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积极心理学心理学了没?
自爱力第十三课:心智维度——提升审美认知,创造有趣的生活

自爱力第十三课:心智维度——提升审美认知,创造有趣的生活

作者: 阳光下的星星略略略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12:03 被阅读0次

上一篇我们说到心智升级的五个方面,以及一些人生信条对我们造成了巨大的限制。今天将继续探讨心智维度如何爱自己。

一、培养审美力的三个核心特质

①仪式感

“生活要有仪式感。”仪式感到底是什么?其实很简单,比如辛苦工作一段时间,给自己买个小蛋糕作为奖励;每天吃饭都感激食物和“厨师”;班上同学表现得好给他们举行一个颁奖仪式,等等等等。

仪式感也意味着懂得无用的价值,也就是无用之用。如果一个人做任何事都以有用为标准,那这个人多半是非常功利的,而过于功利的人一般会非常现实,也很容易变得短视。

很多人觉得生活已经这么累了,还整这些有的没的干嘛?或者这得浪费多少钱呀?其实,仪式感真的和钱没关系

②精微的感受力

当我们内心越匮乏,感受力就会越粗糙,焦虑急躁的人是不可能有较高的审美力的,对他们来说看什么都是差不多的。只有当内心丰饶,平静安定的时候,所有的感受力会变得更加敏锐,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细节带来的微妙差别。

③有主张和见解

我们要有独立的主张和见解,对自己有了解,对潮流有了解,知道什么适合自己,什么不适合,不跟风不盲从。

二、为什么“美”和“爱”是分不开的?

其实很简单,美和善意是紧密相连的,善意和爱意也是紧密相连的

有个人问蒋勋,我女儿五岁,她将来该学钢琴还是小提琴呢?但蒋勋建议他,每天下班之后多抱抱女儿,比较重要。因为所有的艺术讲的都是人的故事,一个孩子如果不记得父亲的体温,她将来看画、听音乐都不会有感动。如果没有这些触及心灵的记忆,所有的艺术对她而言,都只是卖弄而已。没有体验过温暖和被爱的经历,创造不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

我记得蒋勋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桐花林里走,看见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在地上玩,妈妈在远处和人聊天。桐花很特别,开花过后会大片大片地飘落,如果你站在桐花树下五分钟不动,身上便会落满了桐花,满地也都是美丽的桐花。

突然小男孩大叫“妈妈,妈妈……”原来他玩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他的周围已经落满了桐花,当他站起来想找妈妈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不忍心踩那些花,因为每一朵花都好漂亮,所以他就一直叫妈妈。

他妈妈却说:“笨蛋,过来。”

你感受到了吗?有时候大人的不留心,就会忽略孩子心中的善意和美

这个小男孩呆住了,这位妈妈又一次说:“笨蛋,你过来啊。”

蒋勋忍不住走过去问她:“你儿子几岁了?”

那位妈妈说:“五岁。”

蒋勋对这位妈妈说:“真了不起!如果他五岁了还舍不得去踩一朵花,我相信他一生都不会随便去伤害生命的。”

世界中最美的事物莫过于生命,而人们对艺术品最高的褒奖,就是感受到它其中的生命力——就像那句话:“这件作品好像是活的一样。”

善意和美、美和智慧其实是一体的。爱美的人舍不得践踏、毁坏美的一切。并会为自己的生命,和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带来美的感动

希望这节课结束之后,大家可以去试着做着些“没什么用”、但让你心生欢喜的事情。

比如在大自然里坐一会儿,发发呆,看看湖面的水,去感受这其中的美。

比如买束花送给自己,或送给一个朋友或同事。

比如看一次画展、听一场音乐会。如果你做饭的话,在一次做饭的时候,认真摆盘。

或者画画,不管是画得好不好,去画自己想画的就好。

甚至是对陌生人微笑,蹲在地上看蚂蚁……

当然还有很多事可以去做。任何你觉得有趣、能享受的事,不要等到有时间了再去做,不要为了发朋友圈炫耀才去做,更不要等到多有钱了才去做,现在就去做,只是为了享受当下那一刻去做。去体验生活的美,自然的美。让这些时刻滋养你,你值得的!(摘自周梵《自爱力》原文)

资料来源:周梵《自爱力》课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爱力第十三课:心智维度——提升审美认知,创造有趣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xf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