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和那些无法实现的理想

作者: 关谷任平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2-08 21:46 被阅读0次

    【九洲芳文】

    在精神世界的生活中,人类发现他的使命不是谋求在物质上掌握环境,而是在精神上掌握自身。

                                                                                               ——历史学家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知乎上之前有一个问题: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萧景琰和梅长苏这样的君臣兄弟?

    我只能说多年前的神剧《雍正王朝》中有一个片段:

    剧情中,已经成为了雍正皇帝的四哥问十三弟:你这个曾经侠肝义胆拼命十三郎哪去了?!

    十三弟的回复倒是值得玩味:

    臣弟被圈禁了整整十年啊!您看看臣弟的白发……那个十三郎早已死了。

    四哥默然。

    封建王朝,天子不会有家事,君臣不会有私情。

    这基本上归属于现实主义对艺术的论述框架。

    可以说在《琅琊榜》之前,只要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没艺术价值的神剧不讨论)大多也都是遵循我们一贯的认知逻辑。简单来说就是,人性是复杂的,有些话题是残酷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周公制礼作乐始,从思无邪的诗经年代至今,我们都对于理想有着很执着的期待,在古代历史中,可能如下词语总能给人带来寄托,带来希望:

    贤君名臣,忠臣良将,才子佳人……最后海清河晏,天下大同。

    这些词语构成了儒家的经典话语体系。几千年,我们一直有一种情怀去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所以历朝历代有各式各样的表达,比如八府巡按,奉旨钦差,当代的作品有《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

    这些作品表达理想的方式,是植根于现实主义的基调的。比如没有和珅的存在,刘罗锅和纪晓岚就失去了价值和光辉;在这样的作品中,有两条看上去矛盾的基调并存着,一方面是对于现实的写实,比如和珅干的坏事大家基本都能想到,也都觉得他是个大坏蛋。另一方面是正义的必然性,正义最终战胜邪恶,比如刘罗锅和纪晓岚总能最终把和珅弄得灰头土脸……

    总结起来,这种对于理想的追求和表达,是通过现实完成的——黑色更黑就愈加可以体现出白色更白,千年来的文艺作品往往都接纳并且继承了这种传统的做法。

    直到有了《琅琊榜》,不论艺术的细节如何,至少从艺术搭建的思路上颠覆了这样的做法。

    回到最初的问题,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萧景琰和梅长苏这样的君臣兄弟?

    《琅琊榜》给出的答案是,相信会有。

    理想在哪里实现,与我们是否需要理想,是否具备对于理想的审美没有直接关系。如果要问《琅琊榜》这样一部抒发理想的作品和上述的《宰相刘罗锅》们有何区别?最重要的,就是把理想坦然从容地装进观众的心中。

    在完成这个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既需要对于观众审美的信任,也需要对于自身表达能力的信任。所以我说这部作品是一部极其有自信的作品,这种自信并不来源于对于历史的寻章摘句,而是来自于对文化和理想的高度体认。

    这场艺术创造的第一步是重构了时空场景,创设了一个虚空的朝代和国度。

    某种意义上是必然会这样做的,因为这是引导人们换角度,换思路去理解和接受这部作品的前提——它得先给观众一张全新的幕布,然后在这张幕布的背景上去讲一个新的故事。

    在有了这样的幕布之后,我们来看看《琅琊榜》如何塑造人物:

    1- 忠臣良将(林燮和赤焰军)

    赤焰军主帅林燮,真正的国之柱石,之前辅助梁帝夺得帝位,梁帝即位后为国征讨,都是站在纯正的忠臣良将的角度。更重要的是赤焰军有至少7万人,这就把忠臣良将的群像给画出来了。

    2- 修齐治平的君子(祁王殿下)

    《琅琊榜》第一部中,祁王自带光环。简单来说,凡是祁王主张的,被靖王和梅长苏所推崇的,基本就是实现“盛世”的所有思想,观念和做法。

    为了让这样的思想、观念和做法更具有光辉性,祁王之死甚至如殉道一般……

    但是除了上述,祁王带给靖王和梅长苏深刻的印象并不仅仅来源于他的贵族血统和良善思想,更重要的是他良好的个人品德和治世之才。有评论将祁王的原型定位于昭明太子,我觉得有昭明太子的影子,但是比真实历史上昭明太子的功能更强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贵族血统。中国古代史上这样的人太少了。这样非常正常,因为本来就是各种良善和才干的组合,类似于重要赛事之后的“最强阵容”。

    所以对于这样的角色和人设,我只能用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词语:君子。

    3- 花木兰(霓凰郡主)

    很钦佩《琅琊榜》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不是传统的贞洁烈女和儿女情长,你会发现这部剧中不同的女性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三观。秦般若演绎的“女版慕容复”,长公主的忍辱但不负重,静妃的贤淑但更贤明……

    某种意义上,她们都是局中人。但在局中的她们更关注使命和责任,没有无病呻吟,也没有泯灭身为女性,天性所赋予的细腻情感。

    当然,女一号的刻画更为丰富,因为比诸上述角色霓凰郡主的角色是更多元的。她是臣子,郡主,恋人,也是姐姐……这些角色未必是她选定的,但每一个角色都凭借实力赢得尊重。

    我们不得而知在霓凰心中最“做自己”的角色究竟是哪一个,就像我们不知道那个叫花木兰的传奇女性,她真实的向往究竟是什么。

    4- 诗酒风流者(纪王)

    这部剧人物太多只能挑几个分析,但是一定需要有纪王。

    因为纪王是让理想社会充满多元性和宽容度的,他的价值并不属于儒家思想,但是是中国人精神世界中需要的元素:

    在外界不如意或者自身不如意的情况下,诗酒风流,快意人生依然能够悦纳自己和别人。

    当然从剧情的角度,纪王也平添了在复仇和权谋紧张基调中的一些亮色。

    5- 非典型复仇者(梅长苏)

    最后总要提到他。

    复仇者这个词汇很不中国,但是在古代历史上复仇者的人物倒从来没少过。早期的时候是春秋战国的一些刺客们……之后,复仇者逐渐从主流舞台中离场了。

    梅长苏是一个复仇者,但是注定不是一个刺客级别的。这是这部剧对于复仇者这个非典型角色的使用,也使得复仇者本身在实现复仇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新的内涵。

    梅长苏身上具备了儒释道三家的影子,这也是使得这个复仇者不典型,或者不是那么一根筋复仇的重要原因。

    他曾经是儒家角色中的忠臣良将,本来的人生规矩是希望在忠臣良将的角色中走完自己的一生,虽然最后也实现了,但显然和原有的设计完全不同。

    在完成了这个复仇大业之后,面对敌国入侵,他选择的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甚至在之前复仇的过程中,他选择和展现的凶狠毒辣也是基于同样的想法。

    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他需要借助一些羽化登仙的方式持续自己有限的寿命,所以靳东扮演的蔺晨成为了梅长苏的养身顾问,实际上也是梅的道家顾问……

    梅长苏用儒家思想践行着佛家的使命,用道家来缓释生命长度和命运高度之间的冲突。

    上面是以几个节点人物为分析角度,对于《琅琊榜》的这一场艺术创造做了一个复原的尝试。

    当然这样的复原仅仅是一家之言,只是一个思考的方向……

    紧接着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样的艺术创造可以去做?

    换一种更本质的问法:我们该如何看待那些无法实现的理想?

    我的答案是,理想并不一定是用来实现的。

    回到属于我们的历史中去,因为有对于美好的具体向往,我们并不依托于谁的裁决,并不纠结于成为谁的选民。我们是一群务实但不现实的人,有着务实的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不免出现坎坷,或者悲伤,所以像前面提到的诸如《宰相刘罗锅》这样的作品一定是有存在价值的,因为可以带来直接的对于历史的思考。

    但是另一个方面是在务实的追求旅途中,我们从未放弃过拥有理想的权利和审美。

    而《琅琊榜》开创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新的艺术表达,这种艺术表达是提醒我们珍视那些我们一路走来所形成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一定每天都挂在我们的嘴上,但却可以让我们在欣赏诸如《琅琊榜》这样的作品时感到不陌生,感到真实与虚拟的世界因为一些共识可以在同一个意义上交流和理解。

    从这个角度去看理想,去看梅长苏的狠决与坚守,萧景琰的正气与执拗,去尝试理解言阙的勇气与苦闷,去站在霓凰的角度体味爱与忧伤……你会发现理想并不是说教,理想也并不因为她不说教而就丧失了宏大感,反而在任何一个重构的叙事中都能展现真实,酝酿感动。

    理想就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虽无法捕捉镜像中的我们,但镜像中的我们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困惑问题的答案:它让我们看到我们曾经做出过何种选择,以及这种选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让我们有机会能对过去的选择进行完整的复盘,并通过这种复盘补足自信,直面未来。

    所以理想无须实现,因为只要拥有,理想便在实现着我们每一个人,实现着每一个心存爱与敬畏感的人。

    (完)

    WeChat Platform:平生任关谷

    九洲芳文三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琅琊榜》和那些无法实现的理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uf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