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日更大挑战更文800字点赞
古文观止 || 召公谏厉王止谤(六)

古文观止 || 召公谏厉王止谤(六)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2-24 12:44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老迈的周王室已经是积弊日久,步履蹒跚,为此,厉王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然,厉王的改革因为急于求成而过于激尽,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触动了国人的利益,动摇了国之根本,一时间,民怨沸腾,厉王与百姓的矛盾日益升温。

面对群情激愤的民众,厉王非但没有听取召公的劝谏进行自我反省,反而采取了极为强硬的残暴手段来镇压百姓,以高压之势强力封堵民众的舆论。

他派荣夷公从卫国请来一位巫师,以算卦为名,打到国人内部进行监视监听,凡有诽谤、非议王室者,轻者割舌头,重者杀头。

厉王一番猛如虎的操作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周朝上下人人自危,道路以目,言路堵塞,上下离心,整个西周王朝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然而,这死一般的沉默正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

厉王见状大喜,他以为他的铁血手腕起到了震慑百姓的作用,百姓因为他的淫威而屈服。

于是,他得意地来到召公面前炫耀,你瞧,权威之下,不再有人胡言乱语了吧!

召公听闻忧心忡忡,他为厉王的倒行逆施感到担忧,厉王已经大祸临头了,却不自知。

于是,他又开始了苦口婆心的的劝谏,并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著名论断。再强硬的手腕也难堵悠悠众口,一旦禁言,便成了堰塞湖,时间久了,必将酿成大祸。

紧接着,召公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全面的觐见、规劝机制,从三公九卿到各级官吏都要给君王进献讽喻诗;另外乐师、百工谏包括庶人也要给君王提建议;就是君王身边的近臣,皇亲贵戚同样有义务时刻提醒君王,修正君王的错误做法。

如果君王能根据这些来斟酌自己的言行,施政就一定不会背离政道。

《诗经》上说:“老夫既劝谏君子,自己又前后思量;劝君不成我辞退,回到家中把君忘。”说的就是那些会劝谏别人的人。

真的佩服那些会劝谏别人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说服他人,让其改变之前的想法。

我想召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然而凡事都有个例外,面对这样一个暴虐无道、残酷冷血的厉王,召公的劝谏就如对牛弹琴,白费劲!

召公说了这么多,厉王依然无动于衷,于是召公继续劝谏。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

在这里召公打了两个比方,说百姓这张嘴就既像土地上的山川——财富的基础;又像平原上的良田——衣食物品。

就是说,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让百姓说话是一件好事,政事的得失兴败都在这里边,百姓认为好的,就去执行,不好的,就设法预防,这是一个国家强大,社会资源不断丰富的秘诀。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就是说,这样硬堵下去,谁还愿意追随与您呢!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召公的一番劝谏之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然而厉王却听不进去,对此番忠言劝谏无动于衷,依然是我行我素,于是“国莫敢出言”。

终于,三年后,即公元前841年,忍无可忍的国民发起了大暴动,愤怒的民众砸开城门,闯进王宫,措手不及的厉王,钻进密道,连夜逃到了山西霍州的彘地。

当时,厉王的太子姬静躲藏在召公家中,愤怒的民众没有抓到厉王,便要杀了太子以泄民愤,让召公交出太子,召公无奈,被迫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姬静,国人杀了召公之子,姬静最终免遭杀害。

国人的目的达到了,终于平息了怒火,而厉王的新政也随着暴动的结束宣告失败。

宗周无主,朝中由召穆公、周定公二位相国共理朝政,号称“共和”,史称共和行政。

十四年后,厉王在彘地去世,太子姬静即位,是为周宣王。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读《古文观止》之召公谏厉王止谤

    《召公谏厉王止谤》讲的是: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

  • 师出有名——《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9

    本周阅读《祭公谏征犬戎》 和《召公谏厉王止谤》20200504 卫国的国君曾经请孔子去当官,走之前,子...

  • 古文观止:召公谏厉王止谤

    《召公谏厉王止谤》出自《国语·周语》,说的是周厉王不听召公的劝谏,执意实行严酷的政令,最后因国人暴动而惨遭流放的故...

  • 古文学习(《国语》节选)

    召公谏厉王止谤 左丘明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

  • 今天不想说话,分享一篇文章《召公谏厉王弭谤》

    先秦的作家,佚名;先秦的事儿,真事。 《召公谏厉王弭谤》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

  • 【古文观止】召公谏厉王弭谤

    【解题】本篇记载召公劝戒厉王止谤的主张,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的观点,语意详实,很有见地。 厉王(1)虐,国...

  • 召公谏厉王弭谤

    先秦·佚名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召公谏厉王弭谤

    1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2,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3,道路以目4。...

  • 周厉王

    周厉王 防民之口甚防川, 殷鉴不远钟鼓悬。 止谤岂能消众怒? 姬胡悲剧史明传。 《国语.周语上》:召公:防民之口,...

  • 召公谏厉王弭谤 读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召公谏厉王止谤(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co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