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镜子》最近比较热,我带着好奇认真观看了一遍。影片中孩子的挣扎,家长的痛苦,亲子双方的博弈等情节深深冲击我的认识,触动我的情感。特别是主人公“张钊”从训练营回来后“考验”爸爸的一幕,如电击般流遍我的全身,挥之不去,教育深刻。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家长很多时候在观察孩子,教导孩子和分析孩子,恰恰也是孩子在考察家长,分析家长和试探家长。“张钊”因为不相信自己爸爸参加训练营的6天学习能够改变40多年的做事风格和认知模式,所以提出需要1万元消费的要求。而他的爸爸经过学习后深刻认识到自己以往不懂教育规律,深刻认识到“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感情的地方。”所以面对孩子看似无理的要求最终拿出8000元给儿子,而他此举打开了“张钊”的心门,父子俩走上重修合好的道路。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特别是孩子进入初高中后,可能更容易发生。一个月前我女儿又出奇招来“考验”我,我也成功接招。女儿虽然一直认识到手机对自己学习干扰很大,但是她称“手机是我的第二生命”,所以不舍得放下对手机的迷恋。然而小高考失利,迫使她自己做出选择。某天,她跟我说:“我把手机关在学校柜子里,你的手机借我用用,让我过渡一下。”因为我手机上没有她玩的内容,她需要用QQ与同学稍作沟通。三天过去了,女儿坚持着自己的意念,我也及时肯定,积极配合。但是第四天女儿带回了手机,她说同学要传100张图片给她,利用流量太费钱,所以回家来接收。她一边慢慢地接收同学图片,一边浏览着久违的娱乐方式,美妙的一个晚上过去了。第二天、第三天,延续着以往“第二生命”给自己带来的快感。
期间每当我和她讲话,她就表现出非常的不耐烦,头也不抬地回答你。此时我被分裂成两个人,一个是情感上愤怒的我,一个是理智上觉醒的我。我非常气愤女儿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气愤她不懂得珍惜时间,气愤她不听父母的引导……;我不停问自己:我发火后能不能改变现状?我女儿真的是这么不懂事,我真的做到相信孩子吗?我希望她能够自己掌控自己,我现在插手能达到我原先的希望吗?……三天过去了,双方的煎熬过去了,第四天女儿放学回家没有带回手机,放下书包后就拉起小提琴,整整1个小时,小提琴的旋律在我们娘俩之间穿梭,无声的交流我们双方都感到快乐和美妙。晚饭的时候,女儿感慨地说道:“妈妈,只要你这些天里教训我用手机,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放下手机,因为你不相信我能做到,我也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
女儿柔声的一句话,犹如10米巨浪打过我头,我庆幸于自己的理智,庆幸于自己的坚定,更庆幸于自己对女儿的信任。所以我在观看“张钊”“考验”他爸爸片段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深深体会到:孩子在“考验”家长时,其实孩子也很迷茫,对自己缺乏信任,所以家长对面孩子的“考验”时必须理智,因为这不仅是孩子在考验家长,也是孩子在考验自己。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也是孩子的“镜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