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灵的歌者学习本花开知夏
闪婚闪离撕渣男,《知否知否》背后的女人不简单!

闪婚闪离撕渣男,《知否知否》背后的女人不简单!

作者: 婉xi | 来源:发表于2019-01-10 22:56 被阅读692次

文/婉兮   图/网络

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写下这阙词的时候,李清照还是个16岁的青春少女。

作为一个北宋高干子弟,她的日常生活基本就是品茶赏花、吟诗作画,把漫长的时光晃悠悠地打发过去。

读书填词对她来说没那么难,可能也没那么紧迫。

男人们靠着才华去博功名利禄,她却没有上考场的机会。

这样也好,免了竞争压力、没了条框限制,手中落下的一笔一划反而更灵动自然,倒有了另一番风味。

比如上面这随手写下的小词,就忽然火遍文艺圈,人人争相传诵。待字闺中的李姑娘,因此而名动京城。

李家有女初长成的消息不胫而走,被才名成就的美名,也远远传播开来。

有一位名叫赵明诚的少年,对这个消息认了真。而后思慕之情渐起,也悄悄地把李家姑娘放在了心上。

通过诗书爱上一个人,爱的是文字背后的蕙质兰心。所以这一场情,是始于才华而忠于品性。

更何况李清照长得并不难看。

那年元宵佳节,两人在灯会上碰面。赵明诚对李清照一见钟情,求娶之心也开始蠢蠢欲动。

当时赵明诚不过20岁出头,身上 贴着“官二代”、“太学生”的醒目标签,人长得估计也不坏,多少也打动了李清照的芳心。

好在两家门当户对,父亲得知儿子心事,便打点准备好了一切,施施然带着儿子登了李家的门——

提亲去也!

2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写完这阙词不久,李清照便做了赵夫人。

据说词中写的就是赵家上门提亲的情景,少女的娇羞与欢喜跃然纸上。而这份欢喜是能够顺着时间轴,安然延续到婚姻里去的。

在后世人眼中,李、赵二人堪称神仙眷侣,这段婚姻也常被视为琴瑟和谐的千古佳话。

开始时,的确是这样。

赵明诚酷爱金石碑文,可当时还未出仕为官,没有经济基础来维持这败家的爱好。于是他常把衣物典当了去买古玩碑文,日子过得蛮清苦。

这个爱好影响了李清照,夫妻俩对坐赏玩,可以研究上一整天。

赵明诚对考古兴趣浓厚,青年时代便开始编写《金石录》,李清照便红袖添香夫唱妇随。

两人节衣缩食入手了数不胜数的宝贝,比如古董、字画、奇书、拓片。

当然也免不了些闺阁乐趣,李清照把它们都写进了词: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拿今天的话来说,叫作三观相合。

共同兴趣构建起了共同的价值观,说得到一块也玩得到一块的夫妻,本就拥有最坚实的感情基础。

遗憾的是,赵、李两家父亲政见不和,结为亲家时还不明显,但北宋晚期朝廷震荡,两派斗争也日趋激烈,两家也因此而生出嫌隙。

再加上李清照迟迟未有所出,赵明诚忍不住纳了妾,夫妻矛盾初露端倪,且有加深趋势。

和大部分夫妻一样,他们在矛盾中平衡妥协,把那点不大不小的嫌隙一一咽下,生活还得磕磕碰碰地继续。

才女的婚姻,也不见得会一尘不染

直到靖康之难来临。

金人南下掳走宋室两个皇帝,也“掳”走了李清照对丈夫的崇敬爱慕、以及她那富贵悠闲的好日子。

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流芳百世的《夏日绝句》,写在南渡过乌江之时。

李清照借项羽来讥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顺带着也鄙视了丈夫一把。

此时,北宋已经变为南宋,赵明诚在李清照心中的地位也急剧下降。

因为这个被她称为“官人”的男子,竟然在叛乱发生时弃城而逃!而国难当头,怯懦软弱都是被放大加粗的。

清高傲气如李清照,对丈夫自然也疏远起来。

女人对男人的期许中,有一项关于责任感。放在两性中,它表现为体贴;而在家国春秋面前,它的名字叫大义。

当时正值国家动荡,夫妻俩不得不四处逃亡。他们把搜集来的古董文物装了整整15车,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南迁之路。

一路上,两人话不投机,气氛凝固得化不开。

但这种尴尬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因为不久之后,赵明诚就病逝了……

有时候,死亡也是一道滤镜。

它能滤去死者的大部分不堪,只有选择地留下记忆深处的美好瞬间。李清照的不满,也因此而消散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怀念和哀伤。

安葬完丈夫,她大病一场,而后又带着对方的毕生心血继续逃亡。

奈何战火纷飞局势动荡,那15车财物丢的丢散的散,等她辗转到达杭州时,金石古董已经所剩无几。

不料这些财物,吸引来了一个贪财的大渣男。

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阙词,是孀居日子的真实写照。当时的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俱疲,已经不是养尊处优的官太太。

从早到晚,唯有影子相伴,满腔的话无人说,只能独自喝几杯闷酒,在孤寂中缓缓睡去。

对精神世界丰富的李清照来说,这无异于最大的煎熬。

正当她病痛交加满目凄惶时,渣男张汝舟钻了空子。

他用巧舌如簧骗得李清照信任,眼睛盯着那些古玩宝物,嘴里讲着甜言蜜语,在内心孤独的女词人面前,演足了一出名叫“爱情”的戏。

人生低谷期的温柔最能蛊惑人心,毕竟我们记住的,往往是雪中送炭的那个人。

于是,49岁的李清照决定再嫁一次。

当时,年轻寡妇改嫁尚遭非议,更何况年近半百的知名词人?但李清照还是顶住压力和流言蜚语,毅然走进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

现实却狠狠打脸,她以为的爱情,原来是个赤裸裸的骗局。

婚后不久,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非自己想象中的女富豪,又不愿变卖前夫之物,故而恼羞成怒,对妻子拳脚相向。

被骗婚还遭遇家暴,李清照如何能忍?又怎能在这样的凑合中苟且?

好在她抓住了渣男的一个致命把柄:张汝舟曾经把自己科考作弊的事情当作谈资,洋洋得意地透露给了李清照。

然而当时的法律规定:女人和丈夫打官司,无论对错,都要坐两年牢。

不管了!豁出去了!这婚离定了!

于是又毅然向官府举报,婚离得干脆利落,渣男也撕得大快人心。

据说这段婚姻,只维持了100天左右。

好在有朋友相助,也有名声加持,正义站回了李清照这一头。她用9天牢狱之灾,霸气地做回了单身贵族。

5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故事讲到这里,李清照已经不年轻了。

50多岁的宋朝妇人,大多已经走过人生巅峰,剩下的只是含饴弄孙,等待着油尽灯枯的到来。

但李清照,终究是不一样的。

她没有家庭,也没有儿孙,暮年的所有精力都被拿来研究赵明诚留下的金石与资料。

她在丈夫的撰写基础上加以补充整理,最后编出了《金石录》,并写了后序。赵明诚的心血,由此而得以流传。

有时也寄情诗词,把自己的情绪感怀都一一写进词中。

而此时的作品,已经抛却了少女时代的清丽,也没有了新婚时期的温柔缠绵,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与悲怆——几乎都与她的生活遥遥呼应。

她和许多诗人作家一样,大半辈子都在或明或暗地写自己。

语文书里的李清照,是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但真实的她,是更鲜活生动也更真实动人的,比如进能撩暖男、退能撕渣男,独立自主敢爱敢恨……

哪怕过了一千年,也依然是女孩们学习的对象。

相关文章

  • 闪婚闪离撕渣男,《知否知否》背后的女人不简单!

    文/婉兮 图/网络 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写下这阙...

  • 剪一段时光,发呆 分享,闪回的傲慢 悸,燃,平湖 知否,知否,绿肥红不瘦

  • 告诉你一个大多数人的秘密

    张雨绮手撕渣男,闪婚后闪离,咪蒙离婚,阚清子分手,范冰冰出事李晨渣男现原形.......时间很短新闻很多,关于明星...

  • 闪婚闪离欲夺回彩礼,自私渣夫得逞否?

    毕业三年后,四少终于得偿所愿,从湖北一个小城市回归深圳发展了。他原本想做业务销售方面的工作,无奈一时间找不到机会,...

  • 痴迷小说8年的小说推荐

    1、春深日暖2、庶的容易3、知否知否4、锦屏记5、十八钗6、知否知否应知红肥绿瘦7、庶女攻略8、芳草离离

  • 知否,知否,知知否否

    期待已久的《知否?》开播,惊喜良多。 自宣传片开始,就按耐不住先去把小说再看了一遍,小说精彩如故。 明兰懂事,谨小...

  • 《如梦令•夜雨》

    《如梦令•夜雨》 —穿石— 万家灯火渐隐,白闪划破夜空。玉珠帘外垂下,落入寻陌巷头。知否,知否!织女盼君喜泣。 —...

  • 知否知否知否

    1.命运 命里一尺,难求一丈,中国的老俗话颇有道理,没有必要做无谓的抗争,老天爷早为你安排好了一切,该啥样就啥样了...

  • 知否 知否

    知否? 知否? 悄悄回首 岁月太匆匆 繁花落尽俏枝头 春秋冬夏几回重 知否?知否? 几载春秋 远去离人忧 望尽天涯...

  • 知否知否,马球并不简单

    中国的才女有很多,可要是说到“千古第一才女”,恐怕就非李清照莫属了。她是我国宋朝时著名的女词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闪婚闪离撕渣男,《知否知否》背后的女人不简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la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