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草根的坚韧

作者: a6dde83bc01b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22:08 被阅读11次

           晚上七点,窗外的舞曲准时飘起,标准的城市生活。但对于我来说除了优美的曲调外,随之飘来的还有远方的思念。

           8月29,老婆跟孩子结束了在上海的暑假,回去念书了。儿子今年刚开始上小学一年级,回去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准备,所剩的时间依然不多了,可以想象老婆回去后忙碌的样子。而我也要进入到忙碌的工作状态中去,毕竟一大家子的人需要养活,没时间产生那么多别离的伤感,大多数时间是在工作的忙碌中度过。只有在睡觉之前的片刻时间打个电话问问情况,话题在大多在父母、孩子和工作上。家里的两个孩子和年迈的父母都需要老婆去照顾,她也没时间去产生那么多感慨。

           我跟老婆都是典型的农村长大的一代,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能够把大学读完已经是父母能提供的最大的助力了,外面的世界对于一生田间耕作的父母来说,是一个只在想像中存在的景象。我们两个对父辈是怀有感激和敬仰的,毕竟八十年代的农村孩子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读大学的机会的。

            对于从农村里走出来在城市里面打拼的艰辛,很多文章都已经对其进行了描写和讲述,其中两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和《清华毕业生: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是反响比较大的两篇,很典型的农村孩子奋斗的故事。如果有人不了解个中区别,我建议可以在重新读一下这两篇文章,我在这里不再重复其中的励志故事了。

           我跟老婆都是毕业于国内一所不出名的大学,虽然放在上海这种一线城市来说没人知道有这么一所学校,可是对于省内来说已经是省内排名前三名的一流学校了,只是有碍于国内教育资源现状,除非你能在二十万的考生大军中夺得千名以内的成绩,否则考进985学校基本上奢望,我跟老婆都是资质一般,虽然出身寒门,但不是什麽贵子。能进这所名不见经传的省内名校已经是算是祖上积德,小宇宙爆发的结果了(能进这所学校,在省内高考排名要进5%以内才可以达到)。

            毕业后所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城市里面立足,所幸进入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很不错的企业(现在基本上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企业,当时我刚进入的时候只能算是行业内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知名度不大),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培训以及很多的机遇以及机会,只要不怕吃苦就会有所得。工作两年后派遣到西北非洲做项目,那个时候的非洲还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国内的淘金者。

           我们到达非洲的时候算是第二批进驻的中国人(第一批进来的是刚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国内一批有见识,有勇气的创业者来到非洲进行货物贸易,回头另起一片文章介绍),非洲的一切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然而刚到非洲的我们根本没时间理会这些,到达目的地第二天便跟着项目经理进入了项目抢进度的状态。

           工作条件的艰苦是其次的,关键是来到这个地方的人半年以上肯定会得疟疾。这种疾病在国内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而在那边是跟感冒一样的常见病症。我们刚到那会儿有个前期开拓的市场部经理由于两次疟疾严重发作被紧急送回国治疗了,而他同期的同事基本上都有疟疾发作的经历,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我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对于我来说,金钱的需求是更大的动力。

            比这个更难熬的是异地的爱恋。热恋中女朋友(现在已经升级为老婆,两个孩子的妈了)那个时候还在学校读书,每天工作之余唯一的活动就是躲在卧室里面煲电话粥(在这里要感谢一下那个时候的Voip,现在很多年轻人未必知道这个东东)。

            后来工作调到中东,女朋友也顺利毕业并升级为老婆,算是员工家属跟着来到了中东,总算暂时结束了永久性分离的日子。工作上坚持和付出换来了城市的快速立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生又面临第二次选择。公司很多员工都是夫妻住在这里,孩子出生后也会在这边上幼儿园读书,一般都是大使馆区的学校,教育质量在当地都是一流的;很多员工的孩子上小学后英语比汉语说得好,在家都习惯于英语交流。

           如果父母都是城市居民,退休后有养老金可以颐养天年,这种生活未尝不是一个惬意的生活状态。可是对于我跟同样出身的老婆而言,这反而是两难的选择。扎根海外意味着对农村无依无靠父母的无能无力,以及农村生活环境日益恶劣带给父母的二次伤害无助感。而放弃现在的一切回国发展则意味着重新开始,还有孩子失去一次良好教育的机会。

            反复权衡后最终还是决定回来再次开始,以便照顾年迈的父母,至于孩子的教育,或许还有其他的方式来弥补吧---我们这样安慰自己。回国后在省会消磨了半年,其间儿子出生,父母也过来和我们一起居住,难得的天伦之乐。无奈省会工作机会渺茫,最终来到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期望能有更多的机会。

           父母孩子和我们一起过来居住,租了一个大房子,以便生活上的便利。父母虽然年龄大了,但还是保持农村人朴实的劳作习惯,帮着带开孩子和做一些利索能及的家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帮我们减轻负担。只是父母都不识字,在现在社会下不识字则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能理解。

            来上海后的第二年末,父亲在时间的侵袭和劳积的双重打击下,住进了医院---中风,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幸好不算特别严重,经过半年的恢复,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父亲也是一个要强的人,坚持不断的练习下,终于恢复到跟正常人没有太大差别的状态,只是力气大不如前,已经不再从事劳动了。母亲也是被高血压,心绞痛等老年人常见疾病纠缠。

           为了能使父母更好的保养身体,也同时兼顾工作上的需求,我跟老婆最终决定选择南方一个海边的跟上海交通便利的小城买一套大房子,以兼顾父母保养和孩子教育以及生活工组的需求。凡是公共假日和公司各种年休假、福利假都被我用来回家团聚消耗掉了。孩子的暑假回来上海度过,父母则利用暑假时间回北方老家探望一下,毕竟那是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长时间在外会有思念以及寄托。这应该是最早期的两城生活了吧。好像无意间我又引领了一个新的潮流群体。

           转眼间来上海已经接近六个年头了,收入也随之增加了不少。如果单算个人收入,即便是在上海这种地方,也能算的上中层水平,按一般人的认识,应该过得还算可以把。但是农村出生奋斗在城市的一代人或许有更深刻的体验;这个收入不能代表我个人,分母还要加上我跟老婆双方的农村父母,以及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或许收入再增加一些,我就可以把周末往返的路程费用负担起来,利用周末时间尽量多团聚。

           生命的延续没有终点,或许我们这一代永远脱离不了农村人的标记,但是幼时农村的经历也给我们这一代应有的坚韧和进取精神。这或许是负担,但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也是一种财富,值得传承下去。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套用《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里面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我他妈奋斗了18年,为什么要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自草根的坚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wl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