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从一碗象征着团团圆圆的汤圆开始。
和北方地区逢年过节吃饺子不同,我们南方地区大多数都是吃汤圆的。不过随着南北交流的频繁以及文化的交织碰撞,有些南方人也喜欢上了吃饺子。
汤圆具体有啥寓意我也不太清楚,大概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日子过得甜甜蜜蜜吧。
我家以前的汤圆都是石磨汤圆,现在已经很少吃到了,也没有几户人家还留存有石磨。以前都是准备到春节的时候,拿糯玉米用粉碎机打碎,然后用水盆或水桶浸泡,经常换水,以免酸臭。
大年初一的这一天,早起磨汤圆。用水清洗石磨盘,然后磨盘下面放一个竹子编织的簸箕,泡水糯玉米盆放在石磨边,拿个瓢羹或者勺子,两张板凳,两个人,一圈又一圈地推着石磨的把柄。
用勺子把浸泡之后的碎糯玉米往石磨的那个洞里面灌,有时候再冲一点点的水。经过成百上千次的来回转动,糯玉米粒最终被磨成粉末状,像豆腐花一样从两块磨盘的间隙里流到簸箕里。
磨好的汤圆粉含有很多的水分,于是把汤圆粉铺平在簸箕里,然后蒙上一块干净的布,往上面倒灰,目的是吸附水分。稍等片刻把灰和布取开,水分被吸走得差不没多,变干。然后就开始像和面一样,把糯玉米粉揉成几个小面团。在煮沸的开水中放入适量的红糖块,用手揉出一个个差不多大小的小圆球,下锅煮熟,这便是石磨汤圆了。
小时候,最喜欢揉汤圆了,总是嚷嚷着老妈大年初一早起的时候叫上我一起揉小汤圆。从面团里掰下来樱桃大小的糯玉米粉,然后双手揉搓几下,成型,摆放在簸箕里,等待下锅。老妈揉汤圆的速度总是干净利落,我才揉了几个就没了。石磨汤圆,地道够味,软糯不腻,口感佳,虽然没有馅,但是依然好吃。
如今石磨汤圆很少了,就连石磨都很少了,石磨已经搬进了博物馆,供人们瞻仰回味。家里的石磨也不知道收在那个角落,上面不知积了多厚的灰尘,木把手是不是已经蛀坏了,我不得而知。现如今人们为了图方便,直接上街买包装的糯米粉回来做汤圆,省时省力。
时代在改变,很多传统的东西被高科技取代,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渐行渐远。糯米粉虽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但是和传统石磨汤圆比,味道恐怕更输一筹吧。
吃过汤圆之后,大人们便张罗着到村委会去报名参加拔河比赛以及文体活动。
村民们已经商量好且又在微信群里保持联系,不约而同地到村委会。摩托车、小汽车几分钟的车程便到了村委会。
活动的场所在村小学,也就是我以前就读的小学,基本上没什么变化,新建了食堂和厕所,撤点并校后变成了一到三年级的小学和幼儿园。
十里八村的村民们、回乡过节的年轻人们、小孩子们学生们都来了,小汽车、摩托车停得到处都是,人头攒动,还挺热闹的。
村民们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年轻一点的大都去广东务工了,稍微年长的留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劳作,在家照看老人和小孩。平时除了看电视和赶集外,基本上一年中的大部分时候都在忙农事,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农村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白天干活很辛苦很累,晚上都是在家看电视早睡,更别提什么精神文化活动,根本没有的事情。
春节期间组织的球赛、拔河比赛、文艺晚会等成了众多村民娱乐消遣的活动。村民们觉得很好玩,参加过后成了一段时间内村里的谈资。然而我并不觉得有多么的有趣,还凑合着吧,乡村晚会没有技术含量和难度,演员很业余,估计是我在外边看的比赛和晚会多了,完全没有任何冒犯的意思。

拔河比赛紧张刺激,既有蛮力的较量,又有技巧的比拼,加油呐喊助威声一浪更比一浪高。或许这是村民们一年最开心的一刻,通过村民的协调与配合来增强凝聚力和荣誉感。
游园活动也好玩,有投圈圈、运乒乓球、投篮。男女老少齐刷刷地排着长长的队伍,村民们玩得不亦乐乎。
我去投篮,投五个,命中率零,简直太丢脸了。好歹身高不算矮,还是个在校大学生,这学期体育课还学了篮球,一个也没进,无颜见人。排在我身后的还是我偶遇到的小学同学,女的,就住在村委会附近的村子。她一个也没进,我觉得正常,要是进了,我就更丢脸了。
我们一家一共拿了9张奖券,换了一瓶洗洁精、一条毛巾、一个卷筒纸。有的村民一张奖券换了一盒香皂、一条毛巾等,很高兴也很实用。
村民们一生在广袤的农村辛勤耕耘,他们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很容易感到满足,幸福对于他们来说很简单。
以前每个村都会组织篮球比赛,但发生了很多打球最后演变成打架的惨剧,所以现在村里搞活动都是避开篮球这种剧烈的活动。

拔河比赛我们村男队拿了第三名,奖金100块钱,女队第二名,奖金150块钱。因为这么点钱不好分,平均分下来一个人也就几块钱。村里的人商量着再众筹些钱晚上搞烧烤。说干就干,1000多块钱筹集出来了,有些人负责上街采购材料去了。
几个烧烤架同时工作,烟熏火燎的都是油烟味。鱿鱼、热狗、韭菜、鸡柳、鸡翅、可乐、雪碧、椰汁、啤酒……男人们围坐一桌喝酒吹牛,女人和孩子们在旁边烧烤,场面还挺和谐美好的。
村民商量着明年村里也和其他村子一样搞一场风风光光的百家宴,村里男女老少新年一块搓一顿。
村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