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本书,
对自我成长,有了一些新的体悟和感受,将其进行记录。
这一年似乎阅读挺多书,听了挺多课,输出了挺多文字。
按下暂停键,反思和复盘,自己有快速的成长吗?
舒适区很舒服,但没成长,
学习区利于成长,但是得有体感,
危险区,会带来痛苦和负面情绪,需要动态调节,
而今年,在这三个区域里切换了几次,让自己有了一些体感。
之前,不停尝试用输出,来倒逼自己输入,和知识的内化,
会有一定成效,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所以需要新的改变。
想了想,有如下一些路径:
第一,每天的原创性的输出,而不是单纯的做知识搬运工。
原创性的输出,有利于将新知和旧知在自己大脑中做整合。
第二,在阅读一些好书的时候,尝试每阅读一章都进行输出,
对比自己的输出和书中文字得差距,需要提升的地方在哪里,
有对比,就能找差距,有差距,就知道努力的方向,进步就会发生,
这样可以按图索骥,根据已经出版的书的知识脉络和架构来进行文本形式的系统化学习。
第三,做课程,对一个主题进行体系的梳理,对整理进行知识脉络的把握。
加上教育教学理念和工作实践的技能,进行学习打磨和锻炼。
只剩一个月,就要2021了,
2021年希望自己注意自己的学习节奏,
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知识面的宽度,知识面的深度,
协同进化,
三条路径协同进化,
让自己扎下去,
而且扎得更深一些,
切记浮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