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语花,会说话的花。比喻美女,指美人聪慧可人。
《世说新语》里说:“能言人难得,索解人亦难得也。”大意是说:得一说话投机之人难,求一善解人意之人也是难得之事。
五代时期文官王仁裕著有《开元天宝遗事》一书,其体裁为笔记小说。其中《天宝下·解语花》一节原文如下:
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怎)如我解语花!”
唐明皇说杨贵妃为“解语花”,便指会说话的花,世间焉有解语花?不过喻指美人,夸她聪慧可人。

解语花,花解语……花儿含羞带怯,脉脉此情为谁诉,为谁解语难为语?想来便美极了。
不禁想起徐志摩的那首诵过即难忘的“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才是女性的柔美,宛若水中之莲,妩媚又娇羞,连那一声“再见”说出来,亦是蜜般的忧愁。
而玄宗夸杨贵妃的却是:“这莲花再美,也比不上我这会说话的名花!”——花不会说话,我的美人不但美丽漂亮,而且还会哄人开心呢!
关于有人擅长沟通,即所谓“会说话儿”,你可能会说:不是聋哑谁不会说话呀?非也。俗话说:“一样话,百样说”,有些话自己说就觉得或絮絮叨叨,或厕所里的那块石头——出口就招人烦,换人家嘴里说出来,就莺啼声声、百听不厌。
我哥当年放假回家,拿着一张一寸黑白小照片在那相思成疾,我盯着他俏皮地笑,懵懂无知却也好像略明白一点什么。他不好意思滴说——怎样啊?缘儿,看看我女朋友。
他比我大十岁,他搞对象时我还不谐世事。我说,挺好看的。
现在知道了,所谓“年轻无丑女”,梳着两个小抓髻儿的年轻女学生,端庄气质在那,再加上微微一笑很倾城,能不好看么?何况我从小对美丑也没啥大的区分。
哥哥大概知道他的美人不美,紧接着就告诉我→_→她说话可好听了呢……
至今我也不知道我哥说的是她的嗓音动听,还是指她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极其动人。后来见面,我觉得嫂子语音好听极了,轻言细语、不急不缓。
到现在,老爸还是最赞成嫂子的表达能力,每次给我讲起“一样话,百样说”,反面教材就是倔头倔脑、不会顺情说好话,净得罪人的我;而正面典型就是我那乖巧的嫂子……
比如提及实例,去医院看望病人。别人初次都表达同情之念,哀哀的诸如:“艾玛呀,遭罪了啊,这可咋整,以后行动会不会不方便”之类……
嫂子进病房是积极正能量的神一样的化身:没事没事,不算事,“不幸中的万幸”,看看看,不就这点伤嘛……好好养,养好了——以后问题,以后解决。
我眼见着病人原本在大家的安慰声中一直在抹眼泪,嫂子轻快活泼的语调,励志的话语就像一针强心剂,她的眼里开始有神,熠熠闪光,那分明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就像听见有人在对她说:你有用,你没废……
擅长有话好好说,知道你需要的是什么——这或许才是真正的解语花吧。出口成章,是因为人家有思想有见地。
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不幸病死。玄宗为此悲痛欲绝,常常茶饭不思,闷闷不乐。
驸马杨洄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劝皇上驾幸温泉宫。一路上,杨洄与圣驾同行,极尽奉承之能事,还为玄宗推荐了一个绝代佳人。玄宗很高兴,就派高力士奉旨前往召见。
原来这个佳人不是别人,正是武惠妃之子——寿王瑁的妃子杨玉环。高力士到了寿王的府邸,宣旨召杨玉环入宫,寿王无力违抗,只得送杨氏进宫。
杨玉环来到宫中,玄宗一看,这位绝代佳人果真是冰肌玉骨,有倾国倾城之貌,不禁龙颜大悦,立即命人设宴款待。席间,玄宗得知杨玉环擅长音乐,就命她吹笛。杨玉环吹得娓娓动听,玄宗连连拍手叫好,亲自斟酒三杯,以示赏赐。
杨氏喝过酒之后,脸上红晕渐起,更加显得楚楚动人。玄宗看得眼睛也直了,顾不上翁媳的名份,当天夜里便谱成了鱼水之欢的艳曲。
玄宗不久便立杨氏为贵妃,凡是贵妃想要的,玄宗都会为她弄来,以博取她的欢心,甚至命人从遥远的岭南用驿马把贵妃喜欢吃的荔枝送来,一路上不知要累死多少快马。杜牧有诗为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日子久了,玄宗迷恋贵妃,日夜欢娱,疏于朝政,善恶不分,那些正直的大臣都焦急万分。
一天,宫中的太液池开了无数雪白的莲花,玄宗和皇亲国戚们一起设宴赏花。席间,大家对这些莲花赞不绝口。
玄宗指着杨贵妃对大家说:“这莲花再美,也比不上我这会说话的名花!”
玄宗把杨贵妃比作会说话的名花,比雪白的莲花更胜一筹,足见他对杨贵妃的宠爱。
后来,“解语花”(也作“解语之花”)就作为一个成语,成为对容貌美丽的女子的赞誉之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