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有一种悲哀是,你花了两天两夜准备的年终总结,上台演讲的时候,大家都只看手机,还有的人还直接睡着了。
你觉得难过,对方还觉得你浪费了时间。
既然都已经花了那么多时间准备了,为何不想想怎样能让听众接受?
每次我做报告,领导都会跟我说,想想你的听众想听什么?
我的领导平时做分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调研大家想听的内容。
所以,想要有好的分享效果,首先要跳出你在完成任务的思维,去思考听众的需求。
那怎么去思考听众的需求呢?
一个好的故事、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这就是好故事、好电影的叙事方式让人引人入胜。
人都有逆反心理,你给我灌输什么,我心理就会有各种反驳的声音。你和小孩子说教,那就更明显了。
但如果是他自己因为一个事情有了疑问,想要获得答案,他就会特别耐心听你讲。
这也是为什么悬疑片总是特别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先抛出一个场景,然后你有了各种疑问,再逐一为你揭示,最后真相浮出水面。
回到方法论,怎么知道听众内心的问题呢?
有一个5w2h的工具,相信产品人都很熟悉。
但这个工具不够简便,大家还可以用另外一个更简化的工具3w。也就是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结合之前讲的结构力,就是先抛出结论“是什么”,然后再讲“为什么”,最后再讲“怎么办”。
举个例子,老板要你分析一个行业的发展,按照常规,你会写行业的背景、竞争情况、我们的优势、切入角度、落地计划。这么讲需要老板有足够的耐心以及时间。
按照我们的3w,一上来就会告诉老板,这个行业我们有一个最佳切入点(what),因为有三个原因(why),具体的落地方法是这样的(how)。
如果老板对你的结论感兴趣就会非常认真地听下去,如果不感兴趣,也就不用浪费双方的时间了。
还可以根据老板的时间来灵活地决定是否讲后面的内容。
总结一下:你可以用5w2h发散思维,再通过3w整理内容,实现自问自答式的说服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