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死了吗?

作者: 流放九月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08:45 被阅读67次

    01

    大概8年前,人们好像都还在阅读,诸如读者、意林之类的杂志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畅销,各种名著小说在书店中琳琅满目,纸媒的消亡也不像现在这样岌岌可危。现如今再去书店,已是大半的柜台书架都变成了辅导书、试卷一类的教学书籍,相较之下,那寥寥几本名著杂志显得十分寒酸。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如今大家人手一部手机。抖音、快手成为的绝大部分网民的娱乐方式,毕竟,相比于阅读,视频对感官的刺激更加直接和方便。

    不得不说,这已然成为了一个大的趋势,大众对富媒体的追求增加,尤其表现在图片,视频和音频上。

    更何况现代人忙碌的生活直接导致他们在空闲时间选择娱乐自己,倾向于消费短文字,从而间接性导致信息碎片化程度加剧。

    倘若在现代社会你提到阅读,大多数人的反应便是:

    “阅读?是游戏不好玩了还是电视剧不好看了?在或者抖音不够你刷了?好不容易有点空闲时间,干嘛要拿来读书?”

    没错,这就是现代人对于读书的态度。

    阅读死了吗?

    02

    但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阅读会变成怎样?

    在豆瓣阅读上,有一本评分高达8.6分的作品,叫《华氏451度》。作者是当代科幻小说大师雷·布莱伯利。可能它在中国的知名度远不如同类型的《1984》《美丽新世界》。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是纯粹的反乌托邦,更像是批判娱乐至死。

    小说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未来社会。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电视主宰着一切,而文字则濒临灭绝。消防员的工作不是灭火,而是纵火。他们的义务就是焚书,以及藏匿这些书的房子。

    在这里,书本被禁止,知识被不断简化。人们要么是沉浸在没有任何文字的连环画中,获取最肤浅的快乐;要么是在疯狂飙车,脑子里除了危险什么都想不了;要么就是在打游戏,或者坐在房间里任由四面包围的电视墙摆布。

    “电视会告诉你要思考些什么,并一股脑地塞进你的脑子里。它如疾风暴雨般把你推向它自己的结论,你的大脑根本没有时间提出抗议。”

    大多数人不再阅读,心甘情愿地成为“快乐”的俘虏,也因此彻底地丧失了思考和改变的能力。

    雷·布莱伯利在书中写到:

    “大多数人不能到处周游,不能和所有人交谈,不能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城市,我们没有时间、金钱,也没有那么多朋友。但是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要看到其中九成的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看书。

    不要寻求担保,要自己解救自己。如果你沉溺了,至少在死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正在游向岸边。”

    阅读死了吗?

    然而,真正令人细思极恐的是,这本于1953年发表的作品,里面所描绘的不过作者所虚构的一个未来世界,但其中的很多事情正慢慢的发生在了我们所存在的现实当中:

    人们不再有时间从头到尾读一本书,能够接受的版本是文少图多,插科打诨。只需要读公众号推送的简介,便自我安慰自己已经彻底了解了这本书,和花费时间去读书没有什么区别。生命就是眼前,工作才重要,下了班处处是享乐,美食运动啊,除了找乐子和刺激,何苦还要学什么或者思考什么。

    即便如是,很多人还是愿意自欺欺人的在寒冷的荒野靠讲述或对阅读的记忆取暖。

    极有可能我们就是接触阅读的最后一代人,或许我们将亲眼看到阅读的消失殆尽,人们变得麻木,整日沉溺于娱乐之中,最终失去思考的能力,变得只会被动接受,那时,人类已然离灭亡不远了。

    阅读死了吗?

    03

    大概很多人不明白读书与碎片化的获取信息有什么不同,不都是获取信息的方式吗?

    没错,在获取信息的本质上,他们是相同的,但是书籍能够给你带来的更多是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你从视频、音频、图片中获取的信息是被动接受,基本上不需要你去思考。而阅读能给你带来的则是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在你获取信息的同时你得去思考这其中究竟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思想,所以读书更偏向于“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读书的时候对文字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他们能够通过对一段文字的理解来主动实现认知上的改变,这便是阅读的魅力所在。文字的美就如同一面镜子,每个人所照见的都是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文字来了解最深处的自己,从而塑造出自己内心中觉得最完美的形象,与此同时,这一形象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言行,你逐渐开始向你最喜欢的模样靠拢,开始想着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所有你读过的书都藏在你的气质里,“腹有诗书气自华”并不是空穴来风。

    你可以看一下民国时期的黑白照片,譬如林徽因、张爱玲一类的才女,虽然长得并不是倾国倾城,但是她们却都隐隐透露着一种温婉大家的气质。

    再如“上海王”杜月笙,在旧上海,杜月笙是青帮头子,上海三大亨之一。20世纪的上海滩,不认识市长的大有人在,但是提到杜月笙,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更是曾被毛泽东同志亲口夸赞“有本事没脾气”,独领一代风流。

    阅读死了吗?

    04

    信息消费越来越平短快,娱乐化与庸俗化越来越严重,导致了现代社会越来越充斥着浮躁与戾气。很多人在面对问题时开始不知所措,丧失思考的能力,总希望有什么方法可以一蹴而就。不得不说这便是过多获取碎片化信息所带来的弊端:渴望利用最少的时间精力来最大化的获取利益。

    一张图片所包含的信息要远大于一段文字,一段视频所包含的信息更是与文字不在同一个维度,所以伴随着社会价值主流越来越功利化,大众自然愿意选择去接触视频、音频一类的富媒体,文字的价值不断地被贬低。

    所有人都渴望着一蹴而就,渴望着一步登天,于是越来越浮躁,难以在短时间获取到回报便充满戾气,大骂:“这什么垃圾东西,老子不干了。一点用也没有。”

    毋庸置疑的,现代人最缺少的便是那颗宁静而平和的心。这世上能给予你心灵以慰藉的有两种东西:读书和音乐。

    读书所能带来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和与安详。它不仅仅是一种增长见识开拓眼界的方法,更像是一次自我解救的过程。

    倘若你觉得浮躁和空虚,不妨试试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只留一书一桌一人一茶,去细嗅那份来之不易的宁静。

    似乎,这样一种在以前司空见惯的场景,面对着各种电子产品的狂轰滥炸,如今已成为一种富有仪式感的东西。

    我的心里不由地升起了一股悲哀。

    但愿在我的有生之年不会亲眼见到阅读彻底消逝的那一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村长下乡:阅读不会消失,世界终会归于平静。只不过我们这代人正处于浮躁社会,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
        sukaco:@村长下乡 归于平静之前的暴风雨就很煎熬了

      本文标题:阅读死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guaftx.html