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临睡前都要看会儿,床头小书架的书时常调换。
昨晚,又从客厅大书架上拿了两本过来,黄宇的《三年级怪事多》和《四年级乐事多》。这是一套六本中的两本,当年买给刘爽看的。一二年级的两册,还是注音版的呢。
小孩子的书,我不到一个小时都看完一本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43259/289196a56884ff5e.jpg)
实在没有什么新鲜的可看,我又离开床,去客厅。从书架上抽出两本。——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这套书,早在一三年都买了。因为看蒋勋老师的《说红楼》,里面提到这本书。
世界文学史上,不厌其烦地描写琐细的生活细节的,恐怕只有《红楼梦》和《追忆似水年华》。
《红楼梦》,我从十七岁开始读,百读不厌。
《追忆似水年华》买回来,太厚重了,上下两册,极厚。而且,字特别小。原著是二百多万字。中文译作,是分章由不同的译作家翻译的——因为实在是个太浩繁的工程了。
我看着也望而生畏。她在我家书架上一直默默地呆着,五六年。
家里的书,翻看遍了。昨晚,我突然有读这块儿大部头的愿望。
翻开来,普鲁斯特的生平渐渐清晰:他患有严重的哮喘,从三十五岁开始,到他去世的五十一岁,十五六年间,他就整天蜗居于豪华舒适的房间——那个病房兼牢室的地方。
一遍又一遍地回忆早年的生活,细节被放大,感情流淌其中。
这和曹雪芹中年以后写《红楼梦》,是同样的,同样是回忆,是追忆。
所以,很多学者把两部书并提。
时隔五六年,我开始细细阅读我的《追忆似水年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