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安徽省哲学之光想法
自然哲学之物理原理(四)

自然哲学之物理原理(四)

作者: 漫漫人生慢慢行 | 来源:发表于2024-11-04 08:28 被阅读0次

——引言——

本文的目的,是为尽可能说明自然事物的形式与逻辑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为便于明了起见,我感到不得不经常有所重复,而不去考虑文体的优美与否。

在论述哲学理念时,有意识的对参考书籍采用了继承式的做法,以便不熟悉哲学的读者不致感到像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路人,但我不敢说这样已可为读者解除哲学理念中的固有难处。

由于过去的人们(如牛顿告诉我们的那样),在研究自然事物方面把哲学看得尤为重要,现代人却抛弃实体形式与理性的质,力图将自然现象诉诸物理公式。将事物形式的表现变化归因于其运动形式相互间非常明显而简单的关系。如果他们所归结出的那些基本关系恰恰合乎于自然所给出的那些规律,那么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途径无疑是正确的。

但当他们听任想象自由驰骋,随意捏造事物运动尚未弄清的形式与属性,以及不能确定的性质与概念,赋予事物如幽灵一般的特质,并进而设想出事物的运动形式。此时他们就进入了梦境与荒诞,忘记了事物的真正形式。所以我将致力于发展与哲学相关的物理学,但愿这篇关于物理的哲学短文能为读者招致愉快的思考时间。

恳望读者朋友耐心地阅读本文,对我就此困难课题所付之劳做给予评判,并在纠正其缺陷时勿太过苛求。

第四章  形式与性质的关联性

为使读者更愿意来注意听取下面一连串的逻辑推理,就需要向读者作这样的恳求:就是这条思路,它把我们对世界的基本思考引导到宇宙论方面,从而再引导最近的一个分支,即量子问题。在作这样的说明时,免不了要用到直观且抽象的说明,以满足推理工作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逻辑一致性。

由此所涉及到的哲学理念的固有难处的问题时,对此,还望读者朋友能够耐心读完本篇推理内容,在遇到理念固有难处问题时还请不要急于苛责,相关问题将会在转到宇宙论之前统一解决。

从考察哲学开始。

哲学发展至今,有两个主要的问题困扰着人们。其一,便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另一个则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结合从前文获得的推理经验,为使接下来的工作不至陷进认识论的层面兜圈子,因此选择对第二个问题先行展开考查(其缘由还要过一会知晓)。从考察一段陈述句开始。

这个世界上最不被理解的事,就是这个世界是可以被理解的——爱因斯坦

从这样乍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的陈述中,似乎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它是对于(可以提出的)科学探索的一个严格限制。为让这个问题足够清楚,举例来说明问题。

假设有一位属于未来文化的考古学家,在工作时找到了本画本。看了看内容后没在意的放在一旁继续工作。在之后的工作中他又找到本画本,不过这次的画本有些不一样。

在每一幅图画的下方,都有由线条(形式)构成的图形(最原始的文字)。

出于好奇,考古学家便看了看。随着内容的变化,他猛然意识到这些线条构成的图形似乎是某种文字。因为在这本画本上,这些图形随着图案的变化而变化,画本中的图形以惊人的相似度与画本中的图案契合。

不过他所处的文明由于某些未知原因导致文化出现断层,但当下的文字由于是简体体系,所以和画本中的图形在形式上有些相似。当下的文字由简化体系构成,但他并不知晓使用的文字是怎么来的。

从感觉上看,使用的文字像是凭空出现的。从逻辑上看,文字经历了一场‘只有结果没有过程’(这一概念需读者严正对待)的断层事件。

于是,他将画本赠与一位研究语言学的朋友,看能不能不从这些线条中发现什么(后面称古先生与言先生)。

起初,言先生有些不明其意。不过很快,他便经验到这些图形应该是某种文字。在这些图形中,譬如‘日’、‘月’和‘山’(仅说明问题故不考虑原始书写)等图形,是对画中实在客体的形态及体态等形式进行临摹,这些线条用临摹的方式对事物的形式加以直观的演示。

在意识到图形的含义后,言先生非常想知晓这个文明究竟是如何对世界进行解读(理解)的。

只可惜现有的图形仅仅提供了一种方法,却并没有向他传递其他有效信息。即只有单个的字却没有词,于是他找到朋友并向他表明来意。

此后,古先生找到一部文字演化大全和一些简易的、复杂的书籍。言先生收到后对此表示感谢便一股脑投入到回溯文字演化的工作中。文字演化大全不仅为言先生揭示了文字演化的全过程,还揭示了人们通过文字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理解和认识的。

经过一段艰难的回溯和学习过程。现在,(假定)他通过回溯文字工作和阅读那些简易的书本,已明晓字词的含义及对应于各个形式的概念。于是他尝试对那些复杂的书籍进行解读。随着解读的深入,眼前的‘世界’变得愈加广阔。从易经到儒释道的哲学理念,从万有引力到时空弯曲等等科学概念。

至此,他邀请朋友来家中做客以表感谢,随后便迫不及待的向他分享自己的收获:“感谢你的画本和书本,使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古先生为此也是大感开心,道:“过程是怎样的呢?”

言先生理了理思绪后,道:“从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来看,这种图形的确是某种文字。因为我从那本原始画本中发现,图形与图案的形式非常相似。即它们的态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古先生疑惑道:“你所指的态是什么?”

言先生道:“‘态’指的是事物的基本形式和性质。诸如形态(大或小)、体态及纠缠态等事物的形式和性质的统称。在实际的语境当中,既可以表述为单独的形式或性质,也可以表述为完整的形式或性质,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古先生点了点头,道:“还是继续谈文字吧!”

言先生道:“从演化过程来看,最古老的人们使用线条临摹事物的基本形式,用以获得原始文字。这些原始文字是对事物的进行拟态而获得的。此后的人们在这个基础上将单个的字加以排列(由字到词),并确立事物的属性,进而抽取其性质并造出概念。”

古先生说道:“用现在的观念来理解,这似乎是一种简单地排列和归纳过程。但是最古老的人们是如何确定通过这种方式,所确立的东西指的就是事物的属性呢?”。

对此,言先生有些不确定地道:“从先验的观点来看,由于确立的东西是以原始文字为基础的,而原始文字又是以基本形式为基础的,因此只能将它们理解为事物的属性。不仅是先验的观点如是表达,在逻辑上也是如此,否则这些原始文字就失去了意义,这与后面的演化过程显然是相悖的。

从感觉上看,属性是由事物的基本形式来确立的。从逻辑上看,属性的确立是基于事物的表现形式与我在回溯文字的形式表现来唯一确定的性质。正是属性的确立,才使得线条的形式(本性)具备了实在意义。直到这时,当我明晰文字背后所涉及的实在的属性,我才确定这些线条构成的图形就是一种文字(就是真实的)。”

古先生有些纠结地道:“我知道你是如何确立的,也认同你所说的,因为有很多理由使我相信文字绝不会凭空出现。但我问的是,那些最古老的人们是如何确立的!”

言先生笑了笑,道:“是我的疏忽!不过你的问题有些复杂,需要转述为最古老的人们是如何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以及线条与文字的作用的,它涉及的是认识论的本体问题。而我只是说明形式与属性的因果关系(下节中将延伸)。我的推理是在‘形’的层面,而你的问题涉及到‘形而上’的层面。所以我们并不在一个维度,或许只有老天爷才能回答你了吧!”


——参考书籍——

〔英〕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王克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美〕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李醒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 2018-12-24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自然哲学之原理(2)

    —序— 本文的目的,是为尽可能使那些对自然哲学感兴趣而又不熟悉自然哲学的读者朋友们,能有一个较之以往更加清晰的认识...

  • 自然哲学之原理(1)

    —序— 本文的目的,是为尽可能使那些对自然哲学感兴趣而又不熟悉自然哲学的读者朋友们,能有一个较之以往更加清晰的认识...

  • 相对论通俗科普系列:呼之欲出的狭义相对论—以太的否定

    故事要追溯到牛顿力学。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原理》标志着牛顿力学的基厦建立完成。我们中学所学的物理都是围...

  • 万有引力的小畅想

    中学物理的很多知识,都令我感到神奇,万有引力是最突出的一个。 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对...

  • 混沌大学

    混沌同学四大必备镇宅之宝 1、几何原本2、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3、物种起源4、物演通论

  • 引力的争议(一)

    1687年,牛顿发表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就刊载在上面。根据原理所载...

  • 《创造力的本质》:终身成就奖、建筑系教授教你3招重获创造力

    谈到创造力,我们总是感觉很神秘、可遇而不可求,似乎这是只有天才才具备的能力。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欧几里得...

  • 假如上帝创世的秘密真的存在

    1686年,我们的康乾盛世才开端,而大洋彼岸的不列颠,大科学家牛顿爵爷的成名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已经写成。 ...

  • 东西方的文化碰撞带来的哲思

    如果想要了解中国哲思的变化,或许可以读这样几本书,它们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马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然哲学之物理原理(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ro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