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食品污染、海洋污染…谁将吞下自然环境被破坏的苦果?当然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
幼儿时期是认知的形成时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使他们长大成人后能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有着深远的意义。
森林学校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环保教育的内容又如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呢?和小森一起看看吧!
森林爷爷生病了
雨过天晴,老师们要带孩子们去森林徒步,看看外面的森林和学校里的森林有什么不一样。森林徒步是户森森林学校每周至少一次的活动,对孩子们的体力和耐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哟!
孩子们轻快的步伐走在林间小路上,敏锐的小眼睛观察着雨后的植物和自然。顿时,森林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突然,一个孩子有了新发现——“哎!这里有个塑料!”
路边的塑料袋像一道道疤痕,割裂自然美丽的景色。
“Oh no 垃圾桶, put it in the rubbish bin!” 这是上学期老师和孩子们发明的一句口号,意在孩子看见垃圾后会想到这句话,想到应该丢到垃圾桶里。
孩子们聚到一起,七嘴八舌讨论起来,争先恐后地发言。一个孩子环顾周围,说:“路边有好多垃圾哦!”
一个孩子问:“为什么这个会在这里啊,是谁丢的?”
一个孩子很生气:“垃圾要丢进垃圾桶才对!”
一个孩子提议:“森林爷爷生病了,我们救救他吧!”
让地球开心的方法是…
第二天,Sacha老师用卡通画,将满是垃圾、塑料的伤心地球展现给孩子,孩子们好奇地盯着图片猜测着这是啥意思。
这时候,一个孩子说:“这个地球好难过呀!”。
老师问:“为什么地球会那么难过呢?”
孩子说:“因为有垃圾!满满的都是垃圾!”
老师问:“那我们要怎么样让地球开心起来呢?”
孩子思考了一会说:“把垃圾捡干净!”
是的,把垃圾捡干净,地球就会开心的,森林爷爷的病也会好咯!
小小环保卫士出发啦!
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生成一次以拾垃圾为主题的森林徒步,准备好防护手套和垃圾袋,带孩子们出发啦!
森林徒步过程中,孩子们带着防护手套,看到路上的垃圾,毫不犹豫装进垃圾袋里。
老师拾起路边的树枝作为工具,孩子们看到后觉得用树枝拾垃圾是个更好的办法。受到启发的孩子们纷纷寻找树枝做工具。
很快,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工具,有的用树枝,有的用铁丝,拾垃圾的效率变高了,孩子们参加活动的兴致更好啦!
热爱自然的孩子们很喜欢老师开展的环保活动,享受保护自然的使命感,在过程中非常专注。三个垃圾袋很快装满,林间小道也干净了。每一个鼓鼓的垃圾袋,都是孩子们对抗“垃圾怪兽”的战利品!
当孩子们把垃圾带回学校,放进垃圾桶里,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完成使命的笑容
地球不哭了!
当天下午,户森国际班开展美术活动,老师请孩子们画下今天感觉很开心的事情或者其他任何内容。有的孩子画了怪兽,有的孩子画了我们捡起来的垃圾…
一个孩子画了开心的地球,说:“我们把垃圾清理干净了,地球不哭了。”
课题解读
培养孩子主动探索的能力:
由第一天的徒步活动,老师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以此生成第二天的课程活动。从发现垃圾到亲自拾垃圾,这两天的主题活动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也让老师们决定以后多开展环保活动,让孩子从小就用实际行动爱护我们的地球。
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
老师使用树枝做工具,作为榜样让孩子们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借助工具,这是日后学习过程中可以迁移的学习品质。
培养英语发音和语感:
孩子们全程看见垃圾就会说那句自创的口号“oh no 垃圾桶, put it in the rubbish bin!”,也在孩子的兴趣上培养了孩子的英语发音和语感。
户森森林教育注重通过实际体验以多维度、多层次的方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自主意识、多语言能力、学习探索能力、艺术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耐挫力以及国际化视野等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专注探索适合中国孩子的森林教育,为孩子打造大自然里的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