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这周在杭州出差,在经历周四晚上航班延误5个小时,遂直接将航班改签至周六晚,留出了一些时间可以轻轻松松的感受杭州的风土人情。周六摸到混沌的杭州分社同学组织的分会场直播活动上,大家一起听课,一起思考,一起辨论,何其乐哉!可惜赶着走,讨论未能尽兴。我个人信奉“观点无对错,思维无优劣,认知有差异”,在听课和课后的思辨中从各人观点、思维方式、认知角度不断吸收养料。
这次的课程是真格基金、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王强老师讲《商业模式的嬗变》,其从社会本质的变迁讲到思维模式的变化再到商业的具体案例,高屋建瓴但不失实践基础,收获颇深。以下为课后感及个人体会。
一、关于商业与创新
创新的窘境既是学界的一大难题又是创业者们关注的核心命题之一,创新到底由哪些因素构成,如何产生创新,是无数管理学家们希望搞清楚的问题。王强老师给出的定义是,创新是由商业要素的变化造成的,这个变化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要素本身构成的变化,变化越大则创新越大;二是要素之间连接关系的变化,关系的形成与连接都存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所以要素关系也是创新的决定因素,正如从蒸汽时代到工业时代,商业带来极大的变化;三是要素之间排列组合的速度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这个层面涉及到王强的核心思想即商业创新是在时空维度上的,时间和空间是两个可以互换的变量,正如现在各种共享经济的模式,共享租车、共享租衣等,更提出了“时间复仇论”这样的理论来阐明这个论点。
时间复仇论,个人理解,王老师讲的是一个商业要素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中配置平衡的过程。由于某种资源价格较高,我无法在一个永久时间里拥有,但是我可以在某个期间中占有,这个时间里它是属于我的,满足我的某种需求。比如,途歌,选择两种车型奔驰smart和宝马的mini,我选用途歌,不是仅仅为了出行,而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在短暂时间里我拥有了这个空间和空间所代表的理念和文化。现实世界中是否存在类似的平衡呢?
这个创新的定义其实也是商业模式理念的应用。商业模式的理论,我最认同的也是国内魏朱的理论,其定义为商业模式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不同的商业要素的背后是持有不同利益的个体,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连接关系)、交易过程(排列组合)的差异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前者关于创新的定义更加侧重要素,后者关于商业模式更侧重人。创新的过程也就是对事物本质的一次重构,在不断重定义中探寻商业的本质。
对商业要素的分析中,王强老师提供了一种思考范式,即在时空维度下思考商业构成要素:行业角色、服务方式、消费理念。分别对应了人、关系、需求,形成一种两横三纵的思考网络,也许我们混沌有人能够利用这种模型为自己的企业带来创新呢。
二、关于社会与文化
创新的背后不仅仅是商业逻辑的变迁,更是社会思想的演化。Everting is humanity。商业则是不同利益群体相互交织的结果,是一种复杂人性构成的整体。这里不探讨,人性的基石,仅仅引发对社会本质的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社会群体,人性的变化构成社会的变化。现代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一种流动性的社会,社会在进行一种连续性、均匀的变动。社会不在是恒常的,而是瞬息万变的。然而,瞬息万变真的没有逻辑基点么,真的是无序的类布朗运动么?没拜读过鲍曼的原著,从王强老师强调的“flowing、no firm ground 、uncertainty……”中,可以感受到社会的基点变动的可怕事实。对于流动性的社会、瞬息万变、不确定性增加这种社会特征,我是认同的;但是,对于变动的基石如同流沙般无序,我却不认同。个人观点在于,社会的变化是基于某种演变的逻辑进行的,这种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变的,也就是社会变化的基石。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在偶然中寻找必然,一直是我工作、学习的核心思想,不会轻易被推翻。
王强说企业家要有一定预测的能力,预测一定来源于对不变的理解,通过不变来理解变化才能够理解社会的变迁。岂止企业家,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相应的洞察力,“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刻意训练成为“一眼看到底的人”。
不同的规律、不同的变化有其不同的前提假设和发生条件。这也是所谓的“过去的案例无法在现在适用”的原因,适用条件发生大幅度变化,甚至是快速的、多次的变化,如何将过去的经验迁移至现在的企业经营和商业创新上,对于经营者一次极大的挑战。但是,难度增加不意味着“无法利用”,这也是我不太认同的地方之二。如果过去的经验的无效,那知识的存在是否有意义呢。
社会流动性的事实、瞬息万变的现象使得“不变”越来越难以把握,也使得创新越来越难。我认为只有抓住不变的规律才能够实现有价值的创新。对于什么样的创始人能够抓住不变,能够带来创新,王强老师提出三个维度:适应性、知识习得、知识架构。
三、关于思维与认知
一个人的认知模式有多牛B决定了他能够吸收多少有用的信息;一个的思维模式有多牛B则决定了他能够多大限度利用他吸收到的信息。同时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促进,形成一种不分彼此构成,每个人具有其独特认知和思维,最终产生独特的行为模式。王强老师将思维方式进行分类,首先是混沌的、模糊的人文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商业创新最为重要;其次是科学思维,即可证实/证伪的、逻辑性的、归纳或演绎的、确定性的思维模式;再次是技术思维,提供工具性的、产品性的思考模式,具体的产品操作层面。三种思维,从模糊到具体,从抽象到具象,是每个人需要具有、个有侧重。通才和专才,个人规划不同,成长路径不同,不分优劣。
正如特斯拉的老板,Elon Musk ,拥有物理学和经济学的双学位,使他能够快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快速将物理学中的经验和规律迁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文思维+科学思维),利用其工程学和材料学知识将构想实践、落地(技术思维)。马斯克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商业思维体系的通才,所以王强老师说,商业创新大多来自于通才,而科技创新大多来自于专才,毕竟科学攻关之路九死一生。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通才的思维方式怎样刻意练习呢?王强老师并未给出明确的方法,但是指引了方向,从三种思维开始,相互延伸联系,合为一体。追求通识教育和多元思维模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贯通!
四、商业创新与产品设计的殊途同归
课后几个小伙伴讨论王强老师讲的知识体系与个人的应用,聊到了产品的设计上。其实商业与产品又有什么区别呢,无非是一者抽象、一者具象,产品作为商业的载体而已,商业的创新最终体现在用户/客户的使用上,也就是产品之上。产品进行创新、迭代的过程也就是商业创新落地的过程。产品经理一向是我最为钦佩的岗位,同时面向技术的前沿和商业的前沿,左右产品的走向。个人理解产品经理其实就是企业家,需要具有快速的认知、学习、判断的能力,更能够通过思维处理的产出有效的原型,不断推动原型走向市场。
商业创新之于投资。资金是商业体系的润滑剂和助燃剂,能够协调不同的利益主体、适度调节不同的商业要素,使其形成一种有效的组合状态,也就是潜在的最优商业模式。像滴滴、摩拜、途歌,这种出行领域的崭新商业模式都离不了资本的力量;喜茶、奈雪、一点点、松哥油焖大虾,茶饮消费领域同样有资本的身影。刚好说一个听来的案例可以佐证资本的正面力量与协调的本质。一个医药类技术性企业,创始人留美多年,技术领先,经过多年研发终于拿出产品。但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存在巨大的沟壑,现有CEO为技术出身,主要精力都投放到研发领域,产出大批的专利技术,企业却亏损严重。投资人介入其中,将创业团队中另一人扶持为CEO,利用其上商业潜力,最终使产品走出实验室,为各大药厂争抢,实现大笔盈利。当然,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种种利益主体,调节种种要素。
同时,投资者应该商业创新的发现者和引导者,具有极敏锐的嗅觉和洞察力,熟悉行业的趋势和变迁逻辑,踩对一个个变迁节点,引导帮助企业的商业模式逐渐成型,从主导力量到参与者,最终变为摇旗呐喊的鼓励者。
不论如何,商业这个东西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微小的、连续性的创新将不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生活,颠覆性的、破坏性的创新将不断给人惊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