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街道总是冷清而繁华的,宁静的清晨不时传来小贩的阵阵吆喝声,稀疏而行走急促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上班生涯。
街边一角,是一家面馆,老板已是中年,身材微微发福,略显得有些笨拙,但并不影响他的手艺,恰恰相反经过了岁月的打磨,二三十年的做面历程已经深入骨髓,略显随意也能做的最好,在这清晨的八点半客人已经换了好几波了。

“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锅里煮锅盖”,讲的是江南的小城镇江。在这个经济不算发达的小城中,恰恰保留了老镇江的味道,香醋一直遵循古法酿造,不像山西老陈醋最求的酸味,也不似永春老醋追求极致的香气,老镇江的醋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愈存愈醇,醋之榜首名副其实。清晨的老镇江人常常泡一壶浓茶,以肴肉作为早上的早点,所以才有了肴肉不当菜的典故,肴肉也叫水晶肴蹄,古代是皇宫里的佳肴,近代是国宴上的精品,既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数不清的荣耀。

来镇江已求学三年有余,最钟爱的还是那小街道上一家家不起眼的小面店,在这些寻常小店中,常常会发现惊喜,并收获心满意足的口味,小店纯朴不被商业化的气息所侵扰,杵在这里自然也会感到久违的宁静。
“酒香不怕巷子深”没有广告宣传,没有喧嚣侵扰,,每天也会有许多人慕名而来,像是闻到了某种味道,小店有悠久的历史,有岁月的沉淀,店里有醋香的浸染,完整的保留了记忆中的味道。

关于镇江锅盖面还有这样一个典故,传说以前镇江有一对夫妻,丈夫呢老是有病,胃口不好。妻子给他下面条吃,不是嫌太硬,就是嫌太烂。有一次,妻子在煮面时,不小心将汤罐盖子碰到锅里面去,谁知,丈夫吃了这碗面爽口适味。以后,妻子天天给丈夫烧锅盖面吃,从此,“锅盖面”在镇江便传开了,成了远近闻名的风味小吃,而镇江锅盖面做法也相对简单易懂:面与水的充分交融,水溶于面,形成面团,揉好后擀成薄片,再用薄刀细细切断,切好的的面条与锅盖一起下锅煮熟,然后取出捞起放入调好佐料的碗里即可食用。锅盖面的特点是软硬恰当,不失劲道,老少皆宜。

北方人钟爱面食,记得刚来镇江求学时久闻镇江特色,一下车便直奔面馆,特意点了一份肴肉锅盖面,锅盖面的细嫩劲道,撒上一层葱花,配上一小碟肴肉,加入少许香醋,葱花和面条的交衬,肴肉的晶莹剔透,醋的醇香,颜色味道交相辉映,让我忘记了旅途的疲累,一阵囫囵吞下,结果却不太满意,才发现原来是吃的太快了。而食物则需要细细的去品味。

这三年一来,吃过的面已多到记不清楚,渐渐的很少有能引起自己惊艳的面了,才发现好东西是不能常吃不能多吃的,为了追寻心中的味道,会经常自己下面条吃,甚至吃出了规律,如早粥中饭晚面。在学习之余不断的出去游山玩水,猎奇新事,也承受到了金钱与时间上的压力,俗话说穷到吃面也不过如此。面条制作简单,节省时间也能节约制作的成本,经济实惠不过如是。

生于斯而长于斯,更应该记住这里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