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大三,听说有个同学的家人贷款买了房子,24万,80多平,我完全理解不了,还和朋友讨论,贷款买房子太离谱了,将近20万的贷款什么时候能还完呢。
你们能想象吗,一个财务专业的大学生,当初的我连一点投资理财的概念都没有,并且自己还完全意识不到,以为毕业后风华正茂定能有一番作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现实是残酷的,当我在投资这条道路上栽了几个跟头,跌入谷底才明白:
投资理财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个人的眼光圈子成长背景都会影响所做的判断,多学习多找机会接触不同的人,才能跳出自己思维的局限,才能少走弯路。
现在想想曾经亲历的几件投资大事,当初的无知和蛮干亦或是冲动,不单单导致了金钱上的损失,连锁反应还让自己错失了后来一些投资机会。好在这满含泪水的教训也让我收获颇多,我终于能跳出自己思维的局限,有了财务上的安全感,开始重视理财,学习规划未来并且逐渐有所收获。
1.败家故事之——盲目创业
我的创业故事发生在2010-2011年,怀老大的时候产检碰到了一个做生意的姐姐,两个人聊的很开心,她把自己2000年开始来北京开店的故事分享给我,十年开了3家店,雇了十来个人,每年净收入两三百万。当初刚刚还完房贷买了车的我手里有点小钱,于是内心深处的不安于现状的分子活跃起来了,我也要找机会开店创业。
回家和老公商量后两人真是一拍即合,并且家门口刚好有个商场在招商,当初觉得真是天时地利人和,押金6万,租金先交半年的,好像是9万元,紧锣密鼓的装修,出差去了趟广州,成都和温州,选择供货商,进货开业,憧憬着日进斗金。
结果,因为那个门店位置太偏,每天路过的人都没有几个,并且因为毫无经验,第一次进货是9月份应该上冬天款了,我们上的秋天的,货就这么一直压下去了。同时作为一个新店,没有合适的进货渠道,广州温州的几家厂商生产周期和产品质量都不满意,但没有更好的选择也只能凑合。
经营了9个月,我们实在撑不下去了,投进去50多万,没有收回来多少钱,留下了一屋子的积压库存,现在还在老家姑姑家让她平时捎带着卖呢。
那么为什么初中没毕业的大姐开店成功而大学毕业财务专业的我会失败呢?
大姐2000年就出来创业,赶上了实体经济发展最好的几年;而我却在2010年电子商务发展的如火如荼时进入一个完全不了解的行业开始实体经济;
大姐和老公两个人亲自上阵,既是老板也是员工;而毫无经验的我却不愿意放弃月薪2万多的工作,雇佣了两个小姑娘经营店铺;
大姐在前线摸索多年充分了解市场;而我在投资之前没有充分的市场调查,店铺位置选了个没人租的角落,对于产品完全不了解时尚趋势;
大姐老家是温州的,自己兄弟家开的工厂供货;而我却到处寻找厂家也没有找到靠谱的。
我不敢再分析下去了,具体怎么个死法已经太清楚明了!
2.思维局限之——房产投资
北漂十年,共买过三套房子,每次买房都是以自己的喜好来判断,我喜欢新房子,格局好,大落地窗能沐浴阳光,最好离我上班的地方近。
可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房子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升值空间。第一套房子2007年买的新房现房,基本上满足了我的要求,可是处于北京南四环某万年不涨的区域,当初随便买东,西,北几个方向甚至南五环亦庄或者大兴到现在至少翻了10倍了,而这个区域在2016年8月份我卖房子的时候才涨了3倍多点,到今天也才5倍多。
第二套在2011年底就开始和中介一起看房子,因为创业失败,现金没有那么多,老公想抵押第一套房子付首付,可是我没同意,觉得抵押贷款利率太高,没有必要这么操作就又搁置了。2013年眼看房价上来了才顶着压力又买了个新房,因为新房能满足我要求啊,小区环境好,房子新,格局好,有阳光照射,在我单位附近。
殊不知一年后我就换了工作,从五环外进城了,那个房子一天没住过,精装修闲置了一年后才舍得出租出去了。在房价又一次高歌猛进的2016年,我才明白自己在房产买卖上走了多少弯路,房屋不单单有居住价值,它更是一种可靠的投资工具。我应该更多的考虑房子所在的地段,是否有学区功能,公共交通是否方便,未来这个区域的规划如何,是否还有上升空间。
在搬进二环内的老破小新家一个月后,我终于意识到住在北京城的中心是多么的方便,我家的车已经闲置不用了,十分钟之内我可以走路到达地铁站,公司,三甲医院,商场,超市,饭店,中小学,公园等等。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对11年前我看过的第一套二手房说就是你了,别看你不是一手货,可是你实用性强,还是学区房,价格11年翻了11倍,哪里有这么好的买卖。
希望我的经验教训和碎碎念能对您有所启示,因为担心变成老太婆的裹脚布,其他方面的投资故事下次接着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