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钢筋、水泥、瓷砖,村里已陆续建起了这样的楼房,那些久无人居住的老房子,多数已经倒塌了。可是不知为何,那样的一些老房子似乎更能触动我的心绪。也许,再过一段岁月,村里的老房子都将尽数埋入历史的长河,而它们的故事呢,是否能留下?
1
以前,以前,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天很蓝,水很清,日子很清苦,人心却很纯朴。村里,只要一户人家有需要,全村人几乎鼎力相助。比如说,盖房子。
那时候,盖房子对于一户农家人来说,是件头等的大事儿。举家出动,甚至全村出动。哪家若是存够了买瓦、买灰(贝壳灰)的钱,一个声张,全村人几乎便知晓了。
于是在农忙结束后的冬季,干燥的北风吹着。选一块上好的田,把表层的泥刮去,再往田里灌水。泡软的泥,牵上两头牛在上面来回的踩。村头村尾的人见了,立刻晓得那家是要开始筑砖盖房子了。
不用你特意招呼,大冷的天,男子们把衣服一脱,光着膀子,就冲田里走去,跟着去踩田泥。踩成浆的泥,再加稻杆,接着踩。
要盖结实的房子,筑个上好的泥砖,那是必不可少啊。所以,大家伙儿,那是卖了力地踩呢,大冷的天,都能惹出一身的汗。
印砖、削砖、晒砖,若是不小心,遇上个雨天,甭管你是不是三更半夜,村里的壮汉们必定挑着担子夺门而出。晒着砖的地,很快挤满了人,似乎有谁在吹哨集合般。
“来,伙计们,咱看谁跑得快”。
就这么一声,一场挑砖赛跑的赛事就在村里拉开了,你追我赶,竟不知肩上的担子重。偌大的一堆砖,转眼就被搬完了。天公无情,人有情,建房子的砖保住了!
泥砖砌的老房子因为,建的是平房,所以并不需要打地基,但房子的底部是用石头砌的。那么石头也是必备的材料,村里有会打石的人,也早已经在准备了。不用你催促,他们就像是干自家的活儿一样。早早地出门,卖力地干活,有时顶多就为他管一或两顿饭。
那时的人不会去计较那么多的得失吧,一声一声的打石声,间或夹杂着一两声嘹亮的山歌,时间消融在他们的手艺里。没有追问、不去叹息,就那么一天一天,实实在在地过着。
石头立起的门2
砖和石准备妥当,就等着开工了。瓦和灰是自家准备不了的,得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买。
要买瓦和灰的消息一传出,赶集那一日,挑着柴到集市卖的村民队伍里,你会看到,那些柴上突然多出了一些布袋、箩筐。是的,那是大家伙儿,准备回村时帮忙挑灰、挑瓦用的。
十几公里,步行接近两个钟的路程,肩上还要挑着百来斤的重物。回程啊,那一路的坡啊,压弯了一队人的腰。可村里的老房子,就是这样被一间间挑出来的!
压弯了一代人的瓦材料准备得差不多了,请个老师傅,房子就开始砌起来了。小溪里,自有一担一担的沙任你捞;村里,自有热情的乡里乡亲上门来相帮;日子再苦,也能一砖一瓦地砌起一座屋,供一家老小安身。是谁说的,团结就是力量。是的,团结就是力量是那个年代最好的代言!
3
也许,这些老房子,真的称不上美观吧。可它们,在这个村子站立了几十年,为几代人遮风挡雨。可,它们毕竟老了。那些个,久无人居住的老房子,多数破旧不堪,很多也已经被清拆了。
以前,我总也不明白,为什么看着这些老房子,我会觉得倍感亲切。那些新建的高楼,虽然转帖得更为美观,却无法激起我心中的情愫。
直到听了父亲和奶奶对老房子建立的讲述,我恍然,所有被人用心用情制作出来的东西,都能散发温情!
谨以此拙劣的文字,向共同建起村里所有老房子的长辈们致敬。也许,再过个几十年,所有的老房子都将回归自然,但它们的故事,我记住了。等我的孩子长大,也许,他们也会很愿意听我讲老房子过去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