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一些杂病的症状及治疗2——读《黄帝内经》灵枢 杂病第二十六2

一些杂病的症状及治疗2——读《黄帝内经》灵枢 杂病第二十六2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4-24 13:05 被阅读0次

一些杂病的症状及治疗2

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牙痛,但不怕饮冷的,治疗应针刺足阳明胃经穴位;如怕冷饮,则取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治疗。

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耳聋但不感觉疼痛的,应取足少阳经的穴位;耳聋且伴有疼痛的,应取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

衄而不止,衃pēi血流,取足太阳;衃血,取手太阳。不已,刺腕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鼻血不止,内有血块的,治疗应取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如是出血不多而兼有血块,应针刺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仍不止血的,就针刺手太阳小肠经的腕骨穴;若还不能止血,就在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处针刺出血。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腰痛,如疼痛的部位发凉,就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如疼痛的部位发热,就针刺足厥阴肝经;若因疼痛而不能俯仰身体,就取足少阳胆经针刺。因感受热邪而喘息的,当取足少阴肾经穴位治疗,并在委中穴附近的血络处放血。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少,刺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阳。喜怒而不欲饮食,言语很少的,应针刺足太阴脾经;常发怒且说话甚多的,治疗时应针刺足少阳胆经。

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腮部疼痛,应针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颊车穴,刺之出血。

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项部疼痛而头不能俯仰的,应针刺足太阳经;项部疼痛而不能回头的,应针刺手太阳经的穴位。

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小腹胀满,向上波及胃脘和心胸的,全身恶寒瑟缩而发热,小便不利,治疗时应取足厥阴经的穴位。

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hè喝然,取足少阴。腹中胀满,大便不通,腹部胀大,中气上逆冲胸甚至咽喉,张口喘息并发出喝喝的声音,应选取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腹满食不化,腹响响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腹中胀满,食谷不化,腹中有响声,大便不通利,治疗应当针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

(原文)

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衄而不止,衃pēi血流,取足太阳;衃血,取手太阳。不已,刺腕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少,刺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阳。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hè喝然,取足少阴。腹满食不化,腹响响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

今天学习了一些杂病的症状及治疗。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2017年计划

    1黄帝内经 100遍 2.伤寒杂病论 150遍 3:背会伤寒杂病论前面 4桂本伤寒论 5:针灸 背诵 背诵两...

  • 【家乡故事】正月十六烤杂病

    正月十六月儿明, 男女老少烤杂病。 烤烤脚,百病消, 烤烤腚,一年四季不得病。 …… 正月十六家乡有“烤杂病”的习...

  • 做自己的医生

    肖医生谈养生【人文茶社】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经:纲领性的东西) 2,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一,中医有派别:...

  • 学习计划一

    近期学习计划 1,健康管理师考试 2,拔罐刮痧按摩艾灸理疗基础 3,黄帝内经 4,易经 5,难经 6,伤寒杂病论 ...

  • 正月十六烤杂病

    烤杂病 正月十六烤杂病,是我们冀南老家一带的风俗。 这天晚上,老娘们小媳妇总是跑前跑后,从家里拿来葱叶子、蒜辫子、...

  • 转发:学中医的基础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1.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2.《黄帝内经...

  • 【品评《黄帝内经》,觉悟养生之道】

    【品评《黄帝内经》,觉悟养生之道】 一、品《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是中...

  • 2020-09-30

    《黄帝内经》研习笔记--032 六以法律,仲景心法 医圣张仲景所著之《伤寒杂病论》,因时间久远及战乱等失传,现有之...

  • 起例检方流程

    脉症辨病 《伤寒杂病论》是 辨××病的脉、证,并治。 1、脉 脉象只能主观把握吗?请看《脉象干支模型》。 2、证(...

  • 起例检方流程

    脉证辨病 《伤寒杂病论》是 辨××病的脉、证,并治。 1、脉 脉象只能主观把握吗?请看《脉象干支模型》。 2、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些杂病的症状及治疗2——读《黄帝内经》灵枢 杂病第二十六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qo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