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大学”?(下)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2-23 06:01 被阅读0次

    儒家的另一位大师荀子对“大人”也有明确的解读,他在《荀子·解蔽篇》说:“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 “大人”,是完备圆满的人,内心没有任何阴影和障碍,相当于圣人。

    荀子说,天下的大道只有一个,圣人的心就是道心,因此圣人无两心,内心纯洁明净,没有丑恶,不会被任何事物所蒙蔽。

    荀子认为,墨子注重实用,而不知礼教的作用;宋钘提倡寡欲,而不懂得人有贪婪的本性;慎到强调法治,而不知任用贤人;申不害醉心于运用权势,而不懂得才智的作用,惠施只擅长于逻辑辩论,而不了解社会现实;庄子只知天道,而不知人道。他们都被某一方面的事物所蒙蔽了,因此是仁智不完备的人。

    只有孔子是仁智完备,内心不被蒙蔽的人,因此与周公、三王一样伟大。

    套用王阳明的语言,孔子是一个回归了本心的人,一个能够致良知的圣人。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什么是“大学”之“大”?

    《易经》说:“大哉乾元”,宇宙最本质的东西,才可以称为大。

    《道德经》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宇宙中只有四样东西可以称为“大”,即道、天、地、圣王。

    《庄子·天地篇》说:“不同同之谓大。”能把所有不同的东西统一起来的东西,称之为“大”。

    那么,“大学”就是最彻底、最本质的学问。

    什么是“大学”之“学”?

    儒家从来都认为“学”就是学做人,不是学知识,严格地说,是通过学习成为圣人。荀子说,学,就是学止。止,即使最终的理想和目标,即成为圣人;也是学习的标准、界线,学习不是一定要达到最终目标才算成功,学习成圣的过程本身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这样。

    因此,根据学习所能达到的程度不同,荀子把学习的结果细分为士人、君子、圣人。

    简单总结一下,《大学》是学习成为圣人的学问,他的最高目标是成圣,即使不能成圣,也能使我们成为士人、君子。但为学必须立定成圣的志向,也就是王阳明反复强调的治学立志第一,正如孔子教导学生时说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 【我读大学0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谓“大学”?(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yw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