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教育
我们和父母的分歧,到底在哪里?

我们和父母的分歧,到底在哪里?

作者: 心向暖 | 来源:发表于2017-10-16 20:44 被阅读778次
    图片源自网络

    01-

    前几天,我曾听到两个年轻人这样的对话:

    过节回家了吗?

    没有!你呢?

    也没回!回家干啥呀,我妈不是拉着我去相亲,就是对我说谁谁又混的咋样了,有压力!

    我妈也是,整天唠唠叨叨的,不是嫌弃我乱花钱,就是嫌我熬夜打游戏,我爸对我也是吹胡子瞪眼,烦得慌!

    当时我心里就感叹,真是儿大不由爷呀,任凭你准备了好吃好喝,可人家不愿回去听你唠叨,天高皇帝远,你又能咋滴?

    没想到,晚上刚回来,我00后的女儿就对我说:妈,放假我们班同学租车一起去旅游了,都是你,非让我跟着回老家,下次我也去,你别拦着啊!

    天呀,刚才还在慨叹90后呢,这00后更不得了,还没有长大呢,就闹着要独立,难道和父母在一起,就那么讨厌吗?

    而彼时,70后的我想到的却是,以后如何趁假期,去和父母修复一度紧张的亲子关系,这是不是人生的轮回呢?

    02-

    前两天在网上浏览,发现了这样一则消息:2016年,《扬子晚报》曾发布了一项针对80后和90后家庭关系的微调查,56%的人能每年记住父母的生日并送礼物,48%的一周和父母通一次电话。在与父母聊天中,24%的人选择不向父母倾诉,经常向父母倾诉困难的只占30%,当被问到朋友圈有没有屏蔽父母时,完全没有屏蔽的占到66%,完全屏蔽的占到14%。

    而网上评出的最伤父母的五句话,分别是:

    1、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啰嗦!

    2、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4、你那一套早过时了。

    5、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说了,烦不烦?

    作为子女的你,类似的这些话是不是说过?作为父母的你,听起来是不是很扎心?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行,年幼的我们对父母是何等依恋,待我们渐渐长大,有了独立的思想和生存能力,却又急于摆脱父母,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而父母那里,却还保持着以前和我们相处的态度,双方对峙,矛盾凸显,亲子关系分崩离析,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成长,就是和父母的剥离。

    无疑,这个过程中双方都是痛苦的。

    03-

    那么,父母和子女分歧点,究竟在哪里?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和子女双方感到矛盾和压力的阶段,要从孩子的青春期一直持续到孩子四十岁左右,尽管父母、孩子的年龄、性别等因素会使得造成矛盾和紧张的问题不同,但总体来说,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作为子女更容易感到矛盾的情感。

    1、父母有想要和自己的关系更紧密的需求,并在为此做出努力;

    2、父母未经请求就给自己提供建议或做决定;

    3、子女认为自己遭受过童年创伤,那时的父母对自己表现出了冷漠和敌意;

    4、子女对父母的健康感到担忧,即便父母事实上还不存在健康困扰。

    而使父母更容易产生矛盾和紧张的情感的情况则包括:

    1、子女没能达到成年人世界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包括事业、婚姻、家庭等等方面);

    2、父母不认同子女的生活方式、习惯(比如健康习惯、消费习惯、打发闲暇时间的方式等);

    3、子女太过忙碌,而无法花足够的“优质时间”在与父母的沟通上;

    4、父母对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或者认为自己需要协助子女去完成独立;

    5、父母感到,孩子在为自己的健康、养老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

    而不同的年代,矛盾的侧重点又不同。

    七十年代的人父母都为生存而忙碌,忽略了子女成长,矛盾主要集中在子女童年遭受的冷落和因此造成的创伤。

    八十年改革开放日子好过了,有很多又是独生子女,亲子矛盾主要集中在父母为儿女做决定上。

    九十年代的孩子更为自我,他们更不愿接受父母的安排,而父母也看不惯他们熬夜泡吧,打游戏的生活方式。

    至于00后,这代孩子更为率性,也更自我,不愿自己的生活方式被打扰,想早早摆脱父母的控制。

    而中年以后,子女和父母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父母的养老问题。

    04-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矛盾和压力,亲子双方都有。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父母在情感的感受上,总体上要高于子女,他们对于压力的感受,甚至比子女更强。

    根本的原因在于:父母认为,在双方的关系中自己有更多的付出。

    因而,当与孩子产生不一致或冲突的时候,他们所感受到的负面情感往往会更多,也更容易产生反刍思考,即带着负面的情感去反复咀嚼已经发生的事,并且更多地关注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

    此外,比起孩子来说,父母对孩子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包括事业、婚姻、家庭等各方面)有更大的期待,他们的角色认同、幸福感会更多地与孩子绑定在一起,认为孩子是否成功,是他们自己是否成功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我们觉得和父母打交道令人烦心,但我们的父母,可能比你会感到更大的困扰和痛苦。

    但作为儿女,我们总是对如何做好的父母要求很多,然而却对如何做孩子,与父母沟通,知晓得很少!

    05-

    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我已人到中年,曾几何时,我单方面认为,母亲对我的成长伤害很大,以至于我走出来花了很长的时间。详见我的文章《走出童年的阴影,和母亲和解,我用了二十年》。可这半年来,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客观实际地去看待一些问题,认识到:有时候,很多矛盾和痛苦的产生,在于我们的无知和沟通的缺乏。

    比如,因为和父母距离遥远,我从未主动和父母沟通过内心的感受,我也很少想他们这样做背后的苦心,我们不了解彼此的感受,却用关系的僵硬来伤害彼此。

    这次十一回家,我开始以包容的心态对待父母,和父母相处时,心里存着边界感:提醒自己不要以自己的认知苛责父母,道理自己知道就好,不要反驳,也不要和他们争辩。

    尝试按照这样的方式相处下来,我发现,我们的相处比以前愉快很多,父母依然为我们干这干那,我依然爱吃母亲做的,酱油过多的炒菜和脸那么大的菜包子(我老公的比喻),

    那天下午,阳光透亮,我和母亲迎着清爽的秋风,徜徉在小区的花园里,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而心中那些彼此的伤害,早也已经随风而去。

    这一趟的家乡之行,我更了解父母,也更了解了自己。

    06-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道: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前半生,我们在父母的目送中走远;而后半生,我们又要目送自己的子女远去,学习和父母相处,也是为以后和子女相处打基础,这是人生路上谁也躲不过的一堂课。

    因此,作为8090后的你,如果想和父母“重新链接”,进行代际关系重构,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独立”不是抛却亲情和父母不联系。

    独立不是与父母决裂,也不等于与父母情感隔离和回避,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人都是需要亲情滋养,因为只有在亲人面前,我们才能放下面具,真正做回自己。为什么血脉关系不能隔绝,就是这个道理。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世上最了解我们的还是父母。

    2.多沟通,主动修复你与父母的过去。

    武志红老师的那本《为何家会伤人》全面分析了亲情关系中的种种伤害以及根源。很多子女认为,自己受到童年创伤的困扰时,会更容易对父母产生矛盾的情感。

    但在现实中,很多情况是双方并未就此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处理,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有所亏欠,但父母甚至从来都不知道,或者不明确造成伤害的原因。

    因此,和父母和解的第一步,就是与父母坦诚、深入地探讨你们的过去,在沟通的基础上,才能达成对彼此的谅解。

    3.让时间证明一切

    有的时候,父母不理解年轻人的做法和做派,但他们的想法多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出发点一般都是好的。

    你也不要低估了父母的承受能力,他们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对世事的洞察和体验都是老道的,所谓反对、不同意,也只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女受苦而已。

    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不要和父母硬碰硬,告诉他们自己的坚持,并努力实践自己的梦想,用成就向父母证明一切,届时,父母会抛弃一切偏见,为你鼓掌喝彩。

    结束语:“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强调提出,婚姻是一种合作关系,并强调男女双方都应发挥各自的积极性。那么,照此推来,亲子关系其实也是一种合作关系,就像那句话: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我们和父母的分歧,到底在哪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和父母的分歧,到底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qh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