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职业的道路上不停的奋斗,同学圈里有人在询问,两个offer, 去外企好,还是去民企好。
过去的十五年是外企的黄金15年,优厚的薪水,令人羡慕的福利,高大上的环境,西装革履的着装,洋腔洋调的工作语言……一切都在吸引着所有人的眼光。而如今,中国公司海外招聘,并购案例比比皆是,一时间,风起云涌,群雄逐鹿,变化多端,民企的雄姿勃发也吸引着很多职业经理人。
记得以前面试大学生,女孩子第一时间就开口问工作地点,仿佛在CBD工作就会让人身价暴涨。如果是知名的金融外资企业,工作地点又在CBD,校招的HR小伙伴一定会很轻松就收到大量简历。
我经历过外企,也经历过民企,国企。这么些年一直在不停地比较三方的差异和共同点,也在不停地适应不同背景的公司。
称呼
进外企的第一感受,你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用英文名字了,春花可以变成Flora了,某艳可以变成Betty了,某建军可以变成Tony了……,名字有时候虽然只是个符号,但这个符号背后表达的含义就是足够潜移默化改变称呼双方的心态。
对我来讲,首先可以抛弃那个有点low的中文名字,因为但凡有人叫我全名,我就莫名的全身起鸡皮疙瘩,反感不已。其次,我不用再担心叫错对方的职位名称而闹得对方不开心,有时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总怕把什么局长叫成主任;其三,我内心是反骨的,非常不屑所谓的阶层关系,虽然它确实存在,英文名称的互相称呼可以从内心感受到一些平等在里面。
毫无疑问,外企在对人的称呼上第一时间能够让你觉得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平等的工作的场所。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虽然微小,但潜移默化,日久天长之后他会重新塑造一个你。
而在民企,也有自己的称呼文化。
我知道,阿里企业喜欢让自己的员工第一时间定一个花名,花名来源于各类武侠小说。武侠小说里讲的是江湖的故事,江湖人士各自学有所长,豪气满天。我不是特别了解,我只能说一入江湖深似海,回首已是百年身。这也是一种企业文化。
其他民企的称呼,无非就是某某经理,某总,某总监之类的,一日,身边不熟悉的同事,大概是自己知道职位级别比我低一点,直接称呼我为某总,我迟疑半天才应了下来。连忙解释自己的英文名。
而国企,和民企差不多,等级还是比较明显的,称呼也多以资历区分,资历浅的叫小**,资历中等就带上职位,资历深但职位一般的叫老**。
工作环境
大学后,纠葛了一番,终于进入一家外企,虽然不在CBD,但胜在办公环境很现代化。标准的格子间,每个人都有一方小天地,格子间的隔板上贴着很多黄色,绿色的即时贴,写满了各类电话,重点记录,高兴的时候你还可以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装饰的很有自己的特色。格子间的隔板很多企业不喜欢用特别高的,因为要开放的沟通。最早期的时候一律看见那种不够清爽的蓝色隔板盛行各类办公空间。
因为和同事间彼此鸡犬相闻,打电话的时候都是特别专业和轻声。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太敢在办公室打电话,唯恐自己的话被别人听到被窃取私密或者担心因为问电话那头的问题不专业被嘲笑。于是经常使用的就是那时候的即时通讯工具,MSN,QQ,现在基本靠微信网页版。当然,如果接到私人电话,很多人会赶紧捧着手机跑到尽可能无人的角落接听。
而外部的工作环境,大部分的外企会顾及品牌形象,交通便利而选择高昂租金的CBD,租而不买。而民企可能会自己建个楼,建个厂区,不管外面地理位置是否偏僻,创业者一般都会选择节省但增值很快的方式,就是圈地盖房。这让我想起我父母那辈的人,早期都是自己盖房。
内部的工作环境,外企大部分都是明晃晃的豪装,一走进去,不是五星级酒店的标准也至少得四星级。
而民企,老板的办公室能容纳下至少二室一厅的大小,装修标准7星级,即便董事长不轻易出现,保洁阿姨依然每天勤恳打扫。但员工的办公桌,永远挣扎在三星级上下。
工资
工资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因为offer的时候基本都谈好,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现在劳动法也深入人心,不管民企外企不敢轻易踩红线。不过,因为多年来第一次进入民企,我还是偷偷摸摸地问了比我早进公司的外企背景同事。因为我认为他的话比HR更有参考价值。
但是,事关你个人的身家性命,工资这件事情必须要在一开始搞清楚。
外企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就是月薪准时发放,说在30日前,绝对不会出现31日的情况。用外企HR的话讲,没有工资是保健因素,没有基本的保障,按照马斯洛理论,员工就不会追求更高的价值和贡献。
福利
这个部分大概是常常拿来作比较的,外企的福利包含了商业保险,除了你的,可能还有小孩的,家人的。电话费,交通费,当然过年过节多少都会有点实物发放,若还有工会,工会也会发些礼物。其他的一些,如家庭日,团队活动,团队聚餐,各类奖励都算作福利。甚至,培训也是吸引人才的一大福利。是不是最佳雇主,只要看看他有多少培训投入,而其中有多少投入是用在员工身上的。
而民企,你就别指望家庭日了,团队活动了,能给你缴商业保险,你就谢天谢地吧。那些什么旅游出国,只应用在少数阶层。
培训嘛,也有,大部分是忽悠董事长及以下管理人员,那些个某省的培训师,先开个总裁班,把完全没成功案例的管理模式一番天高海阔的胡扯,被吹晕的领导们就会引进这个课程和模式,然后继续忽悠员工,最后不了了之。当然,此类的江湖骗子也有,好的培训机构也有。
职业发展
现在大部分的外企人员想要跳槽,是往往做到一定级别,天花板再所难免,而外企的人,大部分保持了一种持续发展的状态,没有发展的职业前景,会让所有职业打工者们失去了对工作的热忱。同时,薪资的增长在最近几年没有像以前那么有优势。主要是因为,人口红利的消失,各类人工成本让规范守则的外资企业喘不过气来。机构的庞大,让原本高效的运作逐渐效率低下,很多问题不断凸现,加之本土的经济环境变化加快,老外确实有点措手不及,错失很多良机。
而民企,缺点是风险较高,你就等着时刻接受挑战,反之,机遇也在里面。民企现在的反映速度也是很快,因为老板文化的导向,只要这个老板脑子清楚,应变神速,底下的反应就会变得及时很多。因此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只要你肯踏实接受这类文化,为他创造价值,成绩很容易让你快速发展。
国企嘛,等你觉得干不动了,不想发展了,可以尝试下,因为现在还是很多企业僵化严重,没有明确的奖惩,吃大锅饭的情形还是存在的。
罗罗嗦嗦一堆,也没有完整写全这三类企业的特色。相信身在其中的人都会对自己所在的公司有自己的客观评价。我也只是就个人经验,简述几点,希望给那些准备跳槽,犹豫不决的小伙伴一点借鉴。
总之,跳槽有风险,选择须谨慎。一切从你的感受出发吧。
----------关注我,听我唠叨职场那些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