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阐幽读书
论语阐幽之四十二: 跟着孔子学格物

论语阐幽之四十二: 跟着孔子学格物

作者: 不居居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3-10-20 06:38 被阅读0次

    朱熹认为《大学》中“格物”就是观察事物,“致知”就是得到知识和智慧。明朝王守仁年轻时为了实践这一学说,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结果,没“格”出道理,“格”出一身病来。

    那么,“格”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网状的格子”,是中国古人的坐标系。即使是到了今天,我们也经常用“横排第几格,竖列第几格”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所谓“格物”,就是把物品放到对应的空格里。

    中医药柜有若干格子,每格都的抽屉上面都写着“当归”“枳实”“黄芪”等药物名称,里面都装着对应的药物,必须各就各位,如果错了位置,就会抓错药、吃死人。所以,必须“严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⑴孔子的学说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要大家各安其位。君不像君,臣不像臣,人人不安其位,天下就大乱了。那么,如何才能让君、臣、父、子各安其位?这就需要确定君、臣、父、子的权利和义务,使之名实相符,这个过程就叫做“正名”。鲁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⑵君的权利和义务是讲规矩,君主先有守规矩了,大臣才能把客观真实的情况告诉君主。反之,大臣是不会说出真相的。君主的决策也永远不会正确。

    为弄清大象的样子,四个盲人一起来摸象。摸到躯干的说:“象好像一堵墙。”摸到牙齿的说:“象是一根光滑的棍子。”摸到象腿的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摸到尾巴的大叫起来:“你们都错了!象跟绳子一个样!” ⑶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情况是不同的。大家各执一端,就永远弄不清事物的总体情况。所以,“格物”必须有整体意识、大局观念,站在纯客观,无盲区的角度,才能理顺各部分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离开全局谈局部,大家都有自己的立场、观点,都只能代表局部利益。站在全局看局部,才能够洞察各部分关系,做好取舍,优化整体。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 ⑷这就是用整体一的思维来看“格物”。跳出大象看大象,才明白大象是体型庞大的哺乳动物,才明白局部判断永远不得要领。跳出企业看企业,才明白内设机构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把各部分职责弄清,明确权利、义务,使之协调一致。跳出产业看产业,才明白企业在整个产业扮演的角色,才能弄清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跳出经济看经济,才明白所从事的产业是否有前途。跳出中国看中国,才能更清晰看到朝阳产业在哪里。只有不断跳出来,站在更高的大局上,才能分析出经济发展趋势。只有懂得顺应发展趋势,才能成为站在潮头的弄潮儿。

    对个人而言,“一以贯之”就是跳出人生看人生。拉长人生的镜头,我们就会发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物质财富,而在于精神崇高。追求形而下的“利”,永远无法满足“贪欲”;追求形而上的“道”,却能达到“不忧不惧”的轻安境界,获得真幸福。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⑸马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一匹马的价值相当于现在的一辆豪车,但是,孔子并不在意。孔子从来不求财物,却不缺财物。“君子忧道不忧贫。” ⑹此言不虚。

    【注释】⑴见《论语》12.11。

    见《论语》3.19。

    见《大般涅盘经》

    见《论语》15.3。

    见《论语》10.17。

    见《论语》15.3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阐幽之四十二: 跟着孔子学格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mh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