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乡童年饮食
难忘那浸过煤油的煎饼

难忘那浸过煤油的煎饼

作者: 清泉明月T_T | 来源:发表于2020-02-17 23:21 被阅读0次

       

网图,侵权立删

      煤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偏远农村还有人叫“洋油”,我老家就是。

      在村里用上电灯之前,家家户户晚上点煤油灯照明。

      煤油灯,就是用一只小瓶装上煤油,一根细细的铁管穿过瓶盖,铁管里放一根棉布灯芯就做成了。

      ​村里没有通电,但是镇上是通电的,上了初中以后,晚上在明亮的教室上晚自习,感觉新鲜而又幸福。

    那个年代,只有头脑不笨,有升学希望的学生,总要在晚自习教室熄灯之后,抱着考中专、吃国库粮的希望,还要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这照明的灯,就用煤油灯了。

      可是煤油怎么带?一般要用个小瓶从家里装好,连同煎饼一起带到教室里去。

    有一次星期三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把母亲叠好的煎饼用包袱包好,放进人造革提包里​,再把空隙里放进咸菜瓶和煤油瓶,急急忙忙的向学校赶去。

     

​难忘的三天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第二天该吃早饭的时间,饥肠辘辘的肚子催促我赶紧进餐。就在我煎饼卷咸菜,大口大口狼吞虎咽的时候,刺鼻的味道一下子使我意识到了什么——装煤油的瓶子洒了,洒在了煎饼上!

      怎么办?怎么办?是请假回家再拿还是忍着吃下去?回家拿,母亲也许去地里干活了,等煎饼做出来,大半天过去了,绝少向老师请假的我,这还不是此时考虑的主要问题。头脑里首先浮现出弓着腰、汗流浃背烙煎饼的情形,再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一个农村少年身上,那不仅仅是一首诗,而是跟随父母劳动时的真切感受!

      其实,用不着多复杂的思想斗争,人家欧阳修小时候都能把冻粥切成几块,一餐一块的吃,我这点事算个啥。于是,这三天的就餐在呲牙咧嘴中艰难的完成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上课时打饱嗝,一股煤油味直冲鼻腔 ,可偏偏这几天饱嗝特别多,莫非煤油容易挥发的缘故。越是这个时候,特怕别人闻到,以手捂之,结果吸收的干干净净。

   

庆幸的是,平时爱在课堂上吸烟的数学老师那几天没有在我身边晃悠,要不然,我可真成了表演口中喷火的魔术师了。

    回家说起这事,把老娘疼得不得了,“哎,俺这傻儿啊,你怎么不回来娘再给你烙啊”,可不咋的,那时候真是傻,可是如果不傻,会有今天苦涩而又甜蜜的回忆吗?

       

   

相关文章

  • 难忘那浸过煤油的煎饼

    煤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偏远农村还有人叫“洋油”,我老家就是。 在村里用上电灯之前,家家户户...

  • 难忘煤油灯

    难忘煤油灯 有一年的央视元宵猜谜晚会上,一个中学生猜中了煤油灯的谜底。我觉得这个孩子不简...

  • 难忘那盏煤油灯

    难忘那盏煤油灯 文/韩起云 晚饭后,星星没来由的说了一句:“爸爸,俺老师说,鲁迅的作品不好懂,有一句你知道啥意思不...

  • 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

    难忘啊,难忘, 那是逆境, 也是无法, 背起行囊, 爬山涉水, 来到山庄。 煤油灯下, 书记动员, 一声令...

  • 煎饼,是我不敢触及的母爱

    不敢写煎饼,因为不敢触及那深深的母爱。 我是吃着煎饼长大的山东姑娘,因此脸大。为何?吃过山东煎饼的都知道没吃过?那...

  • 细雨浸过的街——

    飘着熟悉的曲调,仿佛走在昨天 辨不清黯淡的足痕,花香的流连 静静地感受清风的凉意,消暑气 踏过未干的草地,暗想故事...

  • 叙事诗•儿时娘嚼煎饼香

    叙事诗•儿时娘嚼煎饼香 侯守玉 记得小时候吃什么都香 最难忘 娘嚼煎饼 就着小干鱼 一把麦草 一根干柴棒 一个煎饼...

  • 《难忘》

    难忘啊, 我们那青春如火的岁月 难忘啊, 我们那曾经的美丽校园 难忘啊, 我们那挥之不去的过去 难忘―― 难忘的是...

  • 爱,请放手(连载84)

    84 “老板,来一份煎饼果子”周一梦拿出钱包找出钱递给摊贩的老板,随手将钱包随手放在挎包里,最难忘的就是B市的煎饼...

  • 那难忘的背影

    阿婆姓李,黑黝黝的皮肤,大大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大大的耳朵,出口的是粗话,皱纹爬上满脸。总得说,长得实在是不怎么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难忘那浸过煤油的煎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kw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