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末代皇帝》

作者: 夏吟晨 | 来源:发表于2020-06-02 15:51 被阅读0次

    《末代皇帝》是一部电影,但却拍出了一种纪录片的感觉,直到我看到有一些影评说里面某些细节和爱新觉罗•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里所描写的不同,才相信这真的只是电影,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电影开篇便是一段凄婉哀怨的配乐,再加上全片暗淡凝重的色调,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而影片内容,果然是如此沉重的往事。

    小溥仪被召进皇宫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他之所以被召入皇宫是因为现皇帝驾崩了,而他进宫后慈禧也升天了,他当即成了新一代万年皇帝。但是,他真的只是一个三岁孩子,虽然被众星捧月地捧着,但也会调皮捣蛋,也会对太监使坏。

    虽然也贵为皇帝,但是他一点都不自由,也不快乐。当他第一次见他的“新太傅”庄士敦老师时就说了,他不能畅所欲言随心所欲,因为他只能说他该说的话。甚至连他近视需要眼镜这事,也遭遇重重困难,先皇妃和宫臣都认为皇帝不能戴眼镜,自古以来从没有过皇帝戴眼镜这种事,最后还是庄士敦拼命为他争取来的。还有,他得知他的亲生母亲去世,他想去看她去送她,结果却不被允许走出紫禁城城门。只有他的外国老师庄士敦太傅才敢直言,他是全世界最孤独的孩子。

    再后来,民国成立,总统上位,他跌落神坛。他也曾想逃脱,想去牛津大学读书,但最终走不成。他也曾想整顿紫禁城,前脚下令查账,后脚宫里就失火!他也曾想复辟王朝,结果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就像豆瓣上有人评价的那样:

    所有的离开你都赶不上,所有的门你都打不开。所有的人都是撒谎者。

    之前看《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小的时候喜欢书法,小小年纪就能写出很好的字了。有一次他把自己写的书法作品送给朝臣后,张居正却跟他说,他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不需要再继续练习了,也不能沉迷书法,历代帝王里那些爱好书法或音乐或诗词之类的热衷艺术的,都不是好皇帝,很多都成了亡国君,他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四书五经和治理国家上。这样,万历也就不能追求书法艺术了,只能读经史,努力去做一个大家眼里励精图治的君王。年轻时的万历喜欢出城,后来也不被朝臣允许,于是他生命的最后三十多年都没有离开过紫禁城。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反过来也是适用。天子生来已是人上之人,却也不得不吃苦中之苦。相较于普通人,吃苦是自己的主动选择,是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付出的代价。天子所需吃的苦,并不是他的主观选择,而是被迫的接受。主动承受,和被动接受,还是很不一样的。或许,生之为人,就得承受一定的“苦”,就连天子也不例外。

    而溥仪的一生,是这样的:

    “童年时候,溥仪想做个快乐的孩子,人们却强迫他坐在皇位上。

    少年时候,他想做个真正的皇帝,却被告知自己只是一个符号象征。

    青年时候,他想创立一个国家,却成为民族的罪人。

    中年之后,他以为自己是个罪犯,却被赋予平民的身份。

    一次又一次,他被命运戏弄,你哭的,是人事无常的命运感。”

    因为曾与日本人有密切联系,建国后他又变成了汉奸卖国贼了。之后又遇上文化大 - 革命,他在牢里被改造了十年,终于从一个自己的鞋带都不会系的人,变成了能下地用锄,能种花骑车,生活已能自理的正常人。

    暮年,他花一角钱买了一张进故宫的门票,再次踏进这座曾囚禁了他的青少年的宫殿。依旧华丽的殿堂,依旧宏伟的城门,依旧开阔的广场,却今非昔比,人去楼空。

    只剩这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的怀念,怀念他令人唏嘘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末代皇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qs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