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育故事
《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教师故事》,我的文章意外入选

《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教师故事》,我的文章意外入选

作者: 温州好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9-17 06:06 被阅读3269次
    《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教师故事》,我的文章意外入选

    文\杨聪(本号温州好老师真名)

    前不久,在“读书网”上无意间看到,一篇题为《没想到,我伤了学生的自尊》的文章被《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经典珍藏版)一书收录。该书由“名师教学研究编辑中心”和“中国教师书坊”策划,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是江苏教育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院的赵国忠先生。

    至今没收到这本书,我不敢肯定这篇文章就是我的,因为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上,文章同名是极有可能的,但是,我又很自信地感觉到这就是我的文章。

    为了探明“真相”,我就在百度上搜索赵国忠先生的信息。很快的,在江苏徐邦桃老师的博客上找到了一篇和赵先生相关的文章来。我给徐老师发了邮件,请他帮助提供赵先生的联系方式。出乎我的意料,当天晚上他就回信,还详细地附上了赵先生的手机、小灵通以及单位电话。

    第二天早上,我给赵先生发了条短信:“赵老师,您好!我的文章《没想到,我伤了学生的自尊》入选您主编的《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一书,能否寄一本给我作为留念?”不一会儿就收到他的回复:“没有问题,请将您的详细地址、邮编发给我。我会安排给您寄的。祝冬安!赵国忠即日。”

    或许有人会说,你的文章被选载,主编本来应该要主动联系你,给你样书和稿酬的,怎么现在反倒是你诚惶诚恐地向主编请求呢?是啊,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到。记得张文质老师也是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把我的一篇文章选入了他主编的《永怀生命的初恋——99个温润的课堂》一书,但很快就寄来样书和稿酬。相比之下,这位赵先生让我觉得有些差距。不过,看他回短信的语气,感觉也是一位温和文雅、豪爽诚恳的人,没有主动联系我,可能是另有原因吧!

    那天晚上,我在某QQ群里和网友“贺杰”老师聊起了此事。他说自己看过这本书,文章正是我的,还署有真名“杨聪”呢!另外,他还提起,现在的图书市场教育类书籍的销售不是很景气,作为主编也是不容易的。我想,其实我的文章能被赵先生选入这样的一本书,我已经很欣慰了。说实话,我在心里感激他!

    这个星期六,我顺便去灵溪新华书店看看,发现在“教师用书”的柜上竟然也有这本书,我特别高兴,不假思索就买下了。

    回家后,首先阅读了赵先生那篇题为《走进教师的心灵》的序言:

    这是一本耐人品味而又感人至深的书。历经一年零六个月的日日夜夜,《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的书稿已完整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带着欣慰,我再一次品读这些故事,再一次走进这些教师的心灵,再一次在不知不觉中落泪。这里有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

    编写这本书是我多年的心愿。不为别的,只为了说明在这100个有着扣人心弦的教师故事身后有着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默默无闻的、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师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国教师的主体,是中国教师的脊梁。

    我期盼此书的出版,能让社会对教师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真正关注教师,真正理解、关心和支持善待教师,那么,我们的未来才会更美好。如果说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那么教师就是赋予生命希望和智慧的天使。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1200多万默默耕耘的教师们!

    赵国忠 于南京

    我钦佩赵先生的如此作为!

    此书的目录分为四辑,分别为:最绝美的风景、最美丽的心灵、最成功的教育和最诗意的人生。共100篇文章,每篇文后都附有编辑的“品读与赏析”。我的那篇在第三辑“最成功的教育”里。感谢编辑为我写了这样的评语:

    这是一个能够耐心听取学生心声的老师,一个能够坦率承认错误的老师,一个能够真心让学生找回自信的老师。敢问,谁还能说他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呢!

    或许他是曾伤过学生的心,让他们难堪,甚至自卑过,但他也用自己的努力去弥补了无意间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他也用自己的坦率与真诚换来了学生的理解与信任,这样的沟通是成功的,这样的教师也是成功的!(李敏明)

    当我粗略地浏览整本书时,我还看到了两位我认识他但他不认识我的“熟人”的大作——张玉庭的《女教师的特异功能》和胡子宏的《美丽的歧视》,这两篇文章曾被很多书籍和报刊转载,两位作者都是中国知名的撰稿人。有幸和他们相遇在一本书上,值得我纪念。

    在本书最后一页的《敬启》中,我终于读到了赵主编没主动联系我的原因了:

    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参阅了不少相关的报刊和著述,并选取一些充满智慧的文章,为本书增色许多,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与部分入选文章的作者(或译者)取得联系。有鉴于此,深表歉意并敬企谅解。请原作者(或译者)及时与我们联系,便于支取为您留备的稿酬和样书。谢谢!(文后所附通讯地址在此省略)

    此时此刻,我完全体会到了赵国忠先生的为人做事之高尚与诚心了。

    平铺直叙写了这么多文字,不是为此书打广告,而是为了记录事实,记录一份意外的欣喜,记录我对赵国忠先生的感谢!

    《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教师故事》,我的文章意外入选

    没想到,我伤了学生的自尊

    文\杨聪

    去年期末考,学校安排其他年段的老师评改我这一年段的试卷。当试卷全部改好之后,参与评卷的一位老师兴奋地跑过来告诉我,说我班的两个学生作文写得真好,得满分呢!

    我听了有些高兴,又有些好奇,到底是哪两个学生呢?我问那位老师,她说名字忘了去记它了。我想,大概是平时写得蛮好的那几个当中的两个吧!由于当时比较忙,就没去查看试卷了,等到期末的琐事忙完后,却又放假了……到了这个学期开学初,我还记得这件事,就到教务处找来试卷翻看起来,原来是陈黎丽和柳菲菲的作文。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她俩平时的作文水平以我的评价在我班还不是很优秀的,这次又是靠什么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呢?带着疑惑,我认真地看了一遍她俩的作文,发现作文的确写得不错,特别是立意超出了一般的学生,我推断,应该是这点吸引了评卷老师。但是,凭着我对学生的了解,隐隐间我又感觉到这两篇作文或多或少存在着模仿的痕迹。如果是这样,那得满分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评卷老师没有发觉作文是模仿的(这个可能性比较大),要么在评卷老师的眼里,让模仿的作文得满分也无妨(这个可能性比较小)。我有些担心这两种“可能”都会影响这两个学生,以及有此倾向的学生对“模仿”的正确认识,以为所有的评卷老师都是无条件地肯定“模仿”的,那将成了无声的误导了。出于责任心,在一节语文课上,我在表扬这两个“满分”的同时,也坦诚地谈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当时学生听得挺认真,从他们的表情上我读出了这次谈话的效果。

    一个星期后,当我改到陈黎丽的日记时,我的心情却变得沉重了,她这样写道:

    开学以来,在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语文课里,我非常的开心,也非常的伤心。

    那节课,老师不知不觉地讲到了去年期末考的作文题。老师说:“我们班有两位同学的作文得了满分,她们是陈黎丽和柳菲菲……”我听了非常高兴,可老师接着又问:“黎丽,你的作文是不是模仿的?”我听到这句话心都凉了,因为我在考试的时候并没有作弊,只是在考试前几夜看了几本作文书,在写作文时想到内容有些相似,就把它写下来了——忍着心里的难过,我回答是。老师又问柳菲菲同样的问题,柳菲菲的心情和我一样,也答了一句是的。老师听后,又说:“如果这两篇作文是我评改的话,分数就会低一些了,只不过评卷的老师没看过这样的作文,所以给你们高分。”我听了之后,更加伤心,为什么老师要当着同学的面说呢?为什么不找我到办公室说呢?毕竟我也是有自尊的啊!

    说实话,假如陈黎丽没有写出这篇日记,我真的一点也不知道她竟有这样的难过,而且对当时的情景我也日渐淡忘了——师生双方的感受反差如此之大,不能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我对“模仿”的担心真的有必要吗?非得以这两个学生的作文为例子吗?我为什么不像陈黎丽所说的私下里找她们谈呢?我是否过于看重对优秀作文所谓的“恰当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关照呢?……猛然间,我发觉,其实在潜意识里,自己也是个蛮重视分数的人,虽然重视分数有时也是一种需要,但为此反而“伤”了学生,却是我所不愿面对的,即便有人认为这主要是这两个学生过于敏感过于脆弱的结果,我还是觉得自己是负有责任的,毕竟我的所作所为给陈黎丽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已成事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思的确是一种收获,然而此时此刻最需要做的是怎样去抚慰陈黎丽受伤的心,无论是让她明白我的心意,还是让她变得坚强,我都必须去做些什么。我本想找她谈话,但马上一个念头闯入我的脑海:应该给她留下一份可以反复阅读的文字,以表达我的诚意。于是我提笔在她日记后面写下了这篇评语:

    黎丽,很抱歉,老师没想到你会这么伤心,或许你误会了老师的意思,其实“模仿”和“抄袭”是绝对不同的,你可能把老师的意思理解为“抄袭”了。模仿没什么不对,知道吗,老师在几年前曾写过一篇关于作文的文章《仿写,作文的起步》,就是提倡小学生作文不妨从仿写入手。另外,老师也想告诉你,著名作家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也是模仿外国的一个作家的某篇小说,但很成功,因为他进行了再创造,加入了自己的东西。

    老师说“模仿”分数会低些,其意思是提醒大家不能陷在“模仿”里,当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之后,就要进行积极地创造,写出自己的东西。不过,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适当的模仿也是可行的,比如反反复复地考试,模仿也是一种应急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一个人课外阅读比较广泛的体现。当然,老师相信你平时多记日记,考试时也可能写出原汁原味的佳作来的。

    在这里,老师还是要向你道歉,老师不是故意的,也许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师以后注意……现在,老师想,黎丽应该不会一直为此伤心下去的。因为黎丽也是个放得开,敢于表达自己心思的人,何况你也是没做错什么。出色的模仿同样值得欣赏,不是很多人都能在那样有限的时间里模仿出这样文质兼美的作文来的。这需要平时阅读的积累,而你和菲菲都做得不错!不管怎样,你们喜欢阅读,老师就欣赏……

    好了,写了这么多,占用了你的本子,但老师还是很高兴看到你的真情实意!盼望着你接受老师的歉意,方便的话,请把这篇评语也给菲菲看看。如果还有什么想法,请在后面给我留言。

    杨老师

    虽然我不能保证结果像我希望的那样,但是,这种书面形式的对话本身已在展示着我们师生渴求沟通和理解的愿望。大概又过了一个星期,当我再次翻开黎丽的日记时,我看到了她给我的评语写了“评语”:

    老师,我写的这篇日记会使您伤心吗?如果会伤心的话,我愿意向您道歉。老师,我知道您是位好老师,因为从这篇日记的评语中,我看出了坏老师是不会写这些评语的,肯定写一些怨言什么的,但您却写了一些道理、名人的事例和鼓励我的话,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我把您的评语给菲菲看了,她又惊讶又羡慕,说老师写得这么长!现在,我们已经不生气,也不伤心了,因为您是好老师,您愿意接受我的道歉吗?谢谢!

    黎丽

    黎丽的“评语”让我深感欣慰,为自己的努力,更为她对我的信任。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又给她写了以下留言:

    黎丽,看了你的日记,老师不是伤心,而是感到惭愧,你这么信任老师,老师却一不小心让你难堪,即便这样,你还能向老师说出心事,这让老师感动,感动于你的坦率和真诚。如果老师的评语能使你不再为这件事难过,老师就舒心了。其实你已经这样做了,谢谢你和菲菲的理解!

    事后,我不知不觉思考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虽然很少有哪位教师是主动去伤害学生,但是,当伤害在无意间难以避免地出现时,教师的心态和做法将会再一次地影响学生的。我们是“将错就错”呢,还是“知错就改”呢?我们是信任学生而坦诚对待呢,还是师生有别而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呢?假如教师是真正热爱学生的,那么,我的体会是——伤了学生,其实也是伤了教师自己;快乐学生,其实也是快乐教师自己!假如对此我们无动于衷,又如何能从学生、从教育上获得真情和乐趣呢?要是我们感觉教书育人枯燥无味,那首先值得反思的应该是我们自己是否枯燥无味了呢?

    ——很多时候,纯洁无瑕的童心往往比身为大人的教师来得通情达理!

    (注: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教师故事》,我的文章意外入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kp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