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今名人那些事儿故事人物
郭婉莹:再优秀的女人,也有人不懂珍惜

郭婉莹:再优秀的女人,也有人不懂珍惜

作者: 临溪为砚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23:15 被阅读233次
郭婉莹

文/临溪为砚

1.

松二爷剧照

老舍先生《茶馆》中有一个片段:

落魄的八旗子弟松二爷与女儿二秀坐在炕头上吃窝窝头。

彼时的松二爷刚刚因为斗蛐蛐被人骗到了祖宅,搬进了鱼龙混杂的四合院,父女俩过去的富足生活早就是昨日旧梦了。现在连活命的口粮也得靠常四爷接济。

剪掉长辫子的松二爷,依旧带着帽子,穿着绸缎,不情愿地拿起一个窝窝头,强忍着咬了一口,咬不动。他放下窝窝头对女儿说:“二秀啊,不是爹说你,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窝窝头要蒸熟了,放凉之后,切成薄片,然后放在火上去烤,才好吃!”

女儿原本就在为了明天不知是饱是饥而烦闷,一听父亲这话更是气得不行:“爹,我们都成什么样儿了,你还在这里穷讲究!”

老爷子不服:“正是因为我们这样了才更要讲究啊,要是自己都破罐子破摔了,那日子就真的没指望了!”

这是老舍笔下,茶馆中芸芸众生里最鲜活形象之一。有人说:“松二爷,还是饿得不够要不然石头都能吞下去。”也有人说:“他说得十分在理,很多时候是我们先敷衍了生活,生活才潦草的对付我们。”

可不论哪种说法更好,松二爷无疑是从头到尾贯彻了他“贵族”的秉性,再此之前,一提到“贵族”,我总是会不自觉的把他们和金钱挂钩,好像撇开浅去谈“贵族”就是天方夜谭。可看到他的那一刻我才明白,真正的贵族是一种将精致优雅变成了一种习惯的人。

他们也许落魄了,但他们见识过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也知道怎么精致的过活才不枉一世。在名门望族中追求高雅,自然名正言顺,可在大杂院里去追求情趣,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可这就是“贵族”的一种风骨,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自己的生活品位和品质。

松二爷,最后是不吃粗食饿死的,听起来像一个自己酿成的悲剧。可实际上对于一个把高雅当成生活必须准则的人而言,有气节的死去,要比苟且偷生更符合内心的渴求。

在玛格丽特米切尔女士的《乱世佳人》中,也描写了很多贵族在南北战争之后,家道中落的生存状态,大多数人会因为受不了生活的巨大落差,命运的加速下滑而选择自行了断。

因为很多“贵族”骨子里都会认为不能按最高的标准生活,是一种对他们的致命的侮辱。像女主角斯嘉丽这样,不惜一切代价求生的少之又少。

幸好中国民国时期也有一位贵族——郭婉莹,她的一生大起大落,品过最昂贵的下午茶,也喝过最脏的地下水,可她依旧优雅的活着,无论生活让她绽放在哪片土地?她依然是一朵不染泥尘的清莲。

2.

少女时期的郭婉莹

1909年,郭婉莹出生于澳大利亚,她原名“黛西”。

据说,小时候的她就长得十分漂亮,光洁的额头,乌亮的发丝,温柔的眼神,白藕般地手臂,标准的鹅蛋脸。一双精致的小白鞋,蕾丝小礼裙,她活脱脱就是安徒生笔下的公主。

她整个童年都在澳大利亚度过,这也为她打下了扎实的英文基础。

后来,她父亲郭标应孙中山先生的要求回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办了当时上海最有名的“永安百货”,到现在永安百货的主体建筑仍是上海南京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足见,当时的气派。

她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枝玉叶”!

在上海,她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异类,身边都是和她一样黄皮肤,黑头发的人,上海的繁花似锦也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热闹。唯一令她心烦的只有撇脚国语,为此她父亲,特地将她送进了广东女子学校,强化汉语。

随后,她也进入著名的贵族学校——中西女塾,她成了宋家三姐妹的同校。

上中学之后,她的中文口语不再是她的困扰,并且她标准的英文也为她加分不少,父亲的百货公司办得风生水起,她的校园生活也是异彩纷呈。

在这所中西文化交融的学校里,一向是以“培养名媛”为目标。郭婉莹开始学习钢琴,美术,骑马,射箭,偶尔也会参演莎士比亚的戏剧。

在“一个女人该怎么优雅的活着”这一门学科中,郭婉莹得分破高,她兴趣涉猎广泛,为人率性爽朗,样貌出众却难得温和,社交场合中“一个有趣的美女,”无疑备受青睐的。

从后来她的人生境遇来看,这一段时光是她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不需要为金钱发愁,也不用为生活殚尽竭虑,有些人终其一生奋斗的巅峰,只是她人生的起跑线。

投胎,是这个世界唯一一件努力也无济于事的事情,那么多偶尔只为了决定一个人幸运。

2.

小时候的郭婉莹

1928年,郭婉莹从中西女塾毕业。

对于当时的名门闺秀而言,毕业意味着人生走向第一个分水岭。要么出国留学,要么订婚嫁人。郭婉莹的父亲觉得一个女孩子留学并不是好事。所以,他就安排女儿跟一个世家子弟订了婚。郭婉莹也同意了。

可她不能像古代女子一样,会嫁给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甚至连脸面都没有见过的人。她提出要先和对方私下通信,如果两人志趣相投那自然皆大欢喜,如若不然就只能挥手再见了。

郭婉莹虽然性情温和,但不代表她没有个性,相反在婚姻大事上她从来不追求物质上门当户对,而是追求精神契合。

当未婚夫送给她一双美国玻璃丝袜时,说:“这袜子真结实,穿一年都不坏。”

究竟是有多么没有生活情趣,才会漂洋过海的来信和女人讨论袜子结不结实?

郭婉莹顿感两人精神追求不在一个频道上,她果断提出了退婚。

她此举激怒了她的未婚夫,对方拿着枪冲进了郭婉莹的家里,郭婉莹抵死不从,对方又将枪口指向了自己,周围的人都吓得不敢作声,郭婉莹极其镇静地说:

“你不杀我,我不愿意和你结婚,你要是杀了我,我也不会和你结婚,因为我再也不能和你结婚了。”

"现在你好好地回家去,只是不和我这样一个人结婚,要是你杀了你自己,你就永远不能结婚,连整个生活都没有了。"

就这样,两人以最不留情面的方式,解除了婚约。

在她的心里婚姻一辈子只能有一次,她要谨慎选择,耐心考验,不论旁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也不及自己真心来电重要。

如果一生只爱一个人,那我一定要选择一个,我一想到后半辈子都要在他枕边苏醒,就立刻幸福感爆棚的人。如若缘分未到,我宁缺毋滥。

也许,这世间大部分事情都能将就,衣服破一点可以理解成节俭,早餐差一点可以当成减肥,房子简陋一点也能勉强住人,车子好坏都不过是代步工具。可唯独感情不能将就,因为将就一时,等于毁了一世。

郭婉莹的决绝行事,看起来有点儿不近人情,其实这才是对双方最好的结局。

3.

郭婉莹与丈夫婚礼现场

爱情失意,她就把精力投入学业中。

次年,她报考了当时最负盛名的燕京大学就读儿童心理学。她也由此结识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男人——吴毓骧。

吴毓骧,是林则徐的后人,他祖母是林则徐的女儿,他出生时早已家道中落,他们家很像《金粉世家》中冷清秋那样的家境——清贫的书香门第,家风还在,繁华已远。好在,他自己十分争气,考上了第一批庚子赔款的留学生,曾留学麻省理工学院,主修电机工程。

吴毓骧与郭婉莹的情感经历颇为相似。在遇到她之前,家里也给他订了一门亲事。第一次见面他给了对方300块钱,让对方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回来。结果女方买来一大堆胭脂水粉。吴毓骧当即表示:“我不会和一个只知道涂脂抹粉的俗物过一辈子。”

从这方面来看,两个人对于婚姻生活的追求倒是颇为相似,婚姻生活原本就是一场柴米油盐的马拉松,找个有趣的灵魂陪跑,才能身体和心灵都不再孤单。

一个是寒门出生的凤凰男,一个是名门养成的天之骄女,就这样天上地下的走到了一起。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女强男弱的婚姻,究竟是哪一方更容易出轨?”

结论是:男方更容易出轨。为什么呢?因为男人都是征服欲很强的生物,这是天性不论娶了谁都不会改变。女强男弱的家庭模式无疑是对雄性天性的一种碾压,他在家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尊严,自然会想尽办法到外面去找。

即使自己的老婆,从没有说过一句伤他体面的话,他的自尊心依旧会对此不依不饶折磨他。

吴毓骧便是如此,他是一个极富才情,又天性浪漫的人,再加上他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在学校他是众多女学生心中的“梦中情人”。可以说,在没有娶她之前,他是非常有优越感的人,可婚后大家再提及他,妻子的风头却占了上风,他成了一个矮了一截的男人。

在这样的阴影笼罩下的婚姻,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婚后不久,自称爱她矢志不渝的吴毓骧就出轨了一个年轻的寡妇。并且在郭婉莹难产两天两夜期间,还在一起厮混。这个女人还一直以郭婉莹的朋友自居,如今好朋友成为了插足婚姻的第三者,她心里的愤怒与苦楚不言而喻。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即将唏嘘收场的时候,郭婉莹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她没有哭闹,只是找了一个闺蜜陪他一起去了寡妇的家里,将与她海誓山盟的丈夫找了回来,她选择了原谅,也选择了绝不对外声张。

她那么要强的性子,不知道要流多少泪才能做出这个决定,他犯的错,她来承担。她不需要外界的同情与安慰,她高贵的头颅可以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低下。

不管接受了多少年的西式教育,骨子里她仍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选择隐忍。继续维持表面上的恩爱,这里头既有她对丈夫的余情未了,也有她不愿意沦为笑柄的顾忌。

哪一段婚姻不是千疮百孔,那么多人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也能,只要她愿意。

婚姻里,我们对出轨该不该容忍呢?我记得有一个情感专家曾经说过:“出轨,就像是家暴会上瘾的。”如果你觉得你能一次又一次的忍下去,那就忍着吧;如果你相信自己的丈夫会例外,我想告诉你,有些事情只有惯例,没有特例。

4.

婚后的郭婉莹

丈夫出轨之后,郭婉莹不是一味的哭哭啼啼,她也开始反省婚后的自己。决定拓展生活圈子,她与朋友合开了一家服装店。专门设计晚礼服,这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创新性服装店。

这时候郭婉莹,总算找回了一点往日的风采,既是优雅娴静的少奶奶,又有自己的事业,经济上的独立是会给受过伤的女人很大的自信心的。

一个女人想要改变一个风流成性的男人太难了,可要改变自己却十分容易,只要你愿意,每一刻都是余生最好的时机。

可惜,战争的到来,摧毁了富足的生活。首先是丈夫吴毓骧被迫失业,然后就是郭婉莹的服装店在战火中倒闭。日子一天一天的举步维艰,为了维持生计,郭婉莹不惜在外企找了一份英文兼职补贴家用,可最后家中还是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

一家人只得搬到郭婉莹的娘家生活。

这样的生活,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丈夫抓住了一个快速发财的机会,他们生活才开始有所改善。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郭婉莹当起了他的秘书,陪着他走南闯北,她再也不是养尊处优的少奶奶,她很快接受了角色的转换,在职场中她也是如鱼得水的白领丽人。

国内的局势却更加不稳了,新中国成立之后。郭家打算举家移民美国,父母不放心郭婉莹让她一起前往。郭婉莹放弃了,她要留在丈夫的与他共同进退。

谁知道不久,吴毓骧的公司就收归国有,收入大幅度缩水。很快文革来临,吴毓骧又被划分为了“右派”,所有的家产收归国有。更不幸的是,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就突发疾病死了。

丈夫留给她的,只有年幼的一双儿女,和14万元人民币的债务。

作为资本家的太太,郭婉莹也没有逃过红卫兵的魔爪,她是第一批被抓进学习班的人。那双弹钢琴的手,砸过石头,掏过厕所,喂过猪,她眼看着纤纤玉手越来越粗糙,她不是不感慨,谁又能想到,当年名动上海滩的“金枝玉叶”,有一天会沦落至此呢?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趣事就是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其实这也是人生最可怕的地方。有时候,一生的经营都抵不过是一场时代的风暴。

可不论生活给了她什么,她依然扬起高傲的头颅照单全收,命运如果要用苦难磨练你,你就当这一切必有深意好了。文革时期,日子再艰难,她也凭一己之力抚养了两个孩子上学。她那份根深蹄固的“贵族”气质并没有消失,荣华富贵中它们教会她如何精致优雅,艰难困苦中它们也告诫她要不屈不挠。

所谓的“贵族”之气,不是非要在金钱的烘托下才能显现,真正的“贵族”之气,往往在落魄中更显其精魂。

5.

晚年的郭婉莹

她晚年,认真改造,扎根群众,终于在61岁高龄获得了退休工人的证书。

她与儿子一家生活在上海,终日弄孙为乐,生活终于回归了平静与安详。对于她一生的大起大落,她鲜少向人提及,也没有写过自传。这世间繁华都如过眼云烟,苦难不过是一道愈合的伤疤,还提它做什么呢?原本就时日无多,为什么还要把时间留给过去,而不是错过了现在呢。

晚年的郭婉莹,虽然清贫(儿子儿媳只是普通工人),但她依旧活得优雅。哪怕到了高龄,她依旧每天起床认真梳洗,穿一身干净整洁的素色旗袍,发丝向后挽成一个髻。看起来,还是高门大户里的精致老太太。

她会用熏得乌黑的铝锅,就着简陋的煤火炉子,给孙子做一个彼得堡风味蛋糕,再加上一杯热腾腾地牛奶,吃饭依然用刀叉,慢条斯理仪态相当优雅。

时间掠夺了她太多的东西,常人难及的家世,相濡以沫的丈夫,清丽脱俗的容颜,去而不返的康健。可有一样东西却幸免于难,那就是深入骨髓的“贵族之气”,那些东西很久以前就与她连成血肉,时间休想带走。

只要我们心里的信念不倒,做精神贵族又有何难!

相关文章

  • 郭婉莹:再优秀的女人,也有人不懂珍惜

    文/临溪为砚 1. 老舍先生《茶馆》中有一个片段: 落魄的八旗子弟松二爷与女儿二秀坐在炕头上吃窝窝头。 彼时的松二...

  • 感恩(转股海游龙老师)

    不懂感恩, 再优秀也难以成功; 不懂珍惜, 有金山你也不会快乐; 不懂宽容, 再多朋友也终将离去; 不懂行动, 再...

  • 郭婉莹

    她是永安百货的四小姐,家世显赫,锦衣玉食。中年丧夫,一无所有,沦为阶下囚,似乎很难想像如此截然不同的境遇会发生在...

  • 郭婉莹

    她是真正对我有审美启蒙的女性,是高中时偶然在一个杂志的一篇文章里读到的。 她是上海的金枝玉叶里的女主角。 她出身富...

  • 不懂

    不懂珍惜,给你座金山也不会快乐! 不懂宽容,再多的朋友也终将离去! 不懂感恩,再优秀也难以成功! 不懂行动,再聪明...

  • 人生

    不懂珍惜,再多的机会也终将错失 不懂宽容,再多的朋友也终将离去 不懂感恩,再优秀也难以成功 不懂行动,再聪明也难以...

  • 人生八大金句

    不懂珍惜,给你座金山也不快乐。 不懂宽容,再多朋友也终将离去。 不懂感恩,再优秀也难以成功。 不懂行动,再聪明也难...

  • 不懂

    不懂珍惜,守着金山也不快乐。 不懂宽容,再多朋友也会离去。 不懂感恩,再优秀也难以成功。 不懂行动,再聪明也难以圆...

  • 2020-10-08

    不懂珍惜,守着金山也不会快乐。不懂宽容,再多的朋友也终将离去 不懂感恩,再优秀也难以成功。不懂行动,再聪明也难以圆...

  • 愿你我如“莹”

    有一种人,如郭婉莹。有一种高贵,如郭婉莹。有一种强大,如郭婉莹。 她富有的时候,如一朵清新脱俗的出水芙蓉,惹人羡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郭婉莹:再优秀的女人,也有人不懂珍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pm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