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引得网友纷纷围观。
她说自己在养育老大时,采用了诸如哭声免疫法的育儿方法,结果导致老大信任感出现了小问题,所以在养育老二时,对老二哭声的回应非常积极。
当我们看了几本育儿书以后,就觉得了了解了孩子的成长,其实我们太着急了,没一点点看着孩子长大,就不能说这个育儿方法最好。
所以马伊琍说,都别逞能,没个十年以上的育儿经验都别说自己是专家。
但今天这本书的作者有太多的实战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是西尔斯博士,他被称为“育儿之父”,在美国宝妈中,《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几乎人手一册,是新手爸妈枕边必备育儿书籍,西尔斯博士有8个孩子,加之40年的儿科临床经验,配以心理学的知识,最终总结出了一套“亲密育儿法”,倡导父母与孩子从最早期就开始建立亲密关系,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充满关爱的的氛围中成长起来。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中提及的亲密育儿法包括七个方面,即分娩、母乳、回应、贴在身上、睡眠共享、设置限制以及分辨建议。通过运用这七个方法最终实现三大育儿目标,分别是了解你的孩子、让你的孩子舒服以及享受育儿的过程,这三大目标构成了亲密育儿的方向。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从孕期到学步期宝宝的每段成长过程,及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西尔斯博士都给予了的解答。
下面我从三个重点,也就是三大目标来为你讲述这本书的精华。
第一个重点,通过分娩、母乳以及恰当回应,来实现育儿的第一个目标了解你的孩子。
亲密育儿法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学会了解你的孩子,只有在了解他以后,才能用最合适的育儿方法养育他。可以通过分娩、母乳和回应这三个方面来了解。
先来说说分娩,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分娩怎么和了解自己的孩子扯上关系呢?
很多新妈妈害怕分娩的疼,不愿意自然分娩,而选择剖腹产,殊不知,自然分娩除了对妈妈和宝宝都有益之外,还为早期亲密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自然分娩的妈妈身体恢复很快,产后几个小时就可以自由走动,而剖腹产妈妈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来恢复,这个时间内不能很好的拥抱孩子,而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特别需要妈妈的陪伴。尤其前三个月,婴儿认为他和妈妈是一体的,如果分离,会感到焦虑不安,因为觉得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妈妈与宝宝在生命的最初,要保持亲密联系。
举个例子,宝宝刚从母亲的肚子里完全剥离出来以后,医生会把宝宝的脸贴到妈妈的脸上,让宝宝感觉妈妈的存在。神奇的是,宝宝本来在哭,当贴到妈妈的脸上之后,立刻停止哭泣,再次抱离开,会继续哭泣,这就是妈妈与宝宝心灵相通的一幕。
倘若身体原因不能自然分娩,妈妈也不要太焦虑,可以通过母婴同室来弥补。新生儿一定要跟妈妈待在一起,早产儿或有其他疾病的孩子除外。因为宝宝的哭声会让妈妈流向心脏的血流加速,这种生理反应,时间久了,宝宝要哭还没哭的时候,妈妈就会判断出宝宝发生了什么,在反复沟通中,妈妈逐渐建立了信心,慢慢就可以准确的判断宝宝的信号。
通过与刚出生的宝宝,在感官上的沟通,也就是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互相微笑、对视、说话,让妈妈与宝宝逐渐相互熟悉,相互适应,了解彼此。
再来说说母乳喂养与了解孩子之间的关系。
母乳本身是最好的营养品,任何一样东西都无法替代,母乳中的成分更适合自己的宝宝,每种乳汁都有它的独特性。比如母海豹的乳汁含有非常高的脂肪,这是因为小海豹要在冷水中生存,它需要很多脂肪,而人类的乳汁含有丰富的dha,源于人类大脑在成长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dha来补充,所以很神奇,乳汁总是提供婴儿所需要的成分,好像体内的机制已经了解清楚孩子所需一样。
同时,给宝宝喂奶也是不断了解宝宝的过程,西尔斯博士通过对母乳喂养的宝宝跟踪研究,得出结论,母乳的宝宝更容易感觉舒服,妈妈更容易了解。有数据显示,在母乳喂养的最初三个月,妈妈和宝宝的交流大于一千次,这种互动让妈妈对宝宝有更深的了解,宝宝同时感到被信任,彼此感觉都很好。
当然,有母乳喂养,就会有断奶,断奶其实是成熟的意思,就像瓜熟蒂落一样,孩子断奶原本应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儿,现如今断奶却变成了挥之不去的烦恼,倘若断奶不当会给宝宝的安全感带来很大的伤害。如果在宝宝还没成熟就断奶的话,就如同瓜没熟,拔掉瓜蒂一样。
一个成熟的断奶,可以帮助宝宝完整的完成上一个阶段,顺利开始下个阶段的任务。西尔斯博士认为,比较适合的断奶时间是宝宝九个月到三岁半之间,当妈妈觉得双方都做好了准备,就可以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方法,不断的减少喂奶量,慢慢断奶,千万不要一刀切。
最后说说,对宝宝的回应方式。
宝宝天生就会用他独特的方式呼唤父母,比如高声尖叫、哭泣、扔东西等,还有的宝宝喜欢用眼神、肢体等方式吸引父母注意。
所有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他们和宝宝之间就像信号接收塔台一样,宝宝发出信号,她都会很快接收到,那么,该怎样回应宝宝才是更挑战父母的。
举个例子,宝宝哭了,父母到底应不应该把她抱起来,这个问题其实讨论了很多年,有的人认为让宝宝一直哭下去,否则的话,孩子会被惯坏。
但是其实这哭泣只是宝宝的交流方式而已,如果宝宝的哭泣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会让他觉得不被爱,或者不能被满足,他会比较丧失信心。
但回应不一定是要马上抱起来,这又回到了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了解,有时宝宝哭了,他只是想告诉你,该换尿布了,你给他换好尿布,就不哭了,妈妈了解宝宝的需求,就能恰当的回应宝宝,这种恰当的回应又能促进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个部重点内容,学会贴在身上和睡眠共享,实现育儿第二个目标:让你的孩子觉得舒服。
育儿的过程就是让宝宝变得舒服的过程,西尔斯博士认为,通过把宝宝贴在身上并与宝宝睡眠共享,就可以实现让宝宝舒服的目标。
先来聊聊如何把宝宝贴在身上。
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就是多抱抱宝宝,如果你觉得抱着宝宝很累,有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就是背巾。
在有一些特定民族习惯中,他们很喜欢把婴儿背在身上,甚至把它当作服饰的一部分,西尔斯博士在研究这些习惯时,发现背着的婴儿很少哭闹,非常满足。
对于眼下这快节奏的生活,父母如果把宝宝背在身上应该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宝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闺蜜邀约一起吃饭,特别想去,但是又去不了,因为家里有宝宝需要照顾,生完孩子几个月了,宝妈在家带孩子,被憋的不行,却又寸步难移。
其实没有人规定,有了宝宝就不能出门聚餐啊,那么,解决既能够出门聚餐,又不扔下宝宝独自一人,妈妈可以选择把宝宝贴背在身上,带他出行。
西尔斯博士的儿子斯蒂芬两个月的时候,有一次被邀请参加一个宴会,他们不仅没有拒绝,而且还准备了一个非常时尚的背巾,背着宝宝出席了宴会,他们整整跟朋友们在一起三个小时,非常开心,他的儿子也无任何吵闹,打扰别人,期间躲在背巾里吃了几次奶而已。
把宝宝贴在身上,不仅给宝宝提供安全感,也让宝宝更安静,让父母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做别的事情。
再来聊聊睡眠共享,也就是和宝宝一起睡觉。
很多育儿建议都不提倡与宝宝一起睡觉,那么,父母到底可以不可以和宝宝一起睡觉呢?
西尔斯博士认为,和宝宝一起睡觉不仅可以,而且还非常有效,对于妈妈与宝宝建立亲密关系,让宝宝舒服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和宝宝一起睡觉,可以让宝宝更好的入睡,在宝宝没有进入深睡眠时,非常容易醒来,这时需要哄宝宝入睡,可以把宝宝放在背巾里,在屋里来回踱步辅助入睡,爸爸也可以参与进来。
入睡以后,他会记住与大人一同睡觉的画面,即便中途醒来,看到有人躺在身边,会继续安然睡去,这有助于宝宝建立信任感,当他可以选择依偎在妈妈或爸爸身边睡觉、或者咬着妈妈的乳房睡觉,会让他喜欢上睡觉,当然同时他也睡得很好。
那些与宝宝睡眠共享的妈妈,虽然夜里会经常醒来,但是其实无需花费太多精力,他们即便闭着眼睛也可以把乳头送到宝宝嘴边,然后妈妈继续昏昏睡去。有研究表明,妈妈与宝宝睡眠共享以后,会形成类似的睡眠周期,所以第二天不会感觉到疲惫不堪,她们和宝宝始终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
一个与自家宝宝睡眠配合良好的妈妈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她说在宝宝快要醒来之前,她也快要醒来,只是先宝宝一步,然后在宝宝开始扭动四处寻找乳头之时,她就开始为他喂奶了,这样宝宝可以在还没醒来就继续睡过去。
如果宝宝和妈妈不在一个房间,宝宝醒来以后,开始哭泣,然后妈妈从另外一个房间跑过来安抚,这样两个人都从睡眠中清醒,再次入睡就比之前要困难得多。宝宝的舒适感降低了。其实,对于忙碌的上班族的妈妈来说,睡眠共享还可以弥补白天错过的亲密时间的机会。
不管是贴在身上还是睡眠共享,有的人会担心,这样有可能让宝宝养成依赖性,但实际上宝宝总有一天会不需要你的,对于他的童年来说,你始终陪在他的身边是值得珍藏的记忆。
第三个重点内容,学会设限制、辩是非,实现育儿第三个目标:享受育儿的过程。
父母在育儿的路上经常过犹不及,本来想给孩子需要的空间和成长,结果一不小心被孩子套牢,给了他想要的,也就是满足了他的欲望。
换句话说,父母要学会区分孩子的需求和欲望,需求可以满足,欲望不需要满足,前者让孩子自立,后者让孩子宠溺。通过亲密育儿法的最后两个方法,设限制和辨是非可以实现享受育儿的过程。
比如一个刚出生的宝宝,会彻底打乱你所有的安排,甚至让你焦虑自己的洗澡时间都被占用了,这个时候呢,要学会提醒自己,一个焦虑的妈妈并不能给孩子带来任何好处。
西尔斯博士从与孩子的关系亲密程度判断,你跟孩子越亲密,设置限制的效果越好,同时孩子并不会因为限制而感到挫败。
设置限制的前提是先了解孩子正常的发展规律,当你知道宝宝在什么时期可能有什么样的表现,你对宝宝的判断才能更精准,你对他的期望才不会失真。
比如对一岁和三岁的宝宝设置的限制会有差别,对一岁宝宝说,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扔瓶子,可是他就是不听。孩子不是目中无人,他只是这段时间探索欲要强于听到你的话而已,而且他还没有能力完全理解你所说的,而宝宝到了三岁,即便是妈妈的一个眼神,都可能瞬间理解,理解的能力是三岁宝宝比更小的宝宝好教的原因所在。
所以设限制是必须的,但要根据他的成长情况来制定,当你给孩子清楚的限制时,才能让他在安全的环境里成长起来。再比如,很多小宝宝俨然一个小探险家,他恨不得探索所有一切,宝宝想要伸手够桌子上的暖水瓶,你不是紧张的高喊,不许拿,而是要站起来走到他身边,拉起他的手,轻声告诉他,这么做是不被允许的,当然,同时可以给他别的玩具分散注意力,代替这个吸引他的物品。高喊不许拿,并不是一个清楚的限制,清楚的限制是一个明确的指令,具体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不可以做什么。
当然,父母同时还应提供安全的环境来设置限制,比如孩子想爬上爬下,与其你不断叮嘱宝宝,不如给他提供安全的环境让他随便爬,这样父母也会比较轻松,舒适,不用担心出问题。
最后来说说,辨是非,指的是分辨育儿建议。
你有没有发现,当一个宝宝出生后,家里七大姑八大姨都来看望时,十个人能给出十种育儿心经,虽然他们都无恶意,但给你的意见并非都有效,也并非都适合你,甚至有的已经过时了,就连育儿专家给的意见也不一定都好用,所以要学会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方法。
比如,有的人说,就让宝宝哭好了,一定不能让他养成一哭就抱起的习惯,你给他定时定量喂奶吧,否则容易依赖等等,如果你真的严格按照这些建议做,孩子就会觉得你没有理解他,父母也失去了读懂孩子的机会,最后父母和宝宝之间就变得不亲密。
这与亲密育儿法恰恰相反,不要盲目地听命于人,那些所谓的给宝宝的训练,都会让父母不再关注宝宝的细微反应,慢慢失去对宝宝判断的直觉。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提供的育儿方法,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尝试,如果效果很棒就继续使用,如果使用失败就改进或者不使用,只要不断尝试总会找到一款适合你和孩子的方法。
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成长是一家人的事儿。父母和宝宝通过实现共同成长,才能让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新手爸妈携手与宝宝一起度过他生命的前几年,清楚看到并知道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每个里程碑的变化和进步,就会更加了解孩子,孩子也会更加配合家长,默契就产生于这细微之间的互动。
人们过去总认为婴儿是被动的,但其实他在提升父母能力方面却做着举足轻重的贡献。
总结
事实上,西尔斯博士的理论与美国儿科相关书籍是相悖的,但是西尔斯博士说出了一个最重要的观点是,不管哪种育儿方式,只要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感觉舒服,就是最适合你的恰当的方法。
所以,无需纠结于没有按照书中方法育儿,没有一种方法会适合每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