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是许多人在“教科书哲学”中获得的“变化哲学教养”,将其置于现实生活中,个人遵守这样的“哲学智慧”而变化自己吗?个人该是“心知肚明”的,我至少清楚我自己的“变化内因”,“变化条件”么,遭遇“顽固不变”者多,所以,也只好自求硬度的“己变”了。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这“根本”又何在呢?在《曾文正公嘉言钞》中,有一则精辟的语录,道出了要害: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此言中的“志”“心”“力”是个人的“变化之根本”所在,这是无人能够否定的。但问题的关键则在于三个动词“坚”“苦”“勤”所代表的方式方法,这才是曾公嘉言之为“嘉”的趣味所在。若为一般性现代汉语注解,则是“坚定志向,磨炼心智,提升能力”,因而“事无大小,必有所成”。这算是“通解”了。但我以为,这样的解释,怕是“说与没说”都一样了。故而,还得我们自己动动心思。

我以为“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本身,就是个人的一件“大小事”,此“事”做好了,才是真正逻辑地“事无大小,必有所成”,非此,或无此,怕是“庸众”之一无疑。
说其是个人的“小事”,则在于“每天可为”,“人人可为”,关键看个人“为不为”;说其是个人的“大事”,就在于其关乎个人的日常“人生样态”,关乎个人一生的“成就”,关乎个人的“终极人生样式”——人之为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坚其志”,不仅是个“志向”问题,更核心的则在于“意志力”。方法么,有一句诗言可以概括:“咬定青山不放松。”如果加强一下,则该把清代郑燮这首《竹石》诗的后两句也用在自己身上,这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苦其心”,则是“发达思维,丰富思想”的问题。方式方法也简单,一句成语可概括之,即是:手不释卷。“苦心”者,怕是最在文史哲经等经典著作的“手不释卷”了。谁若怀疑,先用《庄子》一书试试,再用《史记》验验。
“勤其力”,手脚勤快“难不倒人”,心脑勤快也“难不倒人”,难点在于“勤而提升能力”——“拉磨”简单,“螺旋上升”则不易了。方式方法呢?我以为,还是王国维辑结的三句词话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修炼品位”;“衣带渐宽终不悔”——“钻研问题,施展体悟和思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别人未见处有自己的独特发现与见地”。
于此“坚志、苦心、勤力”中,其实,该成就的人生与事业,自然也就成功了。这就是人生本有的大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