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时好学
过了开学的新鲜劲,孩子们又开始迟到了。每周一早上的闹腾里,总有一大半是因为迟到的孩子急着交作业而引发的。
于是本周的习惯培养重点除了保持上周“临走整理桌椅清理桌肚”外,我多加了一个“早上按时进校”,保证孩子7点40进校门,7点50就能全部收好作业进入读书状态。
有趣的文言文

《杨氏之子》是所剩不多的课文里的大重点。因为是文言文,不确定孩子们的接受速度,我提前到周一来上。如果按原定计划上完正好,上不完的话,我们也有两节课可以耐心慢慢来。
这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描写了一个“甚聪惠”的小孩子。课前,我们已经通过早读反复读熟了课文,在“根据节奏正确朗读古文”部分,孩子们就已经能读出感情和韵律了,我们就把“读”轻轻跳过,很快进入翻译部分。
翻译之前,我们先填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写出主人公,以及两位的对话。通过这样的口述,孩子们能掌握基本框架,我也能迅速摸清楚他们现在已经有的知识储备。这么一看,已经大致能理解课文的孩子过了半数。
接下来,我们根据重点词的翻译,给同学们记笔记和尝试自己口译的时间。学一句,抽查一句,这样反复检查孩子们知识掌握的情况,都很不错。这么一来,学完整篇翻译也没有到一节课,但是剩下的时间强行完成背诵和人物特点归纳的话,对学困生就太不友好了。
这是一篇有趣的文言文,那我们就用有趣的活动去“玩”它。我们开始玩翻译接龙,第一位翻译的同学答对一句后,随机挑战下一位同学,要求他接龙翻译。如果做不到,就认输,今晚作业多写一遍加深印象;如果能做到,就加分。
规则一公布,孩子们的兴趣又被调动起来了,开始在下面自由翻译。欣欣刚刚有地方不会,立刻回身去请教雅婷。像这样“临时抱佛脚”的也大有人在。
郭豪首先站起来翻译,然后指名向前,然后是亚杰,是小城,是书宇,是可怡,是珺逸……这么一个一个地复述下来。除了瑞屹,大家都翻译出来了。今天最让我惊喜的是书宇同学,虽然思索了一下,但是也小小声地给出了大致正确的翻译。我纠正了他翻译的小瑕疵,问孩子们:“书宇很不错,咱们算他对,行吗?”孩子们一致同意,还主动响起了掌声。
一人进步,他人能共情赞扬,这是身为老师,每天感动幸福的小日常。

第一节下课,我让刚刚成功的孩子们来加分,顺便“剧透”了一下,下节课会抽背课文,提前会背的也可以加分。这招管用,孩子们去洗手间,路过我办公室的时候,口中都在念念有词:“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最近我们在强调“礼仪”和“作文”,于是我上什么课文都试图挖掘出这一块的内容。课文是怎么通过事例,表现出杨氏子的聪明的?杨氏子的礼仪,又是怎样从语言和行为上来表现的?这样每天都念叨写法有一个好处,孩子们习惯了答题模式,写起阅读理解来驾轻就熟,在自己书面和口头表达上也有了很大改进。
班里的新科技
偷懒绝对是科技进步的动力之一。
最近我要么忙着工作,要么忙着泡医院,信息经常布置得不及时。有时候身体不舒服懒得走路,喊不动课代表也就只能盼着路过的孩子们顺带着抱本子。
于是,我终于跟张老师学会了远程控制班级电脑,不论是放课间操还是给孩子们留言,甚至听听其他课上课的声音都很方便。

昨天试用,课间我留言让课代表来领本子,过了一分钟,一群女生就兴高采烈地簇拥着欣悦过来了。今天,这群会举一反三的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新技巧,完成后还会在白板里回复。这群孩子们的创造力时常令我觉得惊叹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