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小地方,直到18岁考上大学,才第一次离家出远门。
到了北京,大都市,每日的生活范围,也绕不过校园周边两站地。有些悠然,也有些不解:大都市,与小地方也没什么区别嘛。
大学毕业,考研失败,又错失了校园招聘的好时机,迟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心里不免有些彷徨。父母让我回老家,言明会拖关系,给我找到一份好工作。心里却憋了一股气:如若不在大城市里闯荡几年,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我不甘心!于是推拒了父母的好意,加入在大城市打拼的生活。
初时那几年,只觉得大城市让我见世面,开眼界,心里充满无穷斗志;渐渐的,却生出几分力不从心。所有人都在急匆匆地赶路,所有人都在拼命追赶,只能随着人潮裹挟,把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而我,却好像在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中,怀念起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地方:每天中午可以回家吃顿饭,小憩片刻;吃完晚饭,一家出去散散步,或者和左邻右舍在门口唠唠嗑;惬意、温情。但是,我已落户成家生子,那个小地方,变成了我一年顶多只能回去一两次的故乡。
儿子,出生就在大城市,习惯了只有开车,才能到公园游乐场;习惯了爸爸妈妈很早出门,很晚才能回家;习惯了和邻居之间基本上没什么交集,有人敲门,会先打开门上的小窗户,警惕地看看是谁。
恰逢春假,有足足两周的时间,应他要求,姥姥姥爷接他回了我的故乡—那个小地方。
听说,出门就是游乐场,每天都在外面玩得不愿意回家,家里的电视和玩具,压根就成了摆设;
听说,因为每天运动量大,顿顿都能吃一大碗饭,也不挑食了;
听说,每天跑得大汗淋漓,晚上洗个澡,9点左右睡觉,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七八点。
看姥姥姥爷发过来的照片,儿子高了,胖了,晒黑了,也壮实了,眉目之间多了几分开阔。
记得蔡崇达在《皮囊》里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说,好像好几位名家,都是出身于小镇,他思索其中原因,觉得从小镇,一步步走到大城市,会有一层一层生命的沉淀,人生因而厚实。
无论小地方还是大城市,在一处便安心过好一处的生活,才是从善如流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