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化身描写对象以求表现真切。我国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在《水浒传》第二十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中有一段夹批说:
已下人时神人。虎是活虎,读者须逐段定睛看。我常思画虎有处看,真虎无处看。真虎死虎有处看,活虎无处看。活虎正走,或我偶得一看,活虎正搏人,是断断必无处得看者也。乃令施耐庵忽然以笔墨游戏,画出全副活虎搏人图来。
今而后要看虎者,其尽到《水浒传》中,景阳冈上,定睛饱看,又不吃惊,真乃是此恩不小也。传闻赵松雪好画马,晚更入妙,每欲构思,便于密室解衣踞地,先学为马,然后命笔。一日,管夫人来,见赵宛然马也。今施耐庵为此文,想亦复解衣踞地,作一扑、一掀、一剪势耶?
东坡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我真不知施耐庵何处有此一副虎食人方法在胸中也。圣叹于三千年中,独以才子许此一人,岂虚誉哉!
这段话是说,景阳冈武松打虎,吊睛白额虎一扑、一掀、一剪搏人的情景,武松一闪、一闪、一跳的和猛虎搏斗,终于徒手把虎打死,作家这样描写只有靠推想。所谓“先学为马,然后命笔”,就是在想象中体验对象遭遇的一切,感同身受,然后推想对象言行、心理,也就是设身处地之意。
金圣叹在《水浒传》第十八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中有一条夹批明确提出设身处地法:“此书处处设身处地而后文。”这个论断是针对何涛捕盗的这段情节说的:
且说这部盗巡检。领着官兵,都在那船里说道:“何观察他道做公的不了事,自去探路,也去了许多时,不见回来。”那时正是处更左右,星光满天。众人都在船上歇凉?忽然只见起一阵怪风,从背后吹将来,吹得众人掩面大惊,只得叫苦,把那缆船索都刮断了。正没摆布处,只听得后面胡哨响。迎着风看时,只见芦花侧畔,射出一派火光来。众人道:“今番却休了!”那大船小船,约有百十来只,正被这风刮得你撞我磕,捉摸不住。那火光却早来到面前。原来都是一丛小船,两个价帮住,……
金圣叹在此处批道:村中若无大船,若用小船,又不发火势,设身处地算出此五字来。此书处处设身处地而后成文。金圣叹说渔民只有小船,载不动许多柴草,燃烧着向官船冲开,这里设身处地推想才能写出。他评论这一回对林冲火并王伦的过程中描写说:有节次,有声势,作者设身处地之劳也。
设身处地,是小说、戏剧作者们的共同体验,是对叙事性作品的作者艺术思维特点的具体概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