候,为什么不改变呢?
三. 再来谈谈 “该不该”
什么是该?什么是不该? 所谓该不该,我们不妨用一个英文单词来表示“should ”, 这样一看,不就明白了吗?
该与不该,不过是一种建议罢了,这种建议,非强制性。
再不济,我们来看几个句子:
“我该不该”辞职? / / “我该不该骗他?”/ / “我到底该怎么做!?”
这一看,一目了然,在该与不该的问题上,要的不过是建议而已,这种建议,可以是陈列了几大篇详尽的优缺点让题主自己选择,可以是你对 题主的一种强烈的推荐,也可以是夹带着苦口婆心的劝谏;但无论是哪种,你都只有在这之外,让题主自己选择。
最后,朋友圈大于“微信朋友圈”,“关闭”超乎“关闭键”,“该不该”小于 “必须要”
而在该不该+关闭+朋友圈 这一问题上,我有自己的建议,我的建议是:应该+关闭+朋友圈。至于您会不会+关闭+朋友圈,那是您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