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21,我带领的《非暴力沟通小组》活动终于在王晓倩老师的积极推动和吴老师的殷切关心下开始了。
年前微信倡议招募,计划12人,实际是11人,本来考虑到再找一个负责拍照的,咨询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都不太情愿,就算了。小组活动的摄影师还是由组员自己担任更自在轻松,所以情每个小组成员有拍照的意识,特别是别人发言的精彩瞬间。
年前给成员布置作业:1.要提前读完书,2.要思考和尝试书上的内容,3.要有意识观察自己或者他人那些有冲突的沟通,并且记录下来作为小组活动上的演示案例。
节后提前三天在微信上提醒小组成员,开始时间,活动地点,记得读书,提前安排好时间等等。
本次小组活动的出勤统计:小组成员11名,请假3 人,迟到1人,实际到场学习的人为8人。因为小组活动连续性较强,前三次都不能到场的成员,可以考虑退费,并给予下届非暴力沟通小组招募时的优先参与权。
一、小组活动具体步骤:
1.王晓倩老师做开场讲话:小组活动和课程学习收获不同,希望积极参与。
2.我的开场白,首先欢迎大家,其次介绍自己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历程,再者要求每个人确定学习目标,文字版保存,以便于活动后的自我量化评估;最后请参加小组活动的成员分享来学习的动机和期许,及全体决定活动形式以练习为主,课下预习,课上练习的方式。
3.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公式(事实+感受+希望+具体要求),及练习公式四要素的前两项:事实,感受。做书上练习一的判断和改错,接龙朗读关于感受的词语。
4.情境对话,案例练习,充分讨论。
5.总结本次活动的学习要点(事实源于观察 事实不是评判;感受发自内心,语言的目的是赋予对方价值,同时不贬低自己的价值),课后作业:书必须读到第六章,欢迎复盘分享收获和感受。
二、活动中每个人的精彩语录
2.1开场分享
李秋:书看了,现实中难以做到,特别是在家里,在亲人面前,更是充满情绪甚至肆无忌惮地指责,如何学以致用是关键。
幽默风趣的美女纪检委志霞主动用红包和自黑是反面教材来化解迟到的尴尬,够智慧。
闫志:希望改变自己原生态家庭的沟通方式,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渴望更平等更流畅。
李艳玲:家人之间的沟通常常和当下的情绪心情有关系,开心时什么都没关系,生气时什么伤人说什么。希望家里的沟通趋于稳定顺畅。
邵薇:曾经带过《非暴力沟通》的读书会,实践后有改善,觉察自己倾听不足,表达欲望强烈,面对陌生人还可以控制,面对家人常常爱之深责之切,情绪和语言会失控,希望小组活动多练习多体验多实践,书课下自己学习就好了。
宁丽萍:我们这十次小组活动,分四部分:怎么说,怎么听,情绪管理,心灵环保。其中怎么说是三次,怎么听是三次,情绪两次,心灵两次。前面两部分是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技术层面的,后面两部分的内容是我在其他地方,花几万块钱听到的课程内容,那是内在心灵层面的。当我们的活动结束后,你会发现这本书说的是技巧,真正修炼的是内在,当你的心路成长修炼好了,前面的技术就不成问题了。所以你今天没有读完书没有关系,我们今天只是相互沟通,了解彼此学习的程度。
林芳芳:对非暴力沟通有了新的认识,反思自己的过去大多都是暴力沟通。想用时却不能摆脱情绪的控制,甚至对两岁的宝宝都做不到。
赵红丽:书只读三章,感觉不错。和大家一样,有情绪时做不到,我思考情绪后面的需求是什么?比如昨天我和先生的沟通…从对方的语言中我觉察到自己不舒服的地方是他的评判。
宁丽萍:很好,她已经把模式说出来了,你已经在思考和觉察了。我们已经有的沟通模式在我们的脑回路里如同一条高速公路一样,它来自原生态家庭的模仿,在我们身上已经几十年了,所以我们一遇事一开口就是这个老模式,而非暴力沟通这个新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只是一个概念,如同一片荒地,连羊肠小道都没有,需要我们有意识的一遍遍练习,在荒地上走出一条羊肠小道,再变成柏油马路,再变成省级公路,高速公路,这就替换过程,如同洗脑一样,而且是在自我洗脑,别人替代不了。
有意识觉察到自己的问题也是有阶段过程的,从事后觉察到中间正在暴力沟通时发现,到还没有开口就发现并且闭嘴不说,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有的人可能转变的会客厅,有的人可能反反复复,这都是正常现象。
闫志霞:我看完后,感觉最难的点就是需求,自己的需求,对方的需求。理论可以在其他地方学到,但是能力却需要反复练习才可能获得。我希望这十次课让我有这种自动化的脑回路的意识和觉察。我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宁丽萍:我祝福你实现目标。霞的悟性很高,常常和我聊关于沟通的问题。她的疑问就是这本书最难的地方。我学习练习了这么久,有意识有能量时能够做的很好,同时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做到。
2.2练习环节
2.2.1从如何述说事实练起,要点是A事实不伤人,评判才伤人,B事实源于细心的观察。举例说明“你今天迟到9分钟。”“每次都是你迟到。”
2.2.2什么观察?什么是评判?
形容词是不是有评判的意思?
夸奖的点不和对方心意怎么办?
沟通除了语言还是语气,感觉,发心!同样的话不同语气不同的发心,对方的感觉一定不同。比如发心不同,可以让对方感受你是夸奖还是讽刺。“你今天这件衣服的颜色真好看。”
2.2.3分组练习,一对一表达当下你看到的,所有的词语都请用正面积极的。时间三分钟。练习后的讨论中的精彩语录
不加评判的事实不容易做到。
面对心理有钩子的人即使你夸她“你今天很漂亮!”她也可能会不高兴地想“你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得我以前就不漂亮吗?”
李艳玲:说完事实不评论一下,好像对不起对方一样,我感觉她需要我的评论。
赵新丽:评判是指向别人,感受是指向自己的。
宁丽萍:霞今天换了一个新发型,我们都看到了,她其实也渴望被看到,但是如果我说“她的新发型很美”和“她的新发型,比以前美”,霞的感受一样吗?
闫志霞:刚刚的练习,我的感受,只是陈述事实,没有情感,硬硬的冷冷的一个陈述句而已。
宁丽萍:夸奖对方的点如果是对方不在意的,她是没有感觉的,如果是对方在意的,她的感觉就比较明显。
邵薇:这个点如何找?
宁丽萍:慢慢找,慢慢练,没有套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用你全身心的感受对方的需求。
王献:是不是你见得多,做得多了,经验多了概率大了。
宁丽萍:面对心理有问题的如,无论你说什么她都不高兴,那就是她的问题了(赵新丽),我们先做到我们的语言是正面积极的,保证我们的发心是善的是暖的是热的就可以了,先把界限划清楚,不要期望我们一句好话,世界就变了,那是太自恋了。
特别感谢李秋,她提议后面的练习做完,给我及时的提醒。同时检讨自己,在引导做后面几题的练习时,只做判断没有改错,是我的失误。
2.2.4关于感受的讨论
什么是感受?不是评判,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感觉我们小组大多数对它不清楚,包括我。
王献:震惊是中性词吧。
赵新丽:出乎意料的都是震惊。
宁丽萍:不管震惊是惊喜还是惊吓,它表达得是对内心的触动。
家里有小孩子的,建议有意识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这样即可以帮助你们之间的沟通,也可以让孩子的情绪快速消退。比如樊登和嘟嘟的冲突…
王献:对,说出他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释放,一种被看到的理解。
感谢邵薇给大家找了五百个感受词语分享在微信群,供大家回去学习。
2.2.5林芳芳案例
原版
“老公把冰箱里的鱼拿出来,晚上我们蒸着吃吧”
“好”
“这鱼你是蒸的还是炖的?”
“蒸的”
“那怎么这么多水?”
“蒸锅里的哈气滴上去的吧!”
“我蒸的鱼为什么没有那么多水?”
“你用的是那个锅。”
“这鱼怎么这个味?”
“谁做鱼还放花椒啊?!”
“你做的好,你怎么不做?”
非暴力沟通改版芳芳的话
赵红丽:今天的鱼,水有点多。
李艳秋:今天的鱼味道很特别。
激烈讨论:
赵新丽:带着情绪说话,即使用词不暴力,但你的语气是带着能量的,对方是有感觉的。
宁丽萍:沟通中的上策是透过你的情绪和语言找到你的需求,给予回应;中策是真实表达你的感受,即使发生吵架,沟通和连接依然存在;下策是你的话语我不回应,自我压抑,心存戒备,切断链接,形成冷暴力。以前的我认为不和你争吵是一种涵养,所有的能量都用来克制自己,不反击,自我保护,后来我发现这是错的,对方感觉到你沉默没有回应了,其实更生气和抓狂,彼此都不舒服,问题也没有解决,时间长了就形成一个个“隐形的地雷”,日后说不定某个时间就爆发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夫妻吵吵闹闹一辈子都不分开,有的夫妻从来不吵架说分手就分手了的原因。
赵新丽;我想知道站在芳芳先生的立场上,他们应该怎么说?(开始激烈讨论)
“下次我少放点花椒。”
“他干了半天得到太太这样评判,他不可能顺着芳芳的话说下去。”
“他们已经形成了我的案例一样的对立模式,一个求肯定,一个不满意。”
“虽然他们家没有吵起来,同时也没有解决问题,这事就这样放那了,或者被时间掩埋,或者发酵起来,都可能。”
“就像书上那个国会案例,被人当众怼了,一般人都会有情绪愤怒,他就顺着对方的话找到对方的需求。”
“你说的对,不过这是后面的问题,我们一步步来,把每个要素都理解扎实了,从浅到深的学习,而这本书的难点,如霞说的,找到自己和对方的需求,是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经验的。”
宁丽萍:换个立场,先生学习过非暴力沟通,面对太太的言语,如何回应?
用幽默回应暴力:
“这鱼怎么这么多水”
“因为鱼就喜欢在水里”
“鱼里为什么放花椒?”
“因为我想做水煮鱼,忘记放辣椒了”
自黑式自我批评:
当自己确实没有做好时,不等别人说,自己先说自己,别人就不好意思再说你了。
“我第一次知道肉差是这个味。”
“我这肉切的像鞋底一样厚,下次宁可不吃也再也不这么胡切了。”
李秋:你这么说以后,自己不被批评的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对方想说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怎么办?
宁丽萍:说和不说的需求是互动的,你想说的我已经知道了,你还需要说吗?
李秋:也许平时都是你说我,这次终于我抓住机会可以说说你了,让你给滑了,我肯定不满足了。
众人说“你的需求是报复对方吗?”
李秋王献说:夫妻吵架不就是这样,这次你占住理了,你把我说一顿,你赢了;下次我占理,我也是。
邵薇:秋姐,你们到底是在打架啊还是过日子,夫妻本来就是一种合作关系。
林芳芳:秋姐说的报复,并不一定是对方的真正需求。我感觉其实我能够把我们的争执圆过去也挺好的,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对方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
宁丽萍:沟通的案例一定要回归到原始情境中去,我们这种“如果”“可能”的讨论是没有意义,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反应也不一样。
邵薇的案例
原版:母亲在过年给姑娘包饺子时,看到女儿的妹妹发了包包子的微信,就说“看你妹,饭做的这么好,你看看你们几个?”女儿感觉不舒服,回了一句“我的精力都用在别的上面了,没有用到这上面。”就走开了。
各抒己见的讨论如何应对妈妈比较式的语言:
王献:那是因为我没有在这上面花心思,如果我用心可以比妹妹做的好。“你为什么不花心思?”“我这段时间忙…”进入双方辩论环节。
李艳秋:要不这样妈,那天有空你好好教教我。(李秋:现在就有空)(李秋:但是现在我肯定不想学,你已经把我说的一无是处,我还学个屁)
宁丽萍:秋的意思是我有情绪了,我说不出来这话,艳秋的意思是接纳妈妈的意见,愿意跟妈妈学习做菜,邵薇你愿意学吗?(邵薇拒绝)我们改编可以根据原版人的意图,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发言。
闫志霞:谁让我这么有福气,有一个做饭这么好吃的妈妈和妹妹呢?(李秋:智商高,情商高)(宁丽萍:因为我有一个做饭特别好吃的妈妈,我不需要学习这个技术啊,有现成饭吃,谁想自己做啊!)(王献:有没有这种情况,有人不喜欢被人夸,你可别夸奖我,你以后要自己生活,所以你要学。)(闫志:是是是,我家就这样)好啊好啊妈妈,等我忙完这段时间,就找你学习做饭,有高手在这,不用不是浪费资源吗?(王献:可是她现在已经有情绪了)
邵薇:这方面是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我是不接纳的,当时自己有觉察,但是也有情绪,所以…
林芳芳:其实如果想霞那样说,作为母亲就没有那么多要求了,她的要求也就降下来了。
王献:我们家经常夸我,我都烦了,只说好听的就是不动…不干实事,所以夸奖真的是因人而异的。
宁丽萍:你说的现象,对方是有目的的夸奖,重点在后面,前面的夸奖只是一个引子。
王献:我们夸妈妈不是也有目的,因为我们不想学做饭吗?
李艳秋:妈妈的需求是什么呢?除了想让女儿想做饭,是不是还有母亲姐妹之间的比较心在作用。
宁丽萍:母亲和女儿的沟通可以用耍赖撒娇等等方式沟通,不需要一本正经。了解对方的需求给予满足,大家都高兴。
李艳秋:时刻保持觉察,这个很重要。
宁丽萍:刚刚的案例,闫志霞的改编完胜。
三、自我觉察
3.1多引导小组成员的思考,少说教。
3.2多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少抢话。
3.3多觉察小组成员的需求,多提问,少给答案。
3.4语言再简练些,少紧张不结巴。
综上所述,感谢李秋和闫志霞很好的履行了小组活动的观察员和纪检委的职责,让我们的活动时间,主题,方向都有良好的把控,不会走偏;感谢林芳芳和邵薇提供了自己家的真实案例,感谢每个成员的积极发言和参与;感谢心能量提供小组活动的场地等重要物质支持;感谢小组活动有你们的陪伴和参与,希望大家每次都有收获,有启发,有进步。在非暴力沟通的道路上,我们一起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