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418上午,非暴力沟通成长小组第8次活动在心能量总部会议室如期举行。
本次活动出勤人数为9人,请假3人,迟到6人,复盘2人。

小组活动的内容和步骤:
1.上次内容的回顾,情绪管理的关键要素,详见第七次记录。
2.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
修心七道门(尊重原创,内容来着博瑞智高端课)
1)胜者王侯败者寇,不以成败论英雄(做人与做事要分开。做事严肃认真,踏踏实实;做人亲切随和,尊重一切人。)(案例我当年面对儿子的学习问题,总是做事和做人混在一起。自我矛盾很严重。)
2)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无条件的接受,从而消除了悔恨,内疚,懊恼和怨恨等有害情绪。把注意力放在当下,集中精力做有价值的事情。活在当下,享受生命。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上帝,今天属于我。对于突发事件,做到抽离—上升—推远—最佳方案就出现了。人不是还活着吗!这才是最重要的。)(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这个方法非常好用。)
3)世事如何全在于你怎么想(没有人能看到真实的事实,每个人看到的只是他眼中的事实。专住于事物积极的一面,学会利导思维,用积极的心态看我们眼前的事物。万事万物发生总有其原因。且有利于我!)(一念之间,天堂地狱,想开了一切都是好的事情,想不开再好的事情也有不好的。)
4)地图不是真实的疆域(有效思维。思考是人神性的表现。我在哪儿,要去哪儿。确定思维要达到的目的,围绕如何实现目的而展开思考,用思考的结论来指导行动,用结果来检验思维的有效性)(这也是面对重大抉择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思路。现实的案例中,很多女生在面对婚变时,经常犯这个错误,真正想要的和实际的言行是相反的,或者被情绪所控制,一错再错,等情绪下去理智回来时,想回头已经无路可走,让自己痛苦后悔。)
5)人心怎么想,身体就怎么制造(健康是想出来的,你的想法造就了你的健康)(不给自己贴消极的,负面的标签)
6)春风不度玉门关(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美好感情。爱是平等关系,是无条件的,是完整的接纳。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
7)我是一切的根源(你的思想创造了你的生活)(改变只能从我做起,如果你的改变的目的是希望别人改变,通常效果都不会让自己满意。)(每道门都有设计一个简单的动作,帮助大家加深记忆。)

3.案例分析
1)邵薇和老师的微信沟通,关于8岁的儿子如何适应学校生活学习和老师同学相处的问题,作为家长,她对孩子的新任班主任的做法不能够认同。
志霞说看到你跟老师之间的微信沟通,我觉得老师一定很不耐烦,你在表达:你比我强的感觉。
李秋说,你不要太小看孩子的学习,适应,可塑性等能力了。
芳芳说,你给老师微信里面那句“知道你非常忙,但是我还必须要请您帮忙。”让我觉得特别的不舒服。
会芳说,就事论事,不要想太多,小学生不写作业就是不行,不管会与不会。你给孩子身上。多花些时间,多下些功夫,必须得陪着孩子写作业,督促着他完成,因为孩子这么大就需要人陪着。
宁丽萍说,家长应该是孩子和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甚至充当和稀泥的作用,决不能变成孩子和老师之间的障碍。
志霞说你不接受这个老师的做法和理念,是不是你在投射些什么?
邵薇表示同意(她的脸色才有些好转,因为大家的评判,她内心有了阻抗和戒备)说:“我知道是我的问题,我知道问题在哪,但是我还做不到。”
志霞说,这个好办,找一个机会约同辈督导,把你的投射的结打开,你的认知扭转后,自然就OK了。在这次活动上是没有办法完成的,我们再另约时间吧。
邵薇带着希望,提前退场。
李秋说其实我们刚才对邵薇的表达都是暴力沟通。
宁丽重新看了一遍,邵薇和老师的微信沟通,我感觉两个人都处在“我”的状态下表达自己的意思,都要求对方去配合自己。难怪各说各话,谁也说不到谁心里去。
作业来了: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事实,感受,希望和具体请求的模式去表达自己的意思。请小组成员针对这个事案例做一个复盘:把你当成邵薇和孩子的老师沟通,怎么说?达到让老师理解孩子,家长配合老师,彼此相互合作的共赢状态。
我和儿子的沟通案例,儿子夜晚跟朋友夜谈,不归宿的时候,隐瞒了妈妈,被爸爸发现后产生的一家三口的沟通。
会芳说你想的太多,说的太多,简单告诉他下次怎么做就行了。
李秋说你和你儿子才应该做到抽离。
(你说的对,我想不抽离也不行,因为孩子不愿意跟你贴的太紧,只是那天那件事情上推在跟前,没法抽离。)
会芳说你还是时间太多,给老公再多生几个儿子,你就没这闲工夫。
(你说的对,每个家经历的阶段不一样,有的家庭是遇事说事,头疼治疼,脚疼治脚,不疼不管。而我的家庭阶段已经处于了遇事就挖根求源,希望找内心的根源彻底解决问题的阶段。)
李秋说你的内心需求是你在他们中间很有作用,他们离了你不行!
会芳说他们父子之间的沟通,你一定要去翻译吗?他们有他们的沟通方式。
志霞说每个家的情况不同,互动的方式不同。
会芳说,就事论事,不要泛化,其实你的表达的都是你自己内心的恐惧。
(你们说的都对,也许是我的内心需求:渴望自己被需要;也许是因为分离就在当下,有一些自己没有觉察到的焦虑和恐惧,所以会想的很多;也许是在沟通中看到很多次被误解,自我猜测而偏离方向,所以沟通会比较的啰嗦,希望表达确切,不让对方有歧义。)
5.亮点原则,学会固化,学习三夸(临时增加的学习内容)
1)用非暴力沟通的模式,观察孩子的点滴变化,进行确认,当面夸奖。目的是让孩子清楚自己的行为好在哪里,这是什么样的品质,自己有多好。
2)在家族的范围内,对于孩子的进步,持续夸奖。目的是扩大孩子某一个优点的家族确认面,让家族里的老老少少都知道这是孩子一个很大的优点。在家族中形成一种舆论。
3)在孩子的社交范围内,比如小区,邻居,孩子的玩伴儿,孩子的同学和老师等等,对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再三肯定和夸奖,教孩子的优秀品质再次的扩大确认面积。

个人感受:
1.小组成员邵薇说今天要早退一会,因为中午要赶回家给孩子做饭。所以我中间没有休息,想把主要内容赶在他走之前讲完。同时这次邵薇提供的案例,并非最适合的非暴力沟通案例,但是小组成员给我的案例选择太少了,所以我只能选择这样,希望下次大家多准备一些案例,可以挑一些共性的案例去做练习。
2.到9:30的时候,到达会议室的只有三个人,其他人都在路上。有的是忘了楼层,有的是忘了时间,仅上周家里有事停止活动一次,就让小组成员对于小组活动地址和时间疏远到这个程度,也真的让我觉得挺愧对大家。它告诉我以后不管什么原因,在小组活动中不延误才是最佳的选择。同时当时我的心拔凉拔凉的,那叫一个经营惨淡,好在是不靠它吃饭,否则会饿死人的。
3.开始我是抱着游戏和轻松的方式来组织小组活动,但是经过了这8次的小组历程以后,我已经敏感到任何人一个打哈气或者看手机的小动作,都能够让我心里头一紧,我已经失去了开始组织小组活动时的轻松游戏的感觉了。就像大家说的,你觉得你准备好了,作为旁观者你牛的不行,当你作为体验者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4.小组活动马上结束了,我终于体会到小倩老师说得那句话的意思,10次小组活动的过程对小组活动的组织者来说,确实是一种心理的历练和考验。每一次你准备的小组活动的材料和讲授方式,就像一盘做好的菜一样,人人口里都有一杆秤,而我等待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反应和评判。当你自己自以为准备好了一盘大菜,而每个人吃起来索然无味的时候,那种心情是比较忐忑的,下次吸取教训,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材料,争取下一盘菜让大家满意。
5.第7次第8次的小组活动中,我设计的是情绪管理和修心的一些理论,同时我感觉到这样的理论对小组成员的吸引力,远没有现实案例情景演绎来的热闹和参与度高,所以我需要大家给我一个反馈,后两次小组活动内容需要调整吗?那些修心的理论还需要讲吗?还是我们直接开练?请小组成员在我们的群里给我一个回复。如果是喜欢情景演练的话,请关注自己的生活,提供现实案例,注意不要只是记录事件,关键要记录当时的语言。
6.非常感谢这次小组活动中,献献操心给大家抓拍精彩瞬间;邵薇同学总是积极的配合我的小组活动和复盘,主动开放自己提供案例;会芳现在的内心开放度越来越高,表现也越来越有力量,成为大家口中的“犀利姐”;志霞和秋一直在帮我把控小组活动的主题和方向,有效的防止我在投入的情况下跑的太偏;闫志虽然话不多,她的全身心倾听和全勤出席率就是一种最好的陪伴,期待她下次有精彩发言;感谢你们的陪伴,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