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公司对于产品的面试套路,一般差不多,考核点也相似,在我经历了多次面试,也作为面试官面试了多位产品经理后,把其中的套路做个小小的归纳总结。
从面试流程来说,产品面试一般分为三轮:
第一轮为初级产品经理的面试,问题集中的点都是在执行的层面,往往都是讲讲过去的产品逻辑,做过的产品以及在执行层面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式。这个环节最普遍的一个问题:随便找一个做过的项目,给我讲一下业务以及系统如何设计的。
这个环节主要考核面试者的逻辑性和表达能力,这是作为产品经理的最重要的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面试者在几分钟内说清楚一个产品以及自己在项目中所担任的角色,答案是因系统而异,总的来说都会有这几部分:系统部分包含业务背景、业务流程、系统使用人群、系统设计方案等等。承担角色部分讲清楚自己担任的觉得即可,比如从需求开始跟进,拿到业务的一手需求,做了xx的处理;跟进研发进度,测试,直至上线;上线后做系统使用培训,写使用文档等等。
第二轮为产品总监的面试,问题集中在为什么这么做的层面,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看待过往的产品,看面试者是否对于产品背后的逻辑有更深的思考。常见问题:
为什么用这种解决方案?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流程为什么这么设计,如果调转一下是不是会更好?
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求面试者本身的职业素养较高,在工作中能多思考问题,对于面试官看一眼就能提出来的问题,应该是早就经过思考的,按照当时思考的思路回答即可。比如回答上述问题,可以说明当时从产品角度给出了1234等方案,提供给需求方后,与业务做了结合考虑,再加上过往数据的验证,最终选择了方案3,在上线后也在不断的跟踪,做了如下xxx的流程优化,达到了xxx的提升效果。如果真的遇到没有思考过的问题,面试现场不要慌张,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节奏,想出回答的方案,如果没有回答到点子上,觉得面试无望,至少走之前问一问对面的产品总监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在交流中能学到一些东西,做到随时提升自己。
第三轮为人事的面试,就是考核薪资,综合素质等等。不在此展开叙述。
产品圈子里都说三年是一个坎,这个坎在我看来就是上述“第一轮面试”和“第二轮面试”之间的差距,初级的产品经理视野往往集中在执行层面,去思考原型怎么画的更严谨,需求文档怎么写的更清晰,不会去想产品总监为什么安排我这么去做;三年后的产品,思考的点更多的是在框架层面,思考产品整体的逻辑以及背后的战略层的东西,这时候的阶段也基本会带一到两个初级的产品,由他们画原型,写各个模块的需求,做更多执行层面的事情。所以基本上和面试官聊几句之后,就知道处于什么阶段,是否是公司所需要的层次。
从面试过程维度去看产品的面试,一般有以下几种:
理论型面试
这种面试的面试官往往是有一定的理论涵养,喜欢交流理论层面的东西,比如会问:
你觉得产品经理的能力分布是什么样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聊聊对于各种互联网平台的看法,比如百度。
碰到这样的面试官,最好也用理论性的框架去回复,直接抛出一个小的理论框架,如果面试官觉得理论框架有问题,他一定会指出,然后展开一场“学术探讨”。比如上述关于产品能力分布的问题,在理论型面试当中,可以如下回答:我认为产品是一个逻辑思维和感性思维都需要的岗位,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需求分析,数据分析,流程设计等等都是靠逻辑思维多一些的环节;页面设计,交互等方面更需要感性思考多一些…再把这每一块分开详细的叙述,形成一个理论框架,是此类面试的要点。
现场型面试
这种面试主要是围绕过往产品,对面试者综合素质的一种考核,面试官会先抛出一个开放性的命题,然后和面试者一起讨论,从中提出问题,让面试者回答。比如:
在工作中是如何发掘需求的?为什么这么做?
之前做过的哪个项目觉得最骄傲?为什么?
之前做项目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后来怎么解决的。
此类面试在理论型面试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开放性,在考核产品理论的基础上,增加考核面试者的综合能力。问优势的,问从项目中收获了什么的,项目中最骄傲的是什么的,都是同样的套路。这时候面试官一定不要自吹自擂,要低调真诚说明自己还有进步学习的目标。比如回答项目中最骄傲的是什么,就可以这样回答:项目中的xxx模块,业务方反馈的口碑不错,是xxxx;公司领导觉得这也是个标榜性的案例,给予了我很大的认可;在项目中我自己也得到了提升,比如xxx,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这段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发散型面试
此类面试比较高级,没有任何的主题,就完全发散的去聊产品观,去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及解决方法,全面考核面试者的素质。比如:
你刚说你觉得逻辑强?举个例子证明一下。
如果和产品总监有分歧了怎么办?
创业过,失败了,为什么?
后来为什么做产品经理?而不是销售?
为什么选择这几个行业作为事业?
这种面试一般集中在一些小公司,用人方对于面试者的某些方面的能力有额外的需求,比如很多公司需要有创业经历的候选人,要独当一面的能力,如果面试者正好有创业经历,那就会在创业的问题聊很多;另一种情况,比如用人单位需要一个有极强数据功底的或者说是有数据思维的人,就会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后,增加一个数据的问题:为什么?有数据可以证明你说的观点么?进而考核面试者的数据证明能力。
教育型面试
此类面试的面试官一般都很nice,对于一些问题在考核之后,如果面试者回答的不对或没有想到点子上,面试官会讲解正确答案以及考核目的,对面试者的能力也是一种提升。这类面试官常说的一句话:
如果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应该这么样解决,这样的回答…
这类面试官多为经验丰富切愿意分享的大咖,面试者展示自己真诚的一面就好,会什么,不会什么,做过什么,没做什么都直接说就好。不光面试,工作中能遇到如此的领导,对于员工的素质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上述的按过程区分的产品面试,任何一种都能考核面试者的综合素养,区别就在于面试官的种类不同,公司对候选人能力的要求不同,进而考核的方式也不同。面试者需思考,如何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尽量完全的展示自己。
听一个产品说过一句话“不跳槽可以,不面试不行”。在面试的这个过程中,相当于免费和行业大咖面对面的交流产品思维,产品素养,在这种强度的思维碰撞下一定会有收获。产品的进阶,很大一个部分就是在沟通中保持快速的思维,做产品这么久以来,有个感触,一旦觉得自己有点牛有点飘的时候,就叫一群层次差不多的产品坐到一起,抛出曾以为很牛的观点,让大家讨论喷一喷之后,就觉得just so so,自己也会找到进步的方向。面试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要怕被喷,要希望被喷,找到不足的点,继续提升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