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祖坛经》常见的版本有两个:一是法海本。全名《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约12000字。二是宗宝本。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前后,僧人宗宝改编。一卷十品,约20000字,题名《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在法海本未发现前,宗宝本为最常见的流通本。
几百年下来,禅宗在中国的佛教界兴起,天下无人不禅,无事不禅,无师不禅,禅和道其实是有相通的地方的,两者有紧密的联系。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其内涵与禅很相似,这样的观念和传统认知打下的群众基础才让禅宗传到中国后开花结果。
佛说,人人皆有佛性,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佛说法说了45年,一直在教人除掉这个妄想,他常说不必求真,只须去妄。若求真,恐怕又要走弯路,只须把妄想去掉,真就自然得到,若执着求真,这本身就是个妄想。
佛教所有的宗派教授的修炼都是如何去掉妄想,其他宗派都是慢慢修,渐渐修,唯独禅宗不是。禅宗是顿悟。这悟,不是世俗说的我懂了,我悟了,而是翻天覆地的。一般的悟只是将事和理弄清楚了,真正的悟是大体验。当真正顿悟后,人可以摆脱一切束缚,摆脱一切形式的,理论的,全都断除这些。
悟道的古人说:如同桶崩(古时候的桶是木板拼接而成,用绳子或者铁丝捆绑在外)。我们所有人,或者我们所以的理念都在桶内,突然,桶崩了,一下子,心灵得到真正的释放,释放出真正的活力。
这个心的活力就像是块藏在内心深处的电池,不用充电,却可以不断供电,只因妄想,妄念太多,遮蔽了它,使人自己看不见它,于是感受不到它,不能证得。若时间长了,遮蔽太多,这电池就慢慢变质,电力流失了,或者电力运用不当,盲修瞎练,又或者认为身外有法,于是出现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害了自己,伤了别人,毁了佛法。
其实,理应让佛法自然的表现,这佛法不是外有的,是内存的。
世尊讲了45年佛法,三藏十二部,虽佛性人人具足,只因妄想多虑,遮蔽了真正的智慧之光。既然身外无法,那只能自修,自证,自悟,连世尊都帮不上忙,必须自己来。即便求他也没用,他把修的方法都告诉世人了,只得靠自己,而且必须修到那个层次,才能心心相印,没到那个层次,也是枉然。
就是因为人自己无知,迷惑,颠倒,才生出来贪嗔痴慢疑嫉妒,而且还不停是它增长。若不被这些欲念遮挡,才可以使真心自由生长,才可以不糊里糊地生,不糊里糊涂地长,不糊里糊涂地死。用禅的方法释放这种力量。
这种力量能影响身边的人,事,物,即便不认识,不知道,不明了,也能影响到,所以说禅是生机勃勃的,不是死气沉沉的,是平等和谐的,不是斗争征服的。比如谁征服了珠穆朗玛峰,那只不过是爬上去了而已,这是西方的文化,而在禅看来,这不叫征服。
征服,只在内心,要考自己修。禅说,有门可入,皆非己有。就是只要是有门可以进去修炼的,都不属于自己的,要将别人的文,思,修,化作自己的血肉,才是自己的。
在修行的过程中,要去除身理的迷醉和心理的迷醉,屏蔽名利权情这四样东西。可以做事,但不应沉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