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个很空泛的命题,有时候还会让人觉得你有矫揉造作的嫌疑。他们会说 “ 你也懂什么叫人生?”,却从来不停下来思考,只在别人的舆论中随波逐流。
午餐吃什么要问你,人类的下一步往哪走他不在乎,宇宙有没有尽头更是天方夜谭。但无论什么,其实都从我们当下的思考开始。
今天挑选了5本好书和大家一起关心当下,既有诗和远方,也有眼前的一切。让你找到自己的人生支点。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艾恺/梁漱溟
这本书的原书名是《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作为新儒家的开创者,一生只有两个问题:一是人活着的意义,二是中国要走向何方。
采访者艾恺一心想从他口中套出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致使梁老没有办法很好地传达他的儒释观点。
但其内在精神却在对话中,完好的呈现出来,让他仍旧能说出:“ 动摇不了根本的,对于世界,我还是乐观的。”
一个人要怎样的境界才能成为一代大儒的同时却信仰佛教,成长起于晚清但又认同马列主义。
梁老留给我们的是 “ 廓然大公,物来顺受 ”,是不论旁人如何,你都要坚持本心,说你想说的,相信你所信的。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王小波离世也有快三十年了。但书可以穿越时间的限制,来点醒我们的清明。
这是一本思想文化方面的杂文随笔集,但他在其中提到的争议和思考,很多到现在还在被我们持续关注着。
叔本华说过 “ 阅读时,我们是在用别人的思想在思考。”
书里说的并不都是对的 —— 这点很重要,不要轻信 —— 书里又同样在强调这一点。
这本书最能启发人对自己生活的思考,能在我们对生活、对世界有疑惑困扰时,找寻到一些解决的由头。
社交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群体意识和盲从心理高度膨胀,但只有回归到“我”身上,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退步集》陈丹青
书名《退步集》,其实一语双关,实为对中国百年人文和艺术“进步”的反思和追问。
陈丹青在书中问了很多为什么,提了很多不理解。
比如在章节《中国人为什么画油画》中,他说:对,这是为什么?!
但他也没有答案,因为在中国,太快的西化、太多的跟进,没有人停下来思考。
只能理直气壮的说:“我不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看完这本书觉得不舒服,憋屈。这很好,在麻木的社会里,还有尚未麻木的人,敢于直面现实的人都值得敬佩。
《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关注过 “ 文革 ” 。它是活着的记忆,甚至可能就是我们的父辈、祖辈。
书以口述形式记录了一百个人的悲痛,已经不是普通的伤痕文学。它既是记录历史,也是一部关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著作。
有些事总要有人来做的,大时代里小人物的历史,才是属于民众的真正历史。
《人间草木》汪曾祺
人年轻的时候,都喜欢轰轰烈烈,看书写字也总希望一鸣惊人。
汪先生的书则不然,充满了生活的亲近,历久弥新。
他写花写草,写学校的学生,甚至一串葡萄。像是一个老年人饭后的朋友圈。
却在淡若无味中,洞若观火。
不仅让你明白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也让你知道应该如何从容的老去。
万物静观皆自然,四时佳兴与人同。
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阅读和接受讯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碎片化。说不上好与不好,但是谭大湿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沉下心来体会这些 “ 大家 ” 书中的故事。
从浮躁的情绪中跳脱出来,关掉滴滴作响的社交软件。看看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我们当下的今天,到底有什么不同。
时间从来不说话,此刻唯有沉默是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