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老师都会问大家: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我想当老师,教更多的人识字!”、“设计师,设计好多漂亮的衣服给自己穿”……
回头想想,现在的你还会大声地说出,自己想做的事情吗?或许你连自己想做什么也没曾细想过吧。
高中时你虽然一直偏爱文学,可人人都在说计算机专业好,就业率高,于是大学报了计算机专业,不过自己对其并不“感冒”,所以也没在计算机方面取得很优秀的成绩。
毕业时,尽管你偏好设计,但看着室友都报考了公务员,“稳定的工作”、“很多人挤破脑袋都想做的铁饭碗”的诱惑力确实很大,所以自己也跟着报考。后来,考是考上了,但心中还是想做一些创意类的工作,整天郁郁寡欢。
想想二十六岁生日的那天,爸妈曾对自己说过,现在啊,谁不是二十多岁就结婚生小孩的,你也不要太挑剔,找个靠谱点的男人就嫁了吧。想想也是,不能一直单着,于是天天去相亲,尽管最后找了个对自己好的男生,但却感觉特别没意思。
2
是不是觉得尽管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按着别人的“好路子”去走,可生活总是像欠缺点什么,甚至有时候还沮丧到了极点?
那是因为你做任何的决定,都是以别人作为基准,毫无自己的主见与想法,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以至于到最后,你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成功丢掉了独一无二的自己,活脱脱成了别人的影子,作为一个复制品的形式存在。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着要向“别人家的小孩”看齐。
有人说,女孩子应该斯文,坐姿要优雅,穿淑女的裙子,娴静懂事,不能打打闹闹,没有一个女孩子家的样子;
有人说,你太胖了,你看瘦的女孩子穿衣服才会好看,晚餐就不要吃了,午餐吃个沙拉就好了;
有人说,女人都有“赏味期限”,应该在三十岁之前要结婚成家,才是正途。
……
但凡,偶尔做出“不听话”的行为,就会被责骂、被谴责,被冠以“不懂事”、“叛逆”的罪名。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我们变得雷同,变成了几乎一样的人。我们开始一味追求着别人世俗的“好”,却唯独无视了适合自己的“好”。
3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在今年春晚,因一条微博被置顶成为热门的窦靖童,也曾因为染过拉风的粉红色头发、手臂上纹身,被贴上“叛逆”和“不乖”的标签。
可她并没有太多理会这些标签,而是专心于做自己想做的音乐,17岁的时候,就能独立编曲和演唱,对于音乐,她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也不是大众流行什么,就写什么。
在电影《一代宗师》里, 宫二转述了宫羽田的一句话,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习武之人一共要经历三个阶段: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人生要想遇见更多的美好,就必须先遇见自己。
人们想从窦靖童的身上找到王菲与窦唯的影子,可窦靖童也表现一个态度——父母的名声不会再影响我了,之前,肯定有这么想过,还会抱着想要证明自己的心态去做事,现在,已经想通了,父母是名人,这是事实,改变不了,也不用刻意去改变,照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
4
亲爱的,你的人生,别人无法复制,同样,别人的人生,你也羡慕不来,与其跟着别人的影子走,不如倾听一下内心的想法,活成更出色的自己。只要你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世界都会为你让步。
尼采曾言,人们之所以随着大流生活,不敢展现真实的自己,是由于人们有懒惰的倾向。大多数人照着别人的人生轨迹去过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经过自身验证之后的保障下生活,拿那些舆论与世俗包裹着自己。
愿我们都有勇于做自己的胆量,做最真实的自己,舒舒服服地活一生。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路途。”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