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成医;未必良
她在。
拦着我在寄生虫教授的办公室前。
“唐征依然没有任何讯息!”看到她、沮丧汹涌卷来;就一瞬间、记忆如五指高山压来——不、更像是“五指山”从透明状态显形了!
“我反正是收到他的推定死亡书了。”她略带不耐的轻描淡写的说;这风轻云淡与回答内容让方才的沮丧直接升级成让人透不过气的压抑!
怎么就忘了她能有多漠然!
“对!你就不是正常的母亲。”唐征......这里。他在的时候、大概很多次经过我们现在站着的地方。好好的大活人莫名失踪、就五年半加17天的时光,大概所有人都忘了他之前存在!特别是眼前他的至亲、连提都不愿提!
“真巧。何故出现?”我问眼前故人、开始提神防备。她的意图伤害、就不止一次了。
她的几次出现、尽管另有因由,却都几乎对我实质地伤害。
她笑笑、没有回。
笑容很温婉、依然是优雅精致的好皮囊——皮囊将莫明的恶意与凉薄的人性包裹得可好可好!
而这、并不是她唯一的皮囊!
“与我无关、请让过。”看着眼前美丽、很难想象它能同时在不同的人呈现别的不同模样!
更不堪想象在同时展示诸多面孔下、眼前背后是什么生物!
感觉惊悚!
“那么厌恶我?唐征若不死、你们一娶嫁,我就是你的婆婆呀。”她的嘴角微扬、笑容再可掬却没配半点欢欣之意,模样尽是古怪不堪描述!
“......”眼前确是我上学前期的男朋友、唐征的妈妈、纯生理的。很遗憾、这是多重确定过的。
作为一个对所有孩子都生而不养、其中一个生前失踪后都丝毫不表关心之意的妈妈,她的无情也是刷新了我对人类的认知!
“我们无缘、唐征无能——”
“你闭嘴!”唐征失踪是我难解的心结与谜疑。
比起死亡、失踪更让人难以放下!
失踪会让人产生种种可怕的想象!
也许吃着一份蛋炒饭,瞬间不备、蛋炒饭变成模糊的血肉想象!也许只是偷闲数秒——但你的短暂停歇会产生强大的歉疚——不努力几秒,很可能让待解救的不幸人儿陷于更长时间的折磨!或是被什么逗乐了、笑着的同时突然想到失踪者的失踪;凭什么快乐?!
层出不穷!不堪招架!
“那般想着他呢。”她的表情继续在往慈爱推进、没有温度的言语却在情愫的反方向。如此、让又冷又深的笑意就是恐惧本体!
“为省中医的病患而来?”问话同进,她瞬间收尽脸上全部表情、不乐意继续她眼中的它事旧事再多半语再作表演——对头!病例二才像是她出现的因由!
“你对我状况真是了如指掌——”强烈的不安、我盯着眼前女人:“你最好是恨极了我!否则——”
“否则什么?”
“我一直希望你是因为唐征失踪判亡而对我怀恨,因为那样的话、再极端的情绪我都可以理解与接受;但——”我从不能想像眼前女人的心思、有限的几次碰面都让我惊心动魄!
“唐征失踪便罢、就是死亡又如何;无关紧要的一个普通生物罢了。”听着一个母亲如此直白表达对孩子的轻略漠然、听得我倒抽一口气!
她还在继续:“恨你干什么!我又不是那些不明事理徒劳搞事情的愚味蠢货。”她这么说话是对人类的明慧大度是有什么误解?!
“倒是、我们对你更感兴致。”在女人的注视下,我有一种被尽相扫描的感觉。
“你、们?!”
“不过——”她说着、突然顿住;
“不过什么。”
“浪费时间!”恨恨的吐了四字、她不再理我。我刚刚有种被推了一把的感觉、她就从我让开的位置上径直离开了!
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想法——她不像人类!
“寄生虫教授不在——”唐征母亲才突然离开、我还没反应过来,身后便多了一把声音。
我扭头看看,可不就是伴着唐母几次出现而一定会出现的中年男子!
“给你一个方向——关于全身感染病人。”中年男子说:“人体身上寄生菌虫的消灭一定是对的吗。”
“我被荐问治中心作主持医生,与你们可有关?”我问。
“没有关。没有你们。”
“那你们现在的指引是为何?”
“我说了、没有你们!你就这么确定她与我是‘你们’?”中年男子反问。
“她若是我的‘婆婆’、感觉你就是隔壁老王性质的‘公公’。”
中年男子听罢、满脸哑然,摇了好一会头。
不想继续眼前纠结、且急于继续找寻知治病例二的可能,便弃顾而去。
在行政部确认了要找的教授确实在外交流后,转道去了图书馆、医学院里的。
——早有研究表明,人体是一个众多生物同时存在的超级容器。但这方面的探索向来低调、除了因为进展聊聊,还因公众对自己的身体还有别的意识独立的生物体的接受度非常低。
关于人类身体上的寄生菌虫的探究——
体量大一点的寄生虫的研究尚算明朗。目前发现的寄生虫都属于体外入侵,它们的存在会让我们患上各种疾病的,是医学上的明晃晃的战争。
若然有虫体寄于生人类的身体,我们基本上能发现(错觉)、且如果发现及时有相当大的机会治理(注意前题;一般来说都不会很及时)。
唯有一点,人们不认可早期人类有相当比率的死亡是寄生虫导致。
这种不承认的态度恰恰是我们对体内虫菌的深深忌讳。
有一个远古传说,就是我们人类的灵魂、是一条藏于腹腔的虫子!听起来是不是无法理解与尝试接受、直接归于荒谬?稍安勿躁、传说之所以仅是传说,是现代已经非常精准与精细的解剖是从未发现!
但虫子对人类思想与行为的影响,古人是一直有所表达的,比如形容人失了主见——“跟屁虫!”;某些不可理喻的行动——“精虫上脑!”;还有更多:大懒虫、屁儿虫、牛屎虫搬家......
至于微生物领域的菌种。菌群失调已经会让我们患上各种不适、消弃全部虫菌当然不会是正确做法!事实上,就已经在探研的菌群,目前我们并没有掌握令它们彻底消灭与重生的方法,更多只是合理想象与假设待证。
人体上到底有多少虫菌、它们的存在都有什么作用等等更深入的研究目前没有取得过很大进展。
回到病例二。
病例二身上超出一般的过敏情况,目前为止只知道她吃了特别多的菌类。
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她日常吃的菇菌可以很好地消灭她身体上的寄生虫菌——当然亦没有证据全然否定,因为着力于控制全身重度感染,所以一直并没有检查她身体上的已知菌种。
同时。没有证据证明病例二的致命过敏是因为不确定的“消灭寄生虫菌”导致的。
倒是。明显感觉在病例二身上已经引起并凝聚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注!
病例二...单纯是一个全素饮食者的悲剧吗?
手机响了,一个不认识的号码发来一个短信:赶紧去看病人!!!
目录
点加关注、可第一时间看到更新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