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资源:
浑沌大学课程《商业本质的嬗变|从帝国到流沙);此文章为学习此课程的学习笔记。
二、讲师资料:
王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中国合伙人》中孟晓骏的原型,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他以百科全书般渊博的知识、深入的思考闻名于教育界和创投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牛津大学哈里斯•曼彻斯特学院基石院士(终身荣衔)。
2011年,王强与徐小平一起成立真格基金,转身投资人,重仓创新致力于帮助那些拥有国际意识、懂真格的青年人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六年时间里,真格投出了易到用车、小红书、聚美优品、找钢网等明星企业。
三、检视笔记
1、整体而言,这个课程到底在谈些什么?
现代商业逐渐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商业上的一些运作应该如何适应和转变;
2、讲师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思想和观点。
第一,传统与现代商业,最大的不同在于“不确定性”,不能用以往的思维去看待现代商业的因素,要学会用“时间的流动性”眼光,去适应“完全不确定性”的商业社会;
第二,“液态”下的“人才观”。“人才”的运作,不应该有所局限,“人才的能力”不一定局限于垂直领域,“人才的使用”不一定局限于员工,“人才的范围”不应该局限于局部。
第三,“液态”下的“产品观”。通过重新定义或者重新排列商业中的基本元素,去适应“液态观”下的“人性需求”,得以创新。
第四,“液态”下的“资本”。“投资”是投“人才”,而不是投“公司”。看“人才”是否能在“如此不确定性”的商业“液态”中,找到“不变的本质”,并且拥有“整合跨界思维”的才能,得以突破创新。
3、讲师说得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我觉得这堂课的内容,不能够把一切看待的过于潮流,也应该部分相对保守一些。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以“液态”的眼光去分析去看待,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真正执行的时候,也要相对以“固态”的思维去执行,才比较有用。
4、这堂课和我有什么关系?
因为现在,我也是在创业,有一家自己的公司,所以可以重新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去分析,关于我们公司的人才观、产品观与资本观。但是一定要从原理出发,并且结合商业的结构,逐一去分析,这样才会相对有所突破,突破后有所执行。
四、分析笔记
第一个阶段:这个课程在谈些什么
(1)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个课程主要在说些什么。这是在指导我注意课程的整体性。
现代商业已经变为“液态性”的,要用“液态性”的眼光去改变“商业的本质”;
(2)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914703/686810c3e1a03343.jpg)
(3)确定讲师在课程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a、解析商业模式的长存之道「液态法则」
b、探讨新时代选择人才的标准以及如何聚集优秀人才?
c、分析产品迭代背后的逻辑
d、分享真格的投资哲学以及如何从资本角度看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
e、总结商业模式变与不变的规律
第二个阶段:诠释课程的内容规则
(1)找讲师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这里包含了找出重要单字,并理解这个单字在这种情境下的精准意义两个方面。
|固态:基本一成不变,过去的样子,就是现在的样子,也是未来的样子;
|液态:基本一直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人性:脚下地基不再坚固,生命体验充满不确定性,眼光短暂且不自信,欲望短暂且嬗变;
|空间:就是某个“人、物、场”等,实实在在触摸得到、看得到的东西;在商业中,可以指人、场所位置、货品等;
|时间:指某一个时间段;在商业中,可以指:某个关系维持的时间段(人与空间的关系:拥有、掌控等;人与人的关系:服务;);
|商业本质:商业归根到底都离不开的因素:人才、产品、资本。
|商业环境:商业发展阶段的,科技带来的变化、人性需求的变化。
|消费者:商业环境中,拿资金去兑换你价值的人。
|人才观: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你如何让他有效的在你这里产生价值。
|产品观:“产品与服务”如何做创新,如何通过重新定义产生高价值。
|投资观:在如此“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如何抓住“确定”的标准。
|固态思维模式:把过去一模一样的东西,照搬照做。
|液态思维模式:把成功的东西,一层一层地从表层往深层逐步提炼,提炼出相通的“本质元素”,然后运用。
(2)找重要的句子,抓住作者的主旨。用自己的话来说,这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最佳方法。
|接下来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从物理层面的全球化到文化层面,都在转变
描述:先进的科技,让信息、感受、数据等等维度的因素,在空间和时间中变得灵活且短暂;从而人性需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商业环境中,所带来的变化就是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描述:把商业环境中的因素,都提炼为两点“时间”与“空间”,可以打破他们的组合、关系等;
|在商业环境中,以前都是定义,一长段时间的空间定位,现在是定义,一瞬间或短时间的空间定位
描述:在商业环境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空间”和“时间”。找到最佳的组合方式,就是“短时间的空间定位”,那么即可突破创新。
|商业环境中,文化的宣导,不再是启迪大众,而是诱惑大众
|
(3)知道讲师的论述是什么,找出相关内容,重新架构出来;
(4)确定作者已经解决的问题,哪些没有解决,哪些是他知道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评论课程的规则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